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和学历教育摧毁人的心灵,浪费人的生命。
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而不是学校里的那点框架知识,更不是为了考大学,拿文凭。
在标准化课程的禁锢下,浩瀚而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被人为地切割成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
应试教育追求公平,这没有错,但如果为了公平,反而一刀切地压制不同类型的人才发展途径,就很可悲。从这个意义讲,让孩子考高分,反而是耽误了孩子的全面成长。
学生长期处在考试的竞争压力下,自然就不可能有长远的自我成长计划,而只能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一次次考试上。
现代的教育远离了生命本身,正沦为资源的争夺战,各种名校崇拜就是极好的例证。
从生命本身看,孩子的生命成长,比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在文化背景、价值观方面的言传身教,以及在志向和视野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长远看,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要比外在的教育资源或名校更弥足珍贵。比较可惜的是,世人都乐于追求西瓜,而丢了芝麻。
当代社会,最需要的是能实行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以及那种通才型的创新人才。
课堂教育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
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个体间的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个性方面各不相同。
教育学生考高分是在浪费学生的青春,是对他们的兴趣、志向、想象力和实操能力的摧毁。
对于漫长的生命教育来说,应试或考试是个用处非常有局限的工具,单纯的为了应试或考试,是对心灵追求细腻和感性的阻碍。考试和复习是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如果教育过度强化这些,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
目前的中学教育非常低效,学生们花费自己一生中最充沛的几年反复学习那些有限的知识,不仅低效,而且从长远看,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虚度。
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制品,更不是老师的童工,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利益化,不能掉入到“唯成绩论”和“唯绩效论”。学生时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们交上去的作业和考卷,而是他们所真正学习到和思考到的内容。
教育不能朝着功利化发展,一旦出现圈层或既得利益者,它就会在各个利益集团的共谋下变得僵硬和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