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1)

一、按要求做一做。

1、比一比,再组词。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2)

2、给下列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3)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春( )( )地 百( )齐放

( )( )争鸣 ( )物复苏

柳绿( )( ) 泉( )叮咚

三、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做题。

春天,阳光灿烂,田野里百花盛开。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还有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一阵阵浓浓的香味。

1. 短文共有( )句话,写的是( )季的景象。

2. 用“ ”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 春天,( )、( )、( )都开花了。除了这些,还有许多春天开的花,它们是( )。

一年级答案:

一、

1.出入 人们 东西 冬天 飞机 空气 长江 红色

2.清 清晰 星 星空

二、

春回大地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泉水叮咚

三、

1.2 春

2.梨花 桃花 油菜花 迎春花 樱花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4)

二年级

一、读拼音写词语。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5)

二、照样子,组新字,再组词。

例:直+木=植(植物)

寺+讠=( )( ) 前+刀=( )( )

弟+辶=( )( ) 田+艹=( )( )

寸+木=( )( )

三、阅读理解。

小小的希望 金波

我有一个小小的希望。

我真希望有那么一天:小鸟能听懂我的话,我也能讲小鸟的话。那样,我就可以告诉它们:不要往那边树林里飞,那边有个举着猎枪的人;也不要到这里来,这儿,张着捉鸟的网。

我要和小鸟一起飞到另一片树林里。我躺在林中的草地上,望着头顶上绿叶间的小鸟,我们用彼此都能听懂的话,交谈着春天、树林、花朵,还有越来越多的花园。

1.照样子,说一说。

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花园

越来越高

越来越( )

2.“我”想告诉小鸟什么呢?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我”要和小鸟一起飞到另一片树林里,一起交谈( )。

A.春天、草地、花朵和花园

B.春天、树林、花朵和花园

C.春天、绿叶、花朵和花园

4.你想对张着捕鸟网的人说些什么?

二年级答案:

一、

姑娘 碧绿 吐丝 休息 儿童 叔叔 桃树 充满

二、

诗 古诗 剪 剪刀 递 传递 植 植树 村 村庄

三、

1.越来越高的小树苗 大 越来越大的雨

2.不要往那边树林里飞,那边有个举着猎枪的人;也不要到这里来,这儿,张着捉鸟的网。

3.B

4.示例:鸟是人类的朋友,请爱护鸟,不要捕杀它们。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6)

三年级

一、词语纠错,用“ ”画出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徘球( ) 到映( ) 朱萸( )

浮苹( ) 卢苇( ) 荷唐( )

二、我会词语搭配。

( )的风 ( )的节日

( )的白塔 ( )的生活

( )地听 ( )地游玩

三、阅读天地。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不解”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2.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

3.请写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意思。

三年级答案:

一、

排 倒 茱 萍 芦 塘

二、

凉爽 欢乐 美丽 幸福 悄悄 兴高采烈

三、

1.不知道,不懂得

2.偷 藏

3.小娃撑着小艇,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7)

四年级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

衷心:

2.先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

宽慰: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磨:

二、口语交际。

妈妈每天早上都要为小明准备早饭,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小明特别想感谢一下妈妈,请你帮小明想想吧!

三、阅读。

《但愿人长久》节选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山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眼,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1.用“ ”画出文中的景物描写。

2.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3.苏轼将月亮的哪些自然现象与人联系了起来?

四年级答案:

一、

1.发自内心

2.因得到安慰而宽心。

3.和谐,协调。 打磨

二、略

三、

1.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2.他将满腔的思念之情引向对中秋月亮的无尽的愁怨,怨月实为怨人,饱含了词人思亲的惆怅与伤感。

3.月亮的隐、现、圆、缺和人间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8)

五年级

一、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脸庞 患病 不解努力

B.边僵 爱戴 奔腾不息

C.痛悼 携带 刻舟求剑

D.糟遇 震撼 滥竽充数

二、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 ):比喻不自量力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招致失败。

(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 ):比喻妄想不通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课内阅读。

《在大海中永生》节选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1.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2.从“告别”“望去”两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文中最后一段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五年级答案:

一、C

二、

螳臂当车 邯郸学步 买椟还珠 守株待兔

三、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2.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邓小平依依不舍、难以忘怀、永远怀念的深厚情谊。

3.这个排比句写出了邓小平爷爷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强烈的表达了邓小平爷爷的爱国情怀。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9)

六年级

一、用“\”划去括号中错误的读音。

深邃(su shuì) 贡献(gōng gòng) 轻蔑(mèi miè)

耸肩(dā sǒng) 预兆(zhào yáo) 倘若(shàng tǎng)

二、词语接龙。

每日一练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每日一练)(10)

三、阅读理解。

詹天佑(节选)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约长1100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竖井开凿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1.文中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画出文中对詹天佑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是一个 句,写出了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白表现出了他的 。

4.你还知道哪些像詹天佑一样具有爱国主义的人物,请你选择一个说一说,简要说说他的事迹。

六年级答案:

一、

shuì gōng mèi dā yáo shàng

二、

地大物博 博学多才 才貌双全 全心全意

和风细雨 雨过天晴 晴空万里 里应外合

三、

1.不但突出了詹天佑工作条件的恶劣,更烘托了詹天佑不怕艰苦、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段话再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坚定决心。

3.设问 智慧与才干

4.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