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所称的河套平原是今天鄂尔多斯高原、贺兰山、狼山和大青山之间陷落下去的地带。这里约为2.5万平方公里,横跨内蒙古和宁夏境内,在地图上可以看出其正处于黄河“几”字湾之处。

据考古资料显示,大约在5000到7000年前这里已经有人居住。凭借着黄河之水的滋润,这里有着“塞外平原”的称号,在历史上河套平原的畜牧业非常发达。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河套平原就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人与游牧民族为了这块肥美之地多次交战,不过后期随着王朝政权中心的迁移,这里也逐渐失去了地位,到了明朝更是主动放弃。

如果三藩不降的话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1)

河套平原兴衰史

对于很多游牧民族来说,河套平原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首先这里土地肥沃、牧草丰富,堪称游牧民族的天堂。其次是这里靠近中原地带,是入侵中原最好的地方。

在汉唐以前,游牧民族一直在河套地区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还有其他原因是中原朝廷看上了这里的天然牧场。

战马在古代属于军队的“重要武器”,游牧民族能一直与中原王朝抗衡,都是因为他们养的战马非常彪悍,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有养战马的优势和条件。

如果三藩不降的话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2)

中原王朝想争夺河套地区,也是想将这里视为养马的天堂,在这里饲养出来的战马在上了战场之后才能所向披靡。

河套地区在历史中也是多次易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出蒙恬带着三十万大军将匈奴人驱逐出河套平原,并迁徙了三万多户到这里定居,在此设立云中、九原两个郡县。到了秦末的时候,这里又回到了匈奴的手里。

刘邦建立西汉后,与匈奴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匈奴依旧占据在此。直到汉武帝与匈奴撕破脸皮之后,河套平原再次出现争端。汉武帝派卫青占领了河套平原,在此设立朔方郡、五原郡等。

如果三藩不降的话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3)

王莽之乱这里又重新回到匈奴的手中。东汉时期彻底放弃河套,直到匈奴分裂出南北两部,才得以收回。当时许多匈奴人来归附汉朝,朝廷便将他们安置在河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套地区又成为了北方诸多政权口中的肥肉。

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这里被重视,北宋时期被西夏和辽国给占领,元朝统一后又归于朝廷所有,明朝时期这里又一度掀起了腥风血雨,到了明嘉靖年间直接弃守了。

明朝与河套平原

明朝初年,元朝势力败北,朱元璋一路追击过去,将蒙古人逼退回老家。当时在河套地区盘踞着脱列伯、孔兴两大势力,朱元璋派出徐达前去征讨,最终拿下河套平原,在此设立东胜卫。

如果三藩不降的话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4)

后来朱元璋给儿子们分封地的时候,把这里给了晋王朱棡。主要是他小时候有当牧童的经验,朱元璋让他去教将士们如何牧马放羊,让他们能尽快适应草原人民的生活。

由此可见,在明朝初期河套平原依旧是个良好的牧场,也可能因为如此,即使后来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在汉唐时期有着“小江南”之称的河套地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成为了“无人区”,但此处依旧是个香饽饽。

明英宗朱祁镇掌权时期,随着蒙古瓦剌部落的崛起,他们在北边对明朝政权形成了威胁。他们为了生存不断的南下侵扰,还有一部分牧民搬到了河套地区定居。

如果三藩不降的话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5)

当时北边出现了防御困境,朱祁镇却无力回天,他自己也在征战瓦剌的途中被俘虏了。后来其弟朱祁钰登上皇位,他在位期间对于河套地区依旧没什么作为。也有可能是当时河套平原并没什么人居住,他们才不想打理。

当朱祁镇从瓦剌“留学”归国之后,沉寂多年终于再次夺回皇位,瓦剌也趁着他们兄弟内斗开始入侵河套地区。朱祁镇也没想到,这么一个无人区都有人来抢,他便开始重视起来。不过瓦剌的力量太过于强大,以至于他们处于被动地位。

直到他的儿子朱见深登基之后,才将河套平原从蒙古瓦剌人手中抢回来。这一收复明朝就花了四年时间,这次不仅得到了河套地区,还重创了蒙古军队,于朱见深来说,他的履历上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三藩不降的话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6)

后来朱见深便在河套地区实行屯田计划,在这里饲养了大批的牛羊。明孝宗朱佑樘继位后,瓦剌再次卷土重来,抢走了他十几万头牲畜,朱佑樘勃然大怒,立即执行了“剿套”计划。

不过当时朝廷无人可用,朱佑樘只能请年逾古稀的老将王越出马,这才将瓦剌人清除出河套地区,不过他们逃亡的过程中也是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陕西、宁夏等地区被洗劫一空。

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终于安静了一段日子,到明嘉靖朱厚熜继位后,瓦剌人再次入侵,这一次明朝不再坚持征讨他们,而是选择放弃河套平原。

如果三藩不降的话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7)

弃守之因

自明嘉靖之后一直到明朝灭亡,河套平原再也没回来过。虽然嘉靖帝尝试过“复套”计划,但由于朝中官僚内斗只能告吹。此后他们对河套地区不再抱有热情,而是顺其自然的姿态。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是当时朝中确实无人可用,二来是现实因素。从史料中获悉,明朝年间河套地区的降雨量减少,基本都在400毫米以下。

河套地区还包含了毛乌素沙漠,稀少的降雨量导致沙漠扩大化,因此当时河套地区已经不适宜耕种了。既然没有了自然资源,自然也不会有人居住,明朝就算拿下来也无济于事。

如果三藩不降的话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8)

如果只把它当成北方屏障来做的话,对于明朝廷来说是个很沉重的财政负担。因为他们要屯兵在这里,这个地方又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靠朝廷的拨款,长期以往实在不妥。

如果是盛世年代还可以,但当时明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权衡利弊下来还是放弃比较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河套地区已经不具备威胁性,从汉唐时期来看,汉朝、唐朝的都城都在长安,这里距离河套地区非常接近。

一旦河套地区丢掉,别人就能长驱直入进入陕西,进而威胁国都的安全,汉唐时期才如此重视这里。可是明朝不一样,当时都城在北京,即使河套失守也影响不到这边。

政治因素往往是决定性因素,明朝是因为这个最终才放弃能让他们劳民伤财的河套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