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欧美快时尚品牌GAP在中国不再吃香了。

“速去捡漏”、“比奶茶还便宜”……近日,有不少用户在小红书、大众点评上奔走相告GAP的撤店信息。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1)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2)

据界面新闻,记者综合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后发现,自2022年以来,Gap正在全国多个城市大范围关店。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关店涉及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青岛、重庆、南宁、南京、佛山、杭州、南昌、昆明和中山。

据界面新闻报道,Gap回应在中国多个城市大规模关店:市场变化迅速,需定期调整。

有门店最后两天3折清仓

连灭火器都明码标价了

据都市快报,9日下午5点左右,记者赶到杭州余杭区古墩路的金地广场。GAP的专柜位于1楼西侧,玻璃橱窗里,一面是红底白字的闭店通告,一面是醒目的“3折”、“5折”折扣信息。店铺里零星有4、5个客人,正在童装区挑衣服。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3)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4)

图片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货架上随处可见“闭店清仓”的牌子,广播里则循环播放折扣信息和闭店时间:正价商品两件及以上3折,红色标签减价商品折上5折,营业时间至8月10日。此外,广播里反复提示目前在售商品属于促销商品,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服务。

“明天还有一天营业。”站在收银台的一位导购人员告诉记者,她说店里的清仓折扣应该是目前杭州所有GAP专柜最低了,“有些商品和其他门店一样,但我们要关了么,折扣更低。”

可能是接近清仓已经尾声(从7月11日开始),记者在店内发现,成人区已经没有太多款式可以选择,还剩些长款卫衣和牛仔裤。其中部分是红色标签,有折上再5折。比如牛仔裤基本上到手价七八十元一条。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5)

这一排牛仔裤,基本上到手价七八十元一条

图片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有意思的是,除了GAP的服饰正在清仓,店里的各种模特、货架、家具等,居然也在甩卖的清单里,其中有明码标价的灭火器15元一个,梯子200元,还有半人模特100元。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6)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7)

图片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不过据都市快报记者打到的消息,目前除了金地广场,杭州其他GAP专柜都是正常营业,“短期内没有撤店计划”、“目前尚未接到品牌通知”。

另据极目新闻,8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楚河汉街的GAP门店看到,店内正在打折促销,随处可见“限时特惠”“大减价”的牌子,一些刚上市的新品也有7折优惠。

上述门店店员介绍,部分产品的促销活动从8月5日开始持续到8月17日,但并非为撤店促销,“确实听说一些GAP门店最近要关了,但是我们店没有收到闭店的通知,暂时是不会关闭的,未来不知道。”

据GAP官方微信小程序显示,武汉目前共有5家GAP门店,分别位于楚河汉街、宜家荟聚、罗马春天、经开永旺以及百联奥特莱斯。极目新闻记者分别致电上述门店,罗马春天奥特莱斯店、宜家荟聚店在正常运营中;百联奥特莱斯及经开永旺店称不会关店,且经开永旺店为新开门店。

据潇湘晨报,7月31日,长沙百联奥莱GAP店正式闭店,据前去扫货的市民透露的信息,距离关店不足10天的时候,店内的成人服装几近卖空,剩下的多是童装。

2022年以来,长沙GAP门店接连闭店。2月,悦方IDMall店闭店;3月,松雅湖吾悦广场店闭店;6月前后,方圆荟店关店。其中,悦方IDMall店是GAP在长沙的首店。目前GAP在长沙仅保留乐和城和德思勤两家门店。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8)

据极目新闻援引据多家媒体报道,GAP位于北京领展购物中心的门店进入关店倒计时,店内现已开始撤柜清仓,店员称门店将于8月27日彻底关闭;南京水游城GAP门店最近也在进行闭店清仓打折促销,店员称该店将于8月19日撤店。

启信宝App显示,GAP共有190余家分支机构,其中60余家已注销,注销数量占总数近1/3。

户外用品店灭火器(服装清仓甩卖灭火器15元)(9)

据界面新闻,记者就上述关店潮情况联系Gap中国区总部,得到回应称,“服装时尚行业变化迅速,在大中华地区尤其如此”,因此Gap会定期审视自身业务策略和模式,包括店铺组合等,并根据情势做相应的调整,而“这也是业界非常重要的常规做法,以最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确保通过合适的渠道,包括在合适的地方拥有合适的店铺,来为顾客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

Gap方面同时向记者表示,8月中旬,其会于山东青岛再开一家新店。而在未来,其“希望通过与各种平台及第三方合作,以全渠道的形式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GAP集团业绩大幅下滑

GAP创建于1969年,是和Zara、H&M齐名的美国最大服装零售商。Gap在1960年代凭借简约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走红,并在随后几十年时间里将其风格和基本款绑定,Logo卫衣、衬衫均是Gap的知名单品。

不过,进入新千年后,Gap的优势近些年逐步消失殆尽。长期缺乏创新的基本款服饰难以获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高层频繁的人事变动则使其无法一以贯之地进行改革,最终只能在陷入困境和寻求转型之间循环反复。

据界面新闻,Gap不是没有尝试过改变风格,它曾经雇佣一手带起COS的设计师RebekkaBay作为创意总监。但RebekkaBay离职后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称,Gap从来不是设计导向公司,设计师实际上处处受限。

而原本被寄予重望的中国市场也没有真正做起来。

2010年,GAP进驻中国,首店在北京apm开业,随后便开启了国内市场的逐步扩张。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快时尚品牌之一,Gap最初和Zara、H&M一样,走的是“高举高打”的路线。国内首批旗舰店选在北京和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上海首批门店在南京西路的中创大厦和淮海中路的香港广场,北京首批门店开在朝阳大悦城和王府井APM。Gap集团前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余炳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表示,开大店是Gap在中国市场布局的主要策略。

但消费者对Gap的热情并没有随着越来越大的店铺面积一同提升。尽管Gap也和Zara、H&M一道不断在下沉市场布局,但扩张速度和门店总数始终不如竞争对手,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也没有优势。

疫情爆发后,在欧美市场关店的趋势下,Gap曾一度在中国市场逆势扩张。从2020年5月到9月,Gap几乎每月都会开设1至2家新门店,并在11月和12月各开5家新店。但Gap并没有因此走出颓势,该举措只不过是推迟了其中国市场关店潮的到来。在过去12年里,尤其是近两三年,GAP一直是关关停停,这一曾经风靡一时的平价快时尚品牌势头大不如前。

在2021年,彭博社曾援引消息人士称,Gap正在考虑包括出售中国业务在内的潜在选项,以调整在中国的运营情况。Gap并未对该消息进行回应,但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其中国策略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大调整的时候。

根据财报,GAP集团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季度公司销售额同比下降13%,线上销售同比下滑17%,店铺销售额同比下降10%,净亏损1.62亿美元。Gap集团在2021年年内录得收入1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29亿元),较2020年增长21%,但较2019年仅增长1.8%。净利润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与2020年相比实现扭亏为盈,但较2019年的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仍有一定的距离。

传统快时尚品牌走下坡路

高调入局,潦草离场,近几年似乎成为了一众快时尚品牌的常见现象。

据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已有多个快时尚品牌宣布关闭门店。3月31日,H&M旗下的MONKI天猫官方旗舰店闭店,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线下门店也永久关闭;6月24日,H&M关闭了营业15年的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内地首店。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H&M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门店总数为4721家,较2021年同期减少228家。而在H&M集团的计划中,2022年新开和关闭门店的数量分别为95家和224家。

7月31日起,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正式退出中国市场,线上线下渠道全面关闭。

在一些快时尚品牌大规模关店的同时,国内快时尚品牌UR、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韩国少女时尚品牌Chuu等却保持增长势头。2022年上半年,优衣库在内地新增30家门店,是开店数量最多的快时尚品牌,UR以9家新店位列第二;而Chuu去年5月在杭州开设首家线下门店,短短一年多已在中国开设了上百家线下门店。

据证券时报,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在发生变化,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Z世代消费指数报告》显示,Z世代的消费升级从更高品质向精神满足的层面升级。高颜值、可爱等因素成为商品的重要竞争力。

京东销售情况显示,2022年以来,Z世代购买高颜值商品的销量同比增长166%。其中,户外装备和服饰品类的高颜值商品销量增长都超过了10倍。同时,Z世代文化自信感增强,也拉动了国潮经济红火。GAP这类传统快时尚品牌难以满足当下年轻人的需求。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随着消费的升级,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时尚设计以及服装服饰所代表的个人个性,而像GAP这类品牌相对简约缺乏设计感,与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很大落差。与此同时,特色鲜明的新兴时尚品牌开始崛起,一成不变的传统快时尚品牌走下坡路也成为了必然。

“传统快时尚品牌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竞争优势。”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称,在中国快时尚市场的竞争中,既有日本快时尚巨头优衣库,又有国内崛起的一系列快时尚新秀,传统快时尚品牌可谓受到整个市场的前后夹击。“当前中国的快时尚市场已经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国潮优势,国内快时尚企业显然更能够抓住中国消费者的爱好和需求,比国际巨头有更快的市场敏感度,而传统快时尚品牌对国内市场流行趋势的把握不够,逐渐丧失了市场优势。”(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界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