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外领地是主权归于英国,但并不属于联合王国建制的14块海外领土。它们是大英帝国的残余部分,部分领土经投票表决继续成为英国领土,其余领土则尚未取得完全独立。

英国的14个海外领地(目前英国的14块海外领地)(1)

这14块领土包括安圭拉、英属南极领地(170万平方公里)、百慕达、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直布罗陀、蒙特塞拉特、圣赫勒拿(包括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皮特凯恩群岛、南乔治亚岛与南桑威奇群岛和塞浦路斯英属基地区。其中在南极洲声称的英属领地并不被其他国家所承认。这14块领土的总面积共约1,728,000平方公里,人口共约260,000人。

英国的14个海外领地(目前英国的14块海外领地)(2)

“英国海外领土”一词源于《2002年英国海外领土法案》,取代了《1981年英国国籍法案》使用的称呼“英国属地”(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y)。1981年前,这些领地被称为“殖民地”(colonies)或“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ies)。英国海外领土也会被称为联合王国的海外领土,若上下文意明显,更可以直称海外领土。

英国的14个海外领地(目前英国的14块海外领地)(3)

根西岛和泽西岛(合称海峡群岛)以及马恩岛,都被称为于皇室属地,虽然也是属于英国皇家主权之下,但是其与联合王国的宪政关系与海外领土完全不同,英国的14块海外领土只是单纯海外领土,并不是英国的属地。英国海外领土和皇家属地也与英联邦国家地位不同,后者是由于与大英帝国的关系而加入英联邦的主权国家。

英国的殖民地最多时曾是其本土面积的110倍,殖民地人口数是本土人口的8倍。到一战前夕,英国控制的势力范围达到全世界面积的1/4。但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大部分殖民地先后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