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也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之慨叹,司马迁更是在《史记》中,用帝王本纪的规格给项羽立传,排名还在汉高祖本纪之前,俨然把楚霸王当成了汉之前的一代君王。

可见,大家都对楚霸王没有能得天下而耿耿于怀,至少是充满遗憾。那么项羽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呢?是不是就像苏洵说的“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就是因为没有谋划好,而痛失得天下之良机?

看客只能说,遗憾是有的,但是想得天下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项羽既没有“取天下之虑”,也没有“取天下之才”。即使用现在最简单的人才考核指标,他都未必能够及格,更别说脱颖而出,堪当大任了。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1)

一、德:乌江赐马与杀人如麻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人才考核“德”永远是首要标准,其实就是“做事先做人”。项羽做人怎么样呢?后世的评说太多,我们只看跟项羽同时代的人到底是如何评价他的为人的。

韩信说他有“妇人之仁”: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陈平说他“任人唯亲”: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郦食其说他“背信弃义”“小心眼儿”: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以上三人虽都是刘邦阵营,但韩信和陈平之前都是跟着项羽的,评价应该是很客观的。项羽阵营的楚国诸将直接就只说缺点,不说优点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

有人说成王败寇,反正霸王已经败了,随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好!那我们就不说评价只看事,不听野史传说,只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这个对项羽充满了无限同情者所记录的事实来说话。

可惜找到最后,只找到一件可以彰显霸王“德行”的事,那就是“乌江赐马”,打到最后害怕马被打死了,就赐给劝他渡江的亭长:“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然后下马之后再拼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2)

虽然连一匹马都不忍心杀,但其他方面楚霸王却是杀人如麻。下面我们就从“德”所包含的最简单的四个方面来大概看一下项羽到底“德行”如何。

(一)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方面,项羽至少做了两件不可原谅的事:一是坑降卒,二是屠咸阳。

坑降卒的事,项羽干的多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在巨鹿之战后,秦朝大将章邯已经带主力投降,结果诸侯的军队把秦朝降卒当奴隶驱使。降卒们有怨言,项羽害怕出事,连夜召开会议,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这可是二十多万人啊,可不是战场上对垒,刀枪无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家已经投降。怎么杀的呢?坑杀!就是活埋。

屠咸阳是在鸿门宴之后,当时咸阳已经被拿下,而且秦王子婴已经带队投降,但项羽还是把子婴给杀了,把咸阳一把火给烧了: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二)职业道德。单从职业道德方面说,项羽至少杀了三个不该杀的人,让后人诟病。

第一个是会稽太守殷通。殷通准备起兵造反,找项梁项羽叔父二人来共商大事,结果项羽上来就把殷通给杀了,项梁当了会稽太守,项羽得了八千江东子弟。如果殷通不反秦,这波操作没问题,但他俩是殷通喊来一起举事的,这就是问题了。

第二个是上将军宋义。宋义是个高人,项梁如果能听宋义规劝,也不至于战败身死。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去救赵,结果项羽要战,宋义要等,就因为战略问题有分歧,项羽就直接把宋义给杀了,自己当了上将军。

第三个是楚怀王义帝。义帝虽然是项梁拉出来垫背的,但也是名义上的“君”。而且义帝也并不就是一个“傀儡皇帝”那么简单,他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还是不容小觑的。但项羽刚利用完义帝分封诸侯,转眼就把义帝给杀了: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所以郦食其说“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后人无论如何辩解,终究是难以洗白。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3)

(三)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方便,项羽貌似做的很好,就跟《人民的名义》祁同伟似的,他家的一条狗恨不得都给弄成“警犬”,项羽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像陈平说的,不是他老项家或妻子家的人,都不用。但这恰恰不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美德,而是急功近利、饮鸩止渴的操作,到最后只会害了全家。

不走正道,任人唯亲搞特权也就罢了。出去带兵打仗,还带个美人算什么操作?虞姬算不算包养的“小三”?古代社会即使可以三妻四妾,但什么时候都是妻为主,妾次之,可项羽如此的厚此薄彼,也绝不是正确的治家之道。

(四)个人品德。其实前面的三德之中都有个人品德包含其中,既然单列出来,我们就再举一个有关个人品德的例子。那就是“出卖曹无伤”。

历史上惊心动魄的“鸿门宴”是怎么发生的?不就是因为刘邦先破了咸阳,准备好好经营关中,威胁到了项羽的地位。所以,项羽设宴要杀刘邦。刘邦想称王的消息是曹无伤传给项羽的,结果刘邦在鸿门宴上一狡辩,项羽立马就把曹无伤给卖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所以,刘邦从鸿门宴上逃回来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曹无伤: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像项羽这样的个人品德,你敢跟他交朋友吗?

二、能:力能扛鼎与不足与谋

好,德不行,能力总行吧。人家可是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破釜沉舟显神威。后人可惜项羽,主要就是觉得这么一个“英雄人物”,这么一个“西楚霸王”,怎么就败给了一个小流氓刘邦!真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啊!

其实,造化一点儿也不弄人。项羽在能力方面,个人能力确实很强,但其他作为领导所必须的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群体事件处置能力等,甚至是基本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都是一塌糊涂。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4)

先说应变能力。项羽为什么要坑杀秦军二十多万降卒?因为降卒担忧啊:“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担忧如果不能破秦,自己的家人会被秦人所害啊!

这种担忧不很正常吗?而且这种担忧不好吗?项羽都不用动员,这些降卒为了自己的家人,也会拼命攻打秦军的,因为他们已经投降,别无选择,即使想投回去,谁敢信呢?但项羽是如何处理这一群体事件的呢?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既然大家心不服,那就都杀了吧。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本来只是一个思想问题,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儿,就这么毁天灭地地解决了。项羽若无此举,恐怕入秦为王,旦夕之间耳。

再说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人,项羽的单兵作战能力没得说,但识人用人能力是有问题的,所以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项羽之所以不能得天下,就是因为不能用人。

为什么不能用人?一是陈平说的“不信人”,二是韩信说的“不舍得给爵位”,所以项羽阵营的人慢慢都跑到刘邦那里了。即使是项梁留下来的老人范增,他也不能用。彭城之战后,刘邦被打得稀里哗啦,结果用陈平的离间计,给项羽的使者端来好吃的,一见面故意说不对,立马说搞错了,还以为是范增派来的使者呢,好吃的端下去换上不好的饭菜。

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就这样轻轻松松把范增给搞定了,从此项羽成了孤家寡人。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5)

最后说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最主要的是谋事,无论大事小事,谋成了才算事。项羽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领着一帮子亡命徒,在中原大地上横冲直撞,看似神勇无敌,势不可挡,但他最后什么事都没干成啊。

本来秦朝都灭了,结果他一把火给烧了,烧完之后才意识到这地方“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本来天下大定,诸侯都分封完毕了,他又把义帝给杀了;又废韩王为侯,不久也杀了;又打齐王田荣,搞得各路诸侯人心惶惶,只得抱团取暖,这是逼着诸侯去刘邦那里的操作啊。

大战略上的无主见就不说了,具体事情上也是优柔寡断,不能拍板。鸿门宴上谋划的好好的,要杀刘邦,结果见了面又这这那那,下不了决心,气的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垓下之战,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自己说出汉军得楚这种扰乱军心的话也就算了,大难临头主帅居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在账中饮酒。

三、勤:怒和杀

勤这个指标考察的主要是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最主要的精神状态就是一个字——怒。工作作风也非常简单粗暴,几乎就是一个字——杀。

先说怒。别说作为一个领导,哪怕是普通人,也都知道“喜怒不形于色”的道理。而项羽仿佛时时处处都在怒,怒简直就是他的标配。

听说刘邦先破了咸阳,他大怒: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听说刘邦想“王关中”,他继续怒: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听别人说他“沐猴而冠”他怒到杀人:项王闻之,烹说者。

听说刘邦夺了关中,其他诸侯也背叛了,更是大怒: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拿刘邦父亲要挟刘邦,刘邦说你烹好了,也分我一杯羹,他又是怒不可遏:项王怒,欲杀之。后来项伯说杀了也没意义,这才没杀。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6)

为什么项羽一直在怒?其实这就是他的精神状态,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小时候大家都怕他: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其实也是他的一个优势,所以他杀会稽太守的时候,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杀宋义的时候,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巨鹿之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可见项羽的“怒”再加上“杀”,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但是大家都怕你,并不一定都服你啊,尤其是这样一个喜怒无常,嗜杀成性的人。所以,诸侯诸将一叛再叛,皆是人心不服也。不仅人心不服,他的这个怒,对自身工作的开展也极为不利。楚汉对垒的时候,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典型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再说杀。项羽的杀在前面已经讲了太多,不仅活埋了秦朝的二十多万降卒,打齐、赵的时候,把田荣的降卒也都活埋了: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

最开始起兵的时候,在会稽太守府里杀人不眨眼:籍所击杀数十百人。最后兵败的时候,在垓下大杀四方: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乌江赐马之后,临死之前也是杀气腾腾: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可以说项羽的工作作风就是杀,他的整个创业过程,就是在不停地杀人。在彭城,刘邦用纪信当替身,项羽一听刘邦跑了,立马杀纪信:项王烧杀纪信。攻破荥阳的时候,项羽也想给自己招揽点儿人才,结果招降周苛的时候,周苛还没说两句难听话呢,项王怒,烹周苛,并杀枞公。

如果项羽不这样一路怒,一路杀会怎样?答案是会很好!比如打外黄的时候,打了数日才打下来,霸王很生气,又准备坑杀降卒: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后来听人劝,没有坑,结果附近都投降了: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7)

四、绩:灭秦与亡国

关于项羽的功绩,司马迁给出了最高评价,那就是: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等于是把灭秦的功劳给了项羽,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给各位看官说三个事实,大家就能理解是为什么了。

一是首先举起反秦大旗的是陈胜吴广。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极大损耗了秦朝的国力。当时秦灭六国不过十来年,六国势力依然强悍,陈胜吴广振臂一呼,整个秦朝地方顿时大乱,根本都不用打。

二是项羽只是十八路诸侯中的一个。虽然西楚霸王最厉害,但表面上的天下共主,还是楚怀王。项羽的军事能力无人能敌,但楚怀王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手腕,也不是项羽所能比的。

三是咸阳是刘邦先破的。无论是之前的宋义,还是后来的刘邦,其实都是楚怀王的人,而不是项羽的人。正是因为咸阳是刘邦先破的,而且有楚怀王谁先破咸阳谁王之的约定,才有项羽的大怒而设鸿门宴。

好,这些有争议,先搁在一边。项羽破釜沉舟的赫赫战功,总是事实吧。项羽经历的著名战役有三次,最后的垓下之战就不说了,四面楚歌,打的再神勇也是败了。另外两次被视为项羽的最大战绩。一是巨鹿之战,二是彭城之战。

不可否认,这两战是“霸王”赖以成名之战。但这两战真的就是那么的神奇,楚霸王破釜沉舟,两万士卒就破秦军主力四十万。三万人又打得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屁滚尿流?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8)

先说巨鹿之战。项羽确实带着两万人破釜沉舟了,但没说到底对上了秦军多少人。秦军主力当时是四十万,但在巨鹿的绝对不到二十万,因为后来章邯投降,项羽坑杀的就有二十多万,再除去巨鹿之战后跑的,没跟着章邯一起投降的,所以当时巨鹿王离的军队最多十几万。

就是这十几万人,貌似也不全是项羽一个人打下来的。司马迁在《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自己都说了: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虽然楚军功劳最大,但各路诸侯都出力了,只不过项羽是先锋之类的,立下首功。那后来章邯为什么又投降了?

这在《项羽本纪》里都写的清清楚楚:“赵高用事於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原将军孰计之。”赵高和秦二世已经不信任章邯了,打赢了是个死,白起和蒙恬就是前车之鉴,打不赢,更得死了。这就是章邯当时的处境。

所以,还没打,章邯就找项羽想投降,项羽不同意啊。他叔父项梁就是被章邯给打死的,他得报仇啊。但后来项羽没粮食了,就同意了让章邯投降。章邯是哭着带着秦军的二十多万主力来投降项羽的: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9)

再说彭城之战。彭城之战,可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典范,项羽三万对五十六万,怎么赢的?首先刘邦虽然号称有五十六万人,但却是诸侯联军,不能说是乌合之众,但也绝不是同心同德。

然后刘邦自己也不争气,进彭城之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早就激起民怨了,可以说没有项羽来打,刘邦自己在彭城都呆不下去。所以,项羽三万精兵早上来偷袭,中午就跑完了: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

等于说彭城之战,项羽偷袭成功,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战争刚一开始,汉军这帮乌合之众,自己就乱成了一团,再加上项羽楚兵的神勇,这根本都不是打仗,这压根就是一场踩踏事件。

甭管怎么说,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项羽都赢了。但甭管赢多少,垓下之战都输光了。所以司马迁说他:五年卒亡其国。笑到最后才是赢家,在绩这一块,项羽等于说是年中拿了第一,年终被开除了。

五、廉:女人和钱

廉还需要考核吗?当然!虽然没有刘邦那样赤裸裸地“贪财好色”,但项羽在这一指标上的成绩也并不好。因为廉字路上的两大拦路虎,他都没有搞定。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10)

一是钱财。怎么,项羽还贪财吗?当然!鸿门宴上,刘邦可是带着贿赂来的:“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这说明什么?说明项羽平时是收礼的。好,你要非说是礼节,那我们看再两人接受张良的贿赂之后是什么情形。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这都什么时候了,刘邦都跑了,项羽还把刘邦送的白壁,收好放在坐上。再看范增什么举动,直接摔在地上,没摔碎,再拔剑砸碎!

项羽不仅收礼,还掠夺美女财产,要不然“锦衣夜行”这个成语怎么来的?鸿门宴没过几天,项羽就屠咸阳了,然后: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二是女人。除了屠咸阳的时候,收“妇女”而东,打齐国的时候,也“系虏其老弱妇女”。这些都是明确记录在《项羽本纪》里的,没有记录的又有多少?当然了,掳掠回去有没有自己用没有写。

但是,项羽的账中一直都是有美人用的。到死的时候,还在“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里的原话是:“歌数阕,美人和之。”不是说不能有,而是说其他士兵有没有呢?项羽多少次“绝粮”没有饭吃的时候,仅有的军粮是给他的美人吃,还是给替他卖命的江东子弟吃?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11)

六、结语

所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项羽作为一代战神,反抗暴秦有功,他已经成为“西楚霸王”,名垂青史,千古流传。但还要为他遗憾,为他纠结,为他鸣不平,也是大可不必。

因为上面我们也分析了,无论是他引以为豪的“能”和“绩”,还是他被后人诟病的“德”和“勤”,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廉”,他都未必能够及格。那人家怎么成名了?

时势造英雄,刘邦一个亭长都开国了,韩信一个向漂母要饭的流浪汉都成战神了,他这个楚国世代为将的官N代,站在历史的风口上,再没有一点儿名声,那才是真的对不起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当然遗憾也是有的,毕竟霸王别姬是那么凄美:“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但你看他的对手刘邦心里想的是什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楚霸王对项羽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楚霸王项羽)(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