1、 在搅拌混凝土时,拌和用水往往要比水泥水化所需的水量多1~2倍这些多余水分在混凝土输送、浇捣过程中,以及在静止凝固以前,很易渗到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大大增加由于水泥强度受水灰比影响很大,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水泥强度直线下降因此,混凝土表面的一层强度变得很低,抵抗不了外力的摩擦,产生起砂现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混凝土路面起砂应如何处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混凝土路面起砂应如何处理(砼表面起砂原因分析和施工措施)

混凝土路面起砂应如何处理

1、 在搅拌混凝土时,拌和用水往往要比水泥水化所需的水量多1~2倍。这些多余水分在混凝土输送、浇捣过程中,以及在静止凝固以前,很易渗到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大大增加。由于水泥强度受水灰比影响很大,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水泥强度直线下降。因此,混凝土表面的一层强度变得很低,抵抗不了外力的摩擦,产生起砂现象。

2、由于水灰比越大,水泥的干缩量显著增大,因此,水泥泌水量大往往会造成混凝土表面与本体干缩率不同,表面干缩大而造成表面脱皮。如果再加上水泥凝结慢,相当于延长了水泥混凝土施工后的沉淀时间,表面水量更多,进一步加重了混凝土表面的起砂和脱皮现象。

3、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少,加水量过多,或砂子太细等配合比不合适,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过低而产生起砂。

4、有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发现表面泌水量很大,为了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在混凝土表面撒了一层水泥干灰,形成了一层水泥净浆,由于水泥净浆干缩很大,与混凝土本体干缩相差太大,因此更容易产生脱皮。

5、 砼施工后出现的“起砂”现象,一般常见于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和无熟料水泥,如石灰矿渣水泥、矿渣硫酸盐水泥、钢渣水泥等。因为这些水泥中熟料成分较少或没有熟料成分,因而在水化时其中的Ca(OH)2浓度比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低,这些水泥浇制的混凝土和砂浆表面层的Ca(OH)2浓度甚至低到在碱性激发作用后不能使表面层硬化,在构件硬化后就会引起构件表面“起砂”,严重时还会导致构件“脱皮”。

6、 水泥水化时空气中的CO2与凝胶中的Ca(OH)2作用生成CaCO3,从而使混凝土和砂浆表面碱度降低,使水泥不能很好的硬化;此外,混凝土和砂浆用水量过多而发生泌水现象,加之养护不当,成型后过早浇水也会引起“起砂”现象。

7、已硬化的砂浆和混凝土经常受到风吹日晒、干湿循环和碳化作用等也会造成“起砂”。

总之,为了避免或减轻表面“起砂”现象,最好采用质量较好的水泥,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合理加强养护,并在凝结前后进行二次压面以提高其表面密实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