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十二本纪(龙文鞭影卷二八齐)(1)

卓敬冯虎 西巴释麑

zhuó jìng píng hǔ xī bā shì ní

【注释】

(1)卓敬:字惟恭,瑞安(今属浙江)人,明朝著名才子及忠臣。聪明过人,读书一目十行。个性耿直,得明太祖器重,升任户部侍郎。靖难之变后被杀。

(2)冯:通“凭”,乘。

(3)西巴:秦西巴,战国时代鲁国人,卿大夫孟孙氏的家臣,为人仁厚。

(4)释麑:释放小鹿。

【语译】

卓敬黑夜迷路而骑虎回家,秦西巴不忍心而放走小鹿。

【人物故事】

据明朝张岱《夜航船》,卓敬十五岁时,到宝香山读书,风雨中黑夜返家迷了路,遇得一只兕牛(似牛的野兽,sì,ㄙ?),骑着它回家,進了家门,发现是黑虎啊!

据《韩非子‧说林上》,乐羊(战国时中山国人)身为魏国大将而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还在中山国,中山国君就烹煮了他的儿子并送来肉羹。乐羊坐在帐幕下吃完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而吃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连儿子都吃,还有谁不能吃?”乐羊攻下中山国,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但怀疑他的用心。鲁国孟孙氏猎得一只小鹿,派秦西巴带回,母鹿跟随哀鸣,秦西巴不忍心,把小鹿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回来要小鹿,秦西巴回答:“我不忍心而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大怒,赶走秦西巴,过了三个月,又召他当儿子的老师。替他驾车的人说:“您以前要对他治罪,如今召他当儿子的老师是为什么呢?”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又将忍心对我儿子吗?”所以说:奸巧诡诈不如朴拙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而越被信任。

【说明】

卓敬身为明朝官员,对朝政常直言无所避讳,因此深得明太祖的器重。太祖死后,卓敬曾向明惠宗建议削弱燕王势力,惠宗没有采纳,后来燕王称帝(明成祖),责备卓敬离间骨肉(燕王为惠宗之叔父)。卓敬严厉地说:“可惜先帝不用我的建言。”成祖大怒,但爱其才华而不忍杀,派人对他劝说。卓敬哭泣说:“人臣效忠,宁死也无二心。”之后,卓敬被杀,成祖感叹说:“国家养士三十年,只得一卓敬。”(据《明史》)卓敬幼年求学,风雨之夜幸得黑虎带回,或许是神的安排,使卓敬不致迷途丧身,为人们演出这一段令人赞佩的忠义风骨。

秦西巴不忍小鹿母子分离,私自放走小鹿而获罪,又因为他的朴实善良,得到孟孙氏的信任,放心把儿子托付给他教导。乐羊为魏文侯效力,却因行径过于残忍而遭人怀疑。可见人的行为反映出他的内心,而道德人心才是判别好坏人的标准。

信陵捕鹞 祖逖闻鸡

【拼音】:Xìn lǐng bǔ yào, Zǔ Tì wén jī

【人物故事】:

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一天吃饭时,一只受惊的鹞鸟飞入屋子,藏在桌子底下,一只鹞鸟追了进来。信陵君把斑鸠放走,鹞又追出去,把斑鸩啄死了。信陵君很难过,便马上命令手下人捕捉鹞鸟,一共捉了三百多只。信陵君按剑问这些被捕的“嫌疑犯”说:“ 谁犯了罪?”一只鹞低下了头,像是认罪的样子,信陵君就把它杀了,把其他鹞鹤鸟放走了。于是信陵君的名字传遍了天下。

西晋末年,北方羯人领袖右勒作乱,攻陷洛阳。祖逖带着一百多家部下移居江南,立志收复北方失地。他和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两人睡一张床铺,黎明时听到鸡鸣声,他就用脚轻轻地踢刘琨,说:“ 此非恶声也!” 便一同起床舞剑。晋元帝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奋威将军。他积极备战,短短几年时间,便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