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又上头条了。

近日召开的“五个新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发布,引起热议。

从社交网络上的热点话题风向与相关新闻消息的浏览量看,市民们普遍关注交通、教育等民生项目,同时亦关心产业、人口规划。

《行动方案》提出,构建“15、30、60、90”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引进上中、华二、交大附中、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口达到75万……这些指标项和其后划定的数字,无不让人期待。

另一方面,作为一份城市建设规划,《行动方案》多次提及,要建多个地标建筑,“突出滨海城市风貌塑造”。

放眼全球,所有具有一定知名度或影响力的城市,都拥有一片标志性建筑群。纽约林立的摩天楼、伦敦的泰晤士河岸、香港的维港天际线、上海外滩与对岸的“三件套”——所谓城市的名片,即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标建筑几乎可以代表其所在的城市。

上海未来的十大高楼(上海这座新城靠什么才能建起480米高的地标摩天楼)(1)

南汇新城拥有得天独厚的临海拥湖优势,更容易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符号。《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到的有“鲲鹏之门”“国际创新协同区会议中心”“荣耀之环”“中央活动区城市航站楼枢纽”等,主要分布于环湖核心地区。加上此前披露规划的西岛200米高双塔建筑,以及城市限高调整到480米的消息,即使最具想象力的人,恐怕也难以描绘滴水湖畔的城市天际线全部竣工落成时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对此次规划的落地,网民们颇有信心。各个评论区、群聊里,都在尽情畅想新城的未来。

但就在一年多前,南汇新城还没摘掉“人口稀少”“城市功能不完备”的帽子。人们这回为何纷纷看好这片区域?

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领导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或能解答这个问题:“南汇新城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是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

上海未来的十大高楼(上海这座新城靠什么才能建起480米高的地标摩天楼)(2)

言下之意,南汇新城的规划,一定是基于明确的、更高的定位。临港新片区的飞速发展,也一定能同步带动南汇新城。

一组数据对比支撑了这一结论。发布会上公布的2021年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去年增长30%到约60%不等。但若再与临港新片区揭牌伊始的前年相比,增长的百分比几乎都超过了100%。这意味着这343.3平方公里的土地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而契机正是新片区的成立。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令人向往的“东海明珠”和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由是看来,在坚持开放创新的前提下,南汇新城想必有能力回答好“‘新’在哪里、‘特’在何处”的问题。

栏目主编:王志彦 文字编辑:胡幸阳 题图来源: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来源:作者:胡幸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