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自西周末至战国,在长达五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灭掉大小诸侯国约六十有一,

蔡国为其一,

蔡国作为周朝边邑侯国,尽管西周时期寂寂无闻,但一开始便被赋予了南御强楚的重任,这也为其日后的凄惨命运埋下伏笔。

入春秋后,蔡国君主颇思振作,一边“肇佐天子”,一边“佐佑楚王”,

还采取“两亲政策”,与南方的楚、吴,中原诸国皆广结姻亲,

试图在几大强国之间获得一线生机,

然而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身不由己的蔡国,无论如何也逃离不了被灭亡的命运。

蔡国,抵制楚国北进中原的前哨

蔡国灭国最后去了哪里(蔡国之悲每一次迁都)(1)

蔡国是周武王同母弟蔡叔度的封国,

周初,蔡叔度在周公召摄政时,参与了管叔鲜挟纣王之子武庚发动的“三监之乱”,

因此失国被流放

当时周成王也算是仁至义尽,给了蔡叔度七辆车子和七十个奴隶,不过蔡叔度在被流放后不久就去世了。

由于其子蔡仲胡未与其父同流合污又夹着尾巴做人,周公召就举荐他去鲁国为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周公召觉得蔡仲胡“率德驯善”,又将他举荐给了周成王,

蔡国因此得以复封,封地由原来的上蔡,南迁至新蔡。

蔡仲胡之后,蔡国先后历蔡伯荒、蔡宫侯、蔡厉侯、蔡武侯、蔡夷侯、蔡厘侯等世,

蔡厘侯三十九年 (公元前771年) 时,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后周平王东迁,秦国也刚刚得列为诸侯。

遗憾的是,西周时期蔡国史料缺失,仅留下这一世系传承,以上国君事迹不详。

进入春秋后,

蔡厘侯之后的蔡国国君,是蔡共侯、蔡戴侯、蔡宣侯、蔡桓侯,

这时的蔡国已由原本的姬姓亲国,逐渐沦落为小国,不过仍积极参与中原事务:

公元前719年春天,蔡国(蔡宣侯在位)联合卫、宋、陈围攻郑国的东门,即“东门之战”;同年秋季,蔡国再次与另三国出兵攻打郑国,割取了郑国的谷子后才收兵;

此战之后,郑国对“东门之耻”开始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蔡国因离郑国较远躲过一劫,

当时南方的楚国正步步逼近中原,蔡国因地邻强楚,反被郑国拉拢,双方于周桓王十六年(公元前710年)七月在邓地会盟,

蔡国(蔡桓侯在位)自此便卷入中原诸国与楚国之间的抗衡之中,

成为了抵制楚国北进中原的前哨

然而此时强硬的郑国,已引起周室的警觉,

周桓王为削弱郑国对王室的控制,免去郑庄公卿士之职,郑庄公也不再朝见周王,

双方矛盾就此触发,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召集与地邻郑国的陈、蔡(蔡桓侯在位)、卫共同出兵去讨伐郑国,

两军战于繻葛,结果周军大败拔寨返回,陈、蔡、卫也一战即溃,

由上可见,入“春秋”后蔡国国君一改西周时寂寂无闻的面貌,颇思振作,积极恭敬地“肇佐天子”,

谁知命运仿佛开了个玩笑,“繻葛之战”后周王室威信扫地,

蔡国这才意识到自己势单力薄的凄凉境地,

此后蔡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在中原诸国与楚国之间权衡周旋

生怕一不小心,落得两头发难的下场。

可即便如此,蔡哀侯上台后,蔡国还是“惹祸招灾”了。

因为“女色”,惹祸招灾

蔡国灭国最后去了哪里(蔡国之悲每一次迁都)(2)

蔡国这场祸事的起因,始于女色。

当时陈国有两位公主,一位嫁给了蔡国国君蔡哀侯;另一位,则是美名远扬的息妫,她被许配给了息国国君息侯。

公元前684年,

息妫回娘家探亲,路上途经蔡国,便进城去探望姐姐,可谁知这一探望,竟探望出了蔡、息两国的恩怨。

蔡哀侯是一个好色之徒,

他早就听闻息妫生得面若桃花,忍不住想一睹息妫芳容,为此还精心设下了丰盛的酒宴准备款待息侯夫妇,

可在当时,已出嫁的女子是不能随便见客的,所以息妫并未出席蔡哀侯设下的酒宴,

蔡哀侯不干了,美其名曰息妫“吾姨也”(我的小姨子),出来见见又不妨事,言罢撇下一众宾客不顾去见息妫,

蔡哀侯此举,虽未做出过火的举动,实际上已无异于调戏了自己的小姨子,

激怒了息侯。

息侯很想教训蔡哀侯,却怯懦得不敢和蔡国正面冲突,他想起近邻楚国,想借楚国之手报戏妻之辱

于是息侯请求楚文王出兵佯装攻伐息国,而他则向蔡国求救,

等蔡哀侯中了圈套来息救援,楚国可以乘机出击,息侯再临阵倒戈与楚文王合力围攻蔡国。

楚文王当然乐得顺水推舟,这时楚国已经占领江汉流域,早就想冲破陈蔡等国的防守线了,

岂有错过坐收渔翁之利之计,何况楚国还能借机在诸侯中立威,于是听了息侯的计谋

蔡国灭国最后去了哪里(蔡国之悲每一次迁都)(3)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息侯所料想的那样,

蔡哀侯得知息国有难,立马带领军队前来救援,不料蔡军刚到息国境内,被等待已久的楚军所伏击,蔡军大败,蔡侯本人也被俘虏到楚国拘禁.........

这时蔡哀侯才恍然大悟自己中了息侯的诡计,然而悔之晚矣,不过他怎么想都咽不下这口气,

为了报复息侯,他在楚文王面前大力夸赞息妫的绝世姿容,

楚文王贪恋息夫人的美貌,为得到她,便调转枪头又灭了息国,将息妫劫掠而去,这就是息侯引狼入室的悲催下场,

息妫摇身一变成了楚文王的夫人,后来也为楚文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却始终不主动与楚文王说话,楚文王问其缘故,息夫人垂泪感伤自己一女侍二夫很惭愧,所以无颜说话。

楚文王听罢,认为美人是因蔡哀侯之故才如此伤心,为讨好息妫,楚文王再度兴兵进攻蔡国。

至于始作俑者蔡哀侯的结局,据《史记》说,蔡哀侯被扣留楚国九年,囚禁至死;但《左传》则说蔡哀侯被俘后,“以蔡侯献舞归”,也就是说蔡侯献舞被释放回国,

考虑《左传》叙述的情景来看,蔡哀侯应当是被释放归国后,再度被楚文王俘获拘禁至死,倘若蔡哀侯一直被扣留楚国从未归国的话,

蔡国为何能够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忍受国无君主的状态?情理不合。

蔡哀侯去世后,其子肸继位,是为蔡穆侯,亦称蔡缪侯

此时蔡国面临的危机,还只是与楚国的冲突,且只是发生在两国的范围之内,

但十几年之后,蔡国便卷入中原国与楚国之间的抗衡之中.......

因为一个女人,卷入中原国与楚国之间的抗衡之中

蔡国灭国最后去了哪里(蔡国之悲每一次迁都)(4)

这次冲突又是因为另外一个女人。

蔡穆侯时期,齐桓公称霸中原,

为了投靠齐国,蔡穆侯就将自己的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做夫人。

蔡穆侯本指望妹妹若能抢在其他国家女子之前,为齐桓公生下一儿,两国的关系会紧密得多,

哪知蔡姬嫁入齐国后,迟迟未生育不说,性情活泼的她反倒让齐桓公受了一场惊吓:

蔡穆侯十八年(公元前657年),齐桓公和蔡姬乘船游玩,蔡姬兴许玩得高兴,竟突然晃起了船,齐桓公大惧,不让她晃,她不听还越晃越来劲,齐桓公很生气,一怒之下就把她送回了娘家,

蔡穆侯也很生气,干脆就将蔡姬嫁到了宋国,

齐桓公没料到蔡穆侯会改嫁蔡姬,更加生气了,次年(公元前656年)就集结八个诸侯联军打向了蔡国,

蔡军战败,蔡穆侯也成了俘虏,齐桓公于是顺便挥师南下,讨伐楚国。

这件事颇为蹊跷,先不说为何齐桓公因蔡姬吓得脸色大变,

单说蔡姬再嫁,明明是齐桓公自己将她撵回了娘家,蔡姬再嫁何错之有?又何至于齐国率兵前来讨伐?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春秋事语》,则补充了事件中的另外一个细节说:⋯⋯今蔡之女齐也, 为.... 以为此,今听女辞而嫁之,以绝齐,实...怨以....也

或指蔡姬再嫁是她本人的意思,

但无论如何,齐国对付蔡国已绰绰有余,为何出兵的阵容如此庞大,有些大材小用了?

而且,齐军一路南下都打到了楚国境内,为何?

匪夷所思。

对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齐国伐蔡的目的实际是为了“举兵为天子伐楚”

很显然,当时周围的戎狄势力基本被打残,

对中原诸国来说,仅剩下南方的楚国是最大的隐患,而齐桓公欲稳固霸主地位,必然要拿楚国开刀,

但当时的楚国毕竟强大,齐桓公师出无名,于是拿着蔡姬事件当借口率兵进入楚境,欲挑起与楚国的战事。

可楚国人也不是吃素的,

调侃齐桓公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意为“即使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这里”,要他给出打入楚国的理由,

于是齐桓公开始翻旧账,这一翻竟翻到了西周时期周昭王南巡到楚国淹死在汉水之事,

楚王没好气地让齐桓公“去问汉水”是咋回事

齐国理屈只得撤兵,至于蔡穆侯,还是在诸侯们的请求下,齐桓公才饶了他。

蔡国经此劫难,变得机灵了许多,开始与楚国交好

公元前654年,诸侯联军攻打郑国,楚成王为救郑国出兵包围了许国,诸侯出兵救许,楚成王退军驻扎在武城,蔡穆侯就带着许僖公向楚成王谢罪。

蔡穆侯去世后,其子甲午即位,是为蔡庄侯

蔡庄侯四年,齐桓公去世,中原霸主空置,宋襄公欲接替齐桓公的霸业,但以失败告终,

蔡庄侯之后,继位国君是蔡文侯,

此时晋楚争霸已拉开序幕,蔡国国内也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蔡文侯本意想倒向晋国,可又害怕楚国,他在权衡中死去,公子燮想要继承先君遗愿投靠晋国,蔡国人反对,还杀死了亲晋派公子燮.......

蔡文侯去世后,其子固承袭父位,是为蔡景侯,此时蔡国已倒向了楚国,

却也爆发了长时间的内乱。

蔡国第一次惨被灭亡

蔡国灭国最后去了哪里(蔡国之悲每一次迁都)(5)

蔡景侯为了加强与楚国关系,特地为太子般娶了一位楚女。

谁知楚女嫁入蔡国后,蔡景侯才发觉此女生得十分美艳,情不自禁之下,就慢慢地勾搭上了儿媳,

太子般发现了父亲与妻子的奸情后,弑父自立,是为蔡灵侯。

楚灵王认为蔡灵侯此举大逆不道,为了维持“霸主国”的面子,又为了立威震摄诸侯,

就在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拿蔡国开刀,诱使蔡灵侯来到楚国参加宴会后将其杀害,

随后楚灵王又派军吞并了蔡国,蔡国的重器及物品也被疯抢一空,

蔡国第一次灭亡

楚灭蔡三年后,楚国公子弃疾在蔡地发动叛乱,这时楚灵王正在前线乾谿,随从的官吏听到公子弃疾叛乱的消息,都纷纷离散,后来灵王孤零零地在野外被迫自杀,公子弃疾代其为君,就是楚平王,

楚平王为了缓和诸侯国家的猜疑和笼络陈蔡人民,就找到蔡灵侯的弟弟庐,将他扶持为蔡国国君,就是蔡平侯,蔡国复国。

为了长久拥有蔡国,亦因蔡国灭亡时宗庙重器化为乌有,社稷沦为了废墟,楚国将蔡国迁到今河南新蔡县。

蔡平侯初立时,迫不及待地杀死了自己的侄子——蔡灵侯之子隐太子友,

蔡平侯一死,隐太子友的儿子东国,就杀死了蔡平侯之子自立为君,是为蔡悼侯。

蔡悼侯三年就去世了,其死后弟弟申继位,是为蔡昭侯。

此时的蔡国,实际上早已沦为楚国的附庸,蔡国本以为委屈求全下,能获得一丝安宁,岂知最终还是与楚交恶。

因为一件“美裘”,与楚交恶

蔡国灭国最后去了哪里(蔡国之悲每一次迁都)(6)

蔡、楚这场大冲突,又是源于一件小事。

鲁定公三年(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

蔡昭侯去楚国朝见,献给楚昭王一块玉佩和一件美裘,自己则穿戴了另外一件美裘和玉佩。

楚昭王很高兴,当天便穿上了美裘,还设下丰厚的宴席来蔡昭侯。

席间,楚国令尹子常(囊瓦)见两人穿着美裘很是羡慕,就要蔡昭侯也送他一件,

蔡昭侯好歹也是一国国君,岂会满足楚国大臣的贪欲,一口拒绝了,

子常感觉很是难堪,

于是伺机报复,谎称蔡国是为吴国探路来了,哄骗楚昭王将蔡昭侯拘禁,这一拘就拘了三年之久........

当时唐国国君唐成公也来到楚国朝见,子常向他索要肃爽马未果,也将唐成公拘禁,

唐国有人了解到此事原委,便去楚国灌醉了唐成公的侍从,偷了马献给子常,唐成公被放回国。

蔡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坚决请求蔡昭侯把美裘献给子常,蔡昭侯无奈只得照办,这才得以脱身,

然而,这件事是深深刺痛了蔡昭侯,回国路上路过汉水的时候他将玉佩丢进了水里,咬牙切齿地发誓说:“余所有济汉而南者, 有若大川!”——我要再南渡汉水就遭祸患,河神为证!

为了雪耻,蔡昭侯前往晋国,留下儿子为质,请求晋国出兵讨伐楚国。

蔡国灭国最后去了哪里(蔡国之悲每一次迁都)(7)

鲁定公四年(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

晋国召集中原另外17国诸侯在召陵会盟,共商计伐楚国之事——此次会盟排场之大,还有周室大臣参加,犹如晋国辉煌霸业重现

因沈国依附楚国未参加会盟,晋国便指使蔡国先灭掉沈国,

蔡国照办后,事情却出了岔子

当时的晋国国内情况复杂,卿大夫专政,行军途中副帅荀寅(中行氏)向蔡昭侯索贿未果,便使绊子劝主帅范鞅说:“现在天下着大雨,疫病爆发,中山国还不臣服,不适合出兵。”

范鞅也是贪赂之徒,于是临时变卦,决定班师回去。

伐楚之事就这样“流产”了,诸侯们很失望,此后也不再拥护晋国,

可这样却把蔡国撂在危机之中,楚昭王得知沈国被灭后大怒,立刻发兵去攻打蔡国。

蔡昭侯迫于无奈,只好又将儿子送到吴国为质,请求吴国救援。

这一年冬季蔡国、吴国以及同样怨恨楚国的唐国联合发动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攻楚,

楚军主力在柏举战败于吴,五战五败后,蔡、吴、唐攻入了楚都郢城,

这一战楚国几近灭国........

蔡昭侯终于雪耻,可蔡国也因此受到了楚国的疯狂报复。

都城陷落,绝祀灭亡

蔡国灭国最后去了哪里(蔡国之悲每一次迁都)(8)

楚都郢城被攻破后,楚昭王逃到随国避难,申包胥就到秦国去请求出兵,秦哀公本已辞谢了申包胥,

可申包胥不肯回去,还靠着院墙站着嚎啕大哭,日夜哭声不断,七天不喝一口水。

秦哀公大为感动,决定出兵救援楚国,吴国也因内乱撤军,

楚国这才逃过一劫。

然而缓过劲来的楚昭王,开始报复这些伐楚之国,当时吴国忙着与越国争斗,无暇顾及蔡国,

倒霉的蔡国,又一次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危机之中。

公元前494年,楚令尹子西率兵伐蔡报柏举之仇,

蔡昭侯很害怕,决定一心一意投靠吴国,并听从吴国的意思,举国迁到了州来(下蔡),

当时蔡国贵族不愿迁离,

蔡昭侯用强硬手段杀掉公子駟“杀一儆百”,蔡国人无奈“哭而迁墓”

未来得及迁走的蔡国人,被楚国收为己有,

为了巩固蔡吴两国的关系,公元前491年蔡昭侯打算去吴国朝见夫差,此举引来蔡国的贵族集体反对,他们担心吴国又将蔡国迁徙,于是买通贼利刺杀了蔡昭侯,

蔡昭侯死后,蔡国贵族杀掉了贼利,算是给吴国一个交代。

蔡昭侯死后,其子蔡成侯被拥立上君位,这时蔡国已经投靠了吴国,

蔡成侯之后,蔡国国君依次是蔡声侯、蔡元侯、蔡侯齐

但楚国又怎么会放过蔡国呢,

吴国早已被越国灭掉,蔡国此时的处境十分凄凉,

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派兵侵犯蔡国,蔡军无援,都城陷落,蔡侯齐逃到了齐国, 蔡国遂绝祀灭亡。

纵观蔡国旧事,似乎导致蔡国灭亡总是一桩桩小事,

然而在列国争雄的大时代背景下,即便没有上述的事件,蔡国最终的命运也仍会如此,

除了蔡国国小势弱,

楚国灭蔡的原因,也是秦国开始强盛、三晋势力亦不容小觑,

楚国恐生肘腋之患, 即便蔡国已被囊括其境内,最终还是灭掉了蔡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