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衔山拥河向海,地理催生历史。

大辽河在营口向西注入渤海,这在中国较大的河流水系中是个特例。有史以来,营口都以积极拥抱以商业文明为代表的河海文化而别具一格。

城拥大辽河,依河而兴的城市向海发展,向海发展的城市因河灵动。站上新的时空节点,营口举起“河海文化”的望远镜,把河海文化的“根”和“魂”体现和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城市。

知其所来,方知所去。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辽河故事》,邀您一同,在过往中细品属于未来的滋味。

辽河故事㉖丨九门勾勒营口城

置身熙熙攘攘的通惠门市场、车辆川流的景观得胜路、乐业安居的启文小区……你可知道,通惠、得胜、启文,每个名字背后都矗立着一座城门,蕴藏着厚重的历史。

提起城门不难想到北京,因为对称的格局,老北京被称作“三头六臂哪吒城”。依河而兴营口则与众不同,背靠天然屏障修筑的三面城墙,引大辽河潮水护城。本来沿河狭长一条的水旱码头,有了半圆形的城郭形制。

从西到东,德盛、秩成、阜有、扬武、启文、通惠、丰济、履和、绥定九座城门,历经150余年,土圩倾圮,不复存在。而这样的过程本身,就见证了一座城从小到大,从局促一隅到气象万千。

东北第一个开放城市营口(辽河故事㉖九门勾勒营口城)(1)

九门不在,营口因此日渐铺展;九门仍在,滨城因此韵味绵长。

修筑城郭定方圆

老营口城的平面呈半月形。北面一条直线,东、南、西三面被外皮沟和青堆子河两条潮沟所围绕,完全利用了大辽河及天然潮沟的自然条件。

1861年营口开埠,辽河航运日益兴盛,外事交涉日渐增多。1866年,清政府在营口设置奉锦山海关兵备道,首任道台叫俊达。俊达上任后发现,营口商埠有海盗、土匪的隐患,却没有城郭,于是下令征调民夫修筑围墙。

围墙用土石杂筑,俯视平面呈半圆形。北靠大辽河一条直线,东起青堆子,西到西潮沟,南围墙至辽河岸长1.5千米。墙外有10多米宽的壕沟,借引潮水,随潮涨落,实现“护城河”的效果。

自此,“向无城郭”的营口有了圩子里外之分,让埠内有了安定感。根据后来日本军事间谍曾根俊虎绘制的营口地图,城墙高6尺有余、厚5尺有余。

东北第一个开放城市营口(辽河故事㉖九门勾勒营口城)(2)

有城墙,自然要设城门。营口城共设九座门,门外修石桥或木桥,与大道相通。九门呈弧形排开,与大辽河共同勾勒出营口城的框架。

绥定门、履和门是营口的东大门。绥定门位于如今辽河大街“八大局”楼东侧,红旗小学附近。此处当年有双桥,其一在营口纺织厂俱乐部东侧,叫安定桥,另一桥在俱乐部西,是绥定桥。绥定门东面有一条经过牛家屯、石桥子,通牛庄、海城的官道,是东北各地来往营口必经之路。履和门紧邻绥定门,筑有高大门楼,有脚踏和平之意。

丰济门是营口南大门,在今华联饭店南侧,“丰济门里”地名仍在。丰济门外的邰家屯向东有官道,经何屯、韩家学房、夏家屯通向大石桥。

西炮台是营口的海防要塞,连接西炮台的官道上有营口的西大门——德盛门。从位置上看,德盛门在营口西边界担当着突出的军事防御职责,于是后来,为了提振士气、稳定民心,把城门的名字由“明德昌盛”的“德盛”,改成“旗开得胜”的“得胜”。

九门映照市井烟火

换算成如今的计量单位,营口城墙总长度约为6800米。九座城门作为营口城市器官,划分城市空间、承担职能功用。

东北第一个开放城市营口(辽河故事㉖九门勾勒营口城)(3)

通惠门通向二道沟盐场、盖平县及辽南各地。二道沟运盐车辆及金县、复州、盖平的大豆、高粱都从此路、此门运抵营口。当时,盐税和红白粮贸易税是营口的大宗财源。冬季,每天都有上千辆几套马的大车进出营口。人欢马叫,好不热闹。

中国旧时,一向是文官居东、武官居西。营口九门的设置也遵照这一规制,于是有了一东一西的启文门和扬武门。

启文门,在原营口食品公司北侧,寓意以圣人文风启迪黎庶,以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后来,营口还将文庙迁至启文门内。

扬武门位置在今天的平安路北段,当年驻营口海防马步练军营在此安扎。

东北第一个开放城市营口(辽河故事㉖九门勾勒营口城)(4)

营口九门取名都颇有寓意,秩成门、履和门、绥定门、启文门期盼除恶扬善、社会平安,阜有门、通惠门、丰济门预兆丰衣足食,都是祈盼着营口这座城市物阜民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康幸福。

营口九门在漫长的历史烽烟中护佑着百姓,见证荣辱兴衰。10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土圩历经战乱和城市扩建,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如今化身老地名,仍在我们的视线之中。

九门留存于记忆和生活

如今,得胜门、启文门、通惠门、绥定门的名称依然在使用。

通惠门市场是以九门命名的一个较大综合市场,市场周边还有不少商家、店铺以“通惠门”或“通惠”二字为名;启文小区是西部一处老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虽距原启文门较远,但使用了启文老地名,使该小区有了文化厚重感;据《营口市政区沿革》一书记载,营口伪满时期设有“得胜街”,解放后设有得胜办事处得胜里,周边市场、商铺、邮政支局等均以“得胜”冠名讨个吉利。如今得胜路成为营口市区主要景观路,得胜市场是海鲜饕客们的一处“圣地”;绥定门、绥定桥都早已不在,营口的公交车却有些“固执”地将绥定门作为站名,风头盖过了周边诸多“新地标”。

东北第一个开放城市营口(辽河故事㉖九门勾勒营口城)(5)

九座城门被赋予的寓意,一直被延续、被传承。一百多年前的愿望已经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通惠门市场交易兴隆的场面,不正有当年的丰惠利益之意,以启文门命名的启文小学也与启迪智慧暗合,得胜门周边是大片的新建居民区,人们正享受着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东北第一个开放城市营口(辽河故事㉖九门勾勒营口城)(6)

(图片描述:营口市区新旧地图重叠,了解九门位置。)

从这些留下的印记,看九座城门的前世今生,能看到厚重的历史,能看到一座城从小到大、从局促一隅到斑斓万千。

百年港城,积极主动地敞开怀抱,自信而真诚地拥抱世界。春风中,暖阳下,营口的大门越开越大,再也不会关上了。


总监制 / 王忠陆 监制 / 张旭勇 朱琳

记者 / 付宇晴 编辑 / 付宇晴

配音 / 纪伟 王艺洁

视频制作 / 梁永峰

音频制作 / 赵宇 安琪

责编 / 魏家鹏 制作 / 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