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饭局、送礼和开会,背后的学问,可太深了。
1、
什么是“中国式饭局”?
很多人简单理解为:主动陪笑,主动喝酒,主动买单。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这些人读了两本厚黑学,自以为理解了其中的门道,就拉下脸来请人吃饭办事。
最后是钱花出去了,事儿没办成,还把对方得罪了,自己还嘀咕:我哪里做错了?
中国饭局和西方饭局,完全不同。
西方人一般都是谈完正事后再一起吃个饭,这个饭局相对轻松,大家卸下防备,聊聊家庭和爱好,其乐融融。
中国人一般都是把正事儿放在饭局上谈,饭局不再是饭局,成了“第二办公室”;谈正事不只是谈正事,得讲究个起承转合,有虎头,有豹肚,有凤尾。
普通人参与一场正式的饭局,无异于参加一次大考,整个过程处处有坑,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电视剧《青瓷》里就生动地展示了,一个菜鸟是如何在高端饭局中踩坑的。
剧中王志文饰演的张仲平,是一位拍卖公司老总,包工头龚大鹏想求他帮自己拿回工程欠款,于是通过中间人丛林,约了一个饭局,结果在饭局上,丑态百出。
包工头刚见到张仲平,立刻摆出了讨好的姿态。
可下一秒,他就踩了第一个坑。
他说:“您就是张总,久仰久仰,今天终于见到活人了。”
包工头的心理活动是比较明显的。
他想阿谀奉承一下,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张仲平名声在外”,想了半天,想了这么一句“终于见到活人”。
或许他还以为这么说能展露一点个人的“小幽默”。
其实这种场合,我们往往会说“见到真人”。
见到“活人”立刻会让人想到“死人”,听起来总会不太舒服。
所以我们看反应,张仲平的笑容立刻凝固了,凝固了大约有5秒。
反倒是旁边的丛林毫不遮掩,一脸嫌弃:“看这话说的。”
饭局上要谨言慎行,没有伶牙俐齿就不要故作幽默,否则会适得其反。
好在这个玩笑无伤大雅,饭局正式开始了。
包工头很快又踩了第二个坑。
你求人办事儿,不能一上来就把事儿说了,那样子功利性太强,让对方很有压力。
可酒还没过三巡,包工头就急头白脸地和张仲平说了事情经过,然后摆出了一张委屈脸:“张总,您可一定得帮助我呀!”
这直接“点名”了,“一定得”这样的字眼,也有些强迫人,场面一下子又尬住了。
张仲平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他愣了两秒,然后接过话茬说道:
“好说好说,生意生意就是不断生出主意,丛林今天把我们介绍认识了,往后咱们尽力配合,我相信会有不错的结果。”
明眼人都看出这是在打圆场,既安抚了对方,但是自己也没把话说满。
其实这时候如果都是聪明人,那应该彼此心里都有数了,我尽力帮你,但是你也别一直逼着我,一切顺其自然。
可是包工头没悟出来,直接踩了第三个坑。
他起身绕过中间人,径直走向了张仲平。
然后低三下四地说:“您这样的朋友我交定了!”
在饭局中一大忌讳,就是冷落中间人,直接和大人物套近乎。
中间人是什么?是一座桥梁,你这样做,无异于过河拆桥。
中间人面色瞬间变了,自己端起了酒杯喝酒,张仲平被架在那里也很尴尬。
别急,说话之间,包工头立刻又踩了第四个坑。
他招呼小弟把单买了,表情动作之浮夸,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他请的客。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请人吃饭时,是不是都是低调买单,自己一个人偷偷出去,还要借着去洗手间的名义,怕的就是客人抢着买单。
而且这么高调吆喝,搞得别人像是来要饭的。
张仲平当然不吃这一套,他直接笑着摆摆手:“单子我已经处理完了。”
“买个单子这么小的事情,我来之前都弄完了。”
背后的潜台词是,不想欠你的人情,这顿饭我请了。
看旁边丛林的表情,牙齿咬着下嘴唇,脸上写满了“请客都不会请”的讥嘲。
事到如此,包工头应该顺水推舟表达一下感谢,等下次再请,结果他又踩了第五个坑。
他心急火燎地埋怨道:“张总,您怎么能这样呢?您是看不起我这个兄弟是吧?”
张仲平见对方生气了,还得赶紧上去安慰。
这时候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解释称自己在这家店有卡,他买单能便宜点,给了包工头台阶下。
第二件事,他说话时,用笑脸点了点丛林,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互动,其实是想请对方介入进来解围。
丛林本身也看不下去了,迅速插话:
“张总既然已经把单买了,你就下次吧,下次咱们一起去龚老板那里吃农家菜。”
张仲平也跟着附和:“有机会,有机会。”
包工头这才肯罢休,还对张仲平竖起了大拇指:“连买单都这么有水平,不愧是做大事的人。”
到这里事情应该告一段落了。
可这个包工头不识相,怕张仲平不给他办事,总想着找补,结果踩了第六个坑。
他话头一转,邀请两人去大酒店洗桑拿。
你和对方还不熟,就提出洗桑拿,这种敏感的项目,明显是越矩了。
丛法官又看不下去了,直接说:“要去你自己去吧,我是从来不到那种地方去的。”
潜台词就是大家都不熟,不要提这种过分的要求。
结果包工头不识相,越说越有劲儿:“洗桑拿怎么了?大家脱光身子,人人平等,还不怕有窃听器。”
这已经是蹬鼻子上脸了。
张仲平在旁边冷笑了一声,但他知道这一回合需要自己上前解围:
“没想到你还有这种爱好,洗桑拿没什么不好,但在咱么这个地方,洗桑拿容易洗着洗着越洗越脏。”
看似是玩笑话,却句句击中要害。
这时候中间人看不下去了,直接给脸色了:“别那么多废话了,好吧。”
包工头又踩了第七个坑,他直接问中间人是不是生气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对方已经把不高兴写在脸上了,你还追着问,太幼稚了。
中间人忙说没有生气,但随即就借口有事要提前走了。
你把中间人气走了,好歹应该补救一下吧,比如使个眼色,让同桌的司机送一送人家。
结果龚老板只会伸手瞎吆喝,踩了第八个坑,“我打车送你。”
张仲平自然也不愿意和这种二愣子尬聊了,借这个机会说:“丛法官还是我来送。”
临走时,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欢迎到我的办公室经常坐坐。”
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以后咱们公事公办,不会再有私人情谊了。
你看,小小一个饭局,这个包工头踩了八个坑。
最后单没买成,得罪了中间人,和大人物也没建立好关系,碰了一鼻子灰。
咱普通人如果能把这本“错题集”反复温习,一定能在饭局上把握好分寸感。
2、
什么是“中国式送礼”?
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为,礼多人不怪。
他们带着一大堆礼品去送,结果敲开房门,还没进去说话就被轰走了,最后是跑断了腿,有钱都送不出去。
我们要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给人送礼是传统美德。
但腐败或利益输送问题,又是悬在掌权人员心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对收礼越是谨小慎微。
所以送礼,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贵重越好,讲究的是“合适”二字。
你送得真心,对方收得舒心,既增进了双方关系,又不会授人以柄,这才是好的送礼。
还是电视剧《青瓷》里,我们看看王志文饰演的张仲平,是如何巧妙地把礼物送出去的。
剧中侯昌平是个刚正不阿的法官,对行贿之人嗤之以鼻,张仲平在得知老侯喜欢喝酒后,就抱着一箱酒上门了。
一箱酒市场价也就千八百块钱,完全够不上行贿受贿,张仲平选礼品,就做到了“合适”二字。
剧中张仲平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是他送礼时,是自己抱着一箱酒上楼的。
这出“苦肉计”就是演给老侯看的,表明了自己的诚意。
进家门后,老侯惊讶地问:“张总,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很多送礼者都是多方打听才得知对方家庭住址的,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估计要支支吾吾编一套瞎话了。
张仲平气还没喘匀,就轻松答道:“还是毛主席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套太极拳,把事情遮过去了。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侯法官也就一笑了之。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老侯看你来送礼肯定是有求于他。
可张仲平随后淡淡地说:“我坐一会儿就走。”
简单一句话就打消了对方的顾虑。
趁着侯法官去泡茶,张仲平迅速环视屋子,目光落在了墙上张贴的书法上。
当侯法官端茶走过来,他立刻点评了起来:“这字儿写得不错,有颜真卿的风骨,端庄秀丽,气势磅礴。”
生夸有点硬,他还讲了颜真卿的君子为人、历史官位,讲了颜体的特点。
试问,哪个人能拒绝得了一个“书法行家”这样的赞美?
双方坐定后,张仲平也不急着说正事,而是陪老侯聊起了他的儿子。
老侯显然很喜欢“炫耀”儿子,话里话外都是藏不住的自豪。
张仲平借机说道:“孩子前途无量,咱们给孩子找个大家。”
老侯当然喜上眉梢,问他是否认识书法大家,这正中张仲平下怀。
他说自己这两年搞艺术品拍卖,和那些名师大家都是朋友,给孩子找老师这件事,包在他身上。
几句话就把老侯打动了。
按理说,张仲平肯定是有求于老侯,扯了半天闲白,应该进入真题了。
可他偏不,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告辞走人了。
老侯现在是有事托人家帮忙,赶紧挽留,请张仲平品茶。
张仲平顺势回答:“行。”
本来进屋时还是完全被动,现在张仲平已经掌握了主动。
聊得差不多了,张仲平起身准备走。
原本聊得这么投机,进屋时带的酒,就很默契地收下了。
但侯法官还是不愿意“装糊涂”,问酒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人被这么一问,立刻就懵了。
可张仲平早有准备,他笑着说,这酒是一个代理商朋友送我的,但我滴酒不沾,就送给懂酒的人。
老侯要给钱,张仲平又说,人家送我酒,我拿您的钱,我不成代理商了?这酒啊是酒厂发的内部特供品,没价。
老侯感叹,你小子真会说话。
这句话明褒暗贬。
注意看张仲平,他面带微笑,做摊手状,这就是示弱的一种表现。
随后他安慰老侯,别把事情搞复杂了。
老侯也不是吃素的,他回呛道:“复杂不复杂,得看事情怎么发展,你没事儿求我吧?”
这是直接将了张仲平一军,潜台词就是千万别拿事情找我帮忙。
一般人在这里就纠结了,登门送礼肯定是未来有事相求,可对方这么问,自己说是吧,就暴露真实目的了,说不是吧那不就是糊弄鬼么。
我们看张仲平如何四两拨千斤的。
他连忙否认:“没有没有没有,真没有。”
请注意,他随后又补充说:“即便以后有,答不答应呢,也得看您侯哥自己。”
这一句才是他的真话。
老侯被晃了一下神,张仲平立刻补充道:
“您和我相处时间还不长,相处时间久了,您就知道我,我这人不爱为难朋友,从来不强人所难。”
一套组合拳下来,老侯应该服软了。
可还没结束。
老侯说:“你的为人,我还是有所耳闻的,你是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就难以拒绝。”
张仲平没有再进行更多解释,而是选择了抖机灵,他笑着说:
“这都谁说的,江湖险恶,您可不能因为这箱酒,对我产生不良印象。”
然后直接边打招呼,边转身下楼。
至此,这场送礼大戏才落下帷幕。
我们看到,张仲平提前做了功课。
有选择合适的礼品(千元左右的酒),有“苦肉计”(抱着酒上楼),有夸奖对方孩子(不是泛泛之谈,而是言之有物),有给对方提供对方需要的帮助(给孩子介绍名师)。
在做好了这些铺垫工作后,临走时还说了句“不会为难朋友”。
如果你是老侯,即使明知对方有备而来,还是会被打动。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够我们好好学一辈子了。
3、
什么是“中国式开会”?
很多人讽刺道:“开会的人,基本不干事,干事的人,基本不开会。”
有人编了顺口溜:“开会再开会,不开怎么会,本来有点会,开了变不会。”
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无休止的开会,是深恶痛绝的。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中国式的开会”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要务实,即撸起袖子加油干。
可是步入中年后,我们干活儿,比不过年轻人,如何在职场生存呢?
答案就是务虚。
评书里说得好,人数上百,形形色色。
一个公司几十号、上百号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
很多时候这些诉求是相互矛盾的。
这时候人性的复杂面,就凸显出来了,务虚的重要性,也就出来了。
务虚拆分来看,就是“驭人之术”和“揣测上意”,而完成务虚最好的方式,就是开会。
电视剧《理想之城》里有一场开会戏,就很好地展现了这种“务虚”的重要性。
故事的剧情是,孙俪饰演的女主苏筱犯了个小错,公司决定处罚她,但重罚还是轻罚,大家分成了两派,于和伟饰演的赵显坤决定开会定夺。
这场会议中,于和伟饰演的赵显坤全程只说了一句话,却出色完成了“务虚”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任务。
会议开始后,人事主管首先挑起了话题:“苏筱怎么处理?虽然她有过错,也不是主要原因,如果降职处理,会不会太严重了?”
在这里赵显坤显示出了领导范儿,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汪副总。
其实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汪副总是他的传话人,汪副总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
这个战术性停顿,堪称经典。
汪副总立刻接话:“好像确实过于严重了。”
这句话看似绵软无力,其实已经给大家释放信号了,那就是老总已经把事件定性了,后面的讨论就是走个流程。
可会议上总有人看不清形势,比如这个负责集团地产业务的林小民,就当了刺儿头。
他义愤填膺地说:“苏筱做事不成熟,管着主营业务的副总经济师,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一个不成熟的人,那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
这段话看似维护了公司利益,其实已经违背了老总和副总的意思,毕竟你是和人打交道,不是和公司这个概念,打交道。
这时候,公司总经济师发话了,他特别擅长察言观色,如果说老总是用眼神授意,副总是用疑问句抛出观点,他就是进行深入阐述了。
他说:“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把一个人定死,苏筱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给她时间,让她慢慢成长,但是考虑到她位置的重要性,我建议把她工作调动一下。”
你看,一番发言把正反两面都说了,既为女主求了情,又给了她一定的惩罚,简直是滴水不漏。
挑刺儿的林小民立刻认识到他自己犯了职场大忌,当即开口说:“赞同!”
这时候赵显坤才悠悠地说了一句:“行,那就这么办。”
这场会议,赵显坤几乎一言不发,如何抉择,看似是大家讨论后的结果,其实从一开始他已经掌控所有局面了。
他的驭人之术在于,在手握权威的同时,还给了手下讨论的空间;
而员工的揣测上意在于,虽然彼此看法不一,也有人糊涂,有人看得透彻,但在短暂讨论后,迅速完成意见统一,一场卓有成效的会议,就这么开完了。
这就是“中国式开会”,当你觉得这些会议,毫无意义时,恰恰证明了,你还在务实的道路上摸爬滚打。
而有一天当你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后,会突然发现,这些无聊的会议之中蕴藏着刀光剑影和人情世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学校里,老师教会我们科学文化知识,而走向社会,才体会到人生处处是学问,无论是吃饭、送礼还是开会,背后都蕴藏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细扒它是一本厚厚的“厚黑学”,也是中华文化能延续千年的“润滑剂”,值得好好研究。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