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人特稿 第3

我们目睹了,发生过的事物,

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

有何胜利可言?

挺住就是一切。

——里尔克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1)

演员李勇:没关系,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小角色 ◆ ◆口述:演员李勇 采访、整理: 唐糖

据一个粗略的统计,“李勇”这个名字在全国有173615个同名,重复度排37 。百度百科上有很多“李勇”,暂时还不没有坐在我对面这一位——个子不高,颜值不及小鲜肉的演员李勇。

演员,这个在高曝光率下,在大众眼中与“光鲜”“金钱”“地位”等直接挂钩的名词,这个产业也是一个庞大的黄金帝国。而在这个帝国塔尖以下的地方,在娱乐八卦新闻看不到的地方,是怎样的生态?

今年,李勇来北京近20年了,也是李勇当演员的第10年,从28岁到39岁。这十年间,李勇从特约到了有台词、露脸机会更多的配角,还没有名气,没有经纪公司,但片酬也从十几天100元到了年薪二、三十万,他说,生活“自由”了很多……

他还有哪些故事?这一路他都是如何走出来的?一起来看——

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跑业务的

"你信基督?"

"嗯。"

"你们基督能不能帮我解答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宇宙,过了这个宇宙那边是什么?"

在横店一间宾馆的标间里,同剧组的演员问了李勇这个目前科学上还无解的问题,基督徒李勇也没能答上来,愣了下,回——

"想这个问题好累的慌,你想这么远干什么,你能不能想想你马上要演的那个村长好不好,你想宇宙那边干什么?老是想弄明白一些跟自己说不沾边的,完了之后又感觉又解答不了的问题萦绕自己,老累啊。"

李勇说他最想要弄明白的事儿,是跟自己沾边的"有一天我能把自己演明白。"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2)

李勇,左二

他是一个演员,从07年毕业至今,李勇演了快10年了,大学班里27个人就剩他还在这行,另一个女生主要拍一点广告。

但是他又不是“演员”,每当拍戏空闲时陪着孩子去小区里玩,周围的家长凑在一起聊到家长里短,免不得会问"小鱼爸爸,你是干什么的?"李勇脱口而出不是"演员",一律都答自己是"跑业务"的。除了家人和几个知心好友,他从不向外人提自己是做演员的——

"不然,就问你一部戏能挣多少钱?问得你没完没了,或是你跟那些大明星有什么接触吗,乱七八糟的,你只要把这个话题开个头,你就跟他们去聊去吧,问了这个问那个,好烦人啊!"

估计烦人的还有,一旦回答自己是个演员,肯定人都会接着问"那你都演过什么啊?"

李勇目前虽说演了快10年了,从简历上看,他参演过的也有知名电视剧,比如《亮剑》(新版)、《极品一家人》、《共和国摇篮》……但鲜少有人能将这些这些剧和他联系起来。他还没有一部说出来镇得住人的作品中镇得住人的角色,人之常情,这件事自己不在乎,别人也会替你在乎。大多数剧里,他出演的大多是不太起眼的小角色,或是一闪而过,很难有人记住。

当然,也有也有意外。那是李勇作为特约演员,在《李春天的春天》里饰演一个和宋丹丹相亲的律师,虽然没几分钟,却意外的让眼尖的邻居发现了。

"有一天我们坐下来,邻居特别神秘地说,昨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见你了,你不是说你是跑业务的吗?你怎么去上电视啦?"

李勇也只是心理偷乐,表面还是不点破·,一本正经的回答人家,那天只是去给朋友帮个忙,过去串一下。邻居也就信了,再没问起这茬儿。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3)

李勇,左二,

朋友圈配文:这门里不是达官,就是贵人,

不然不会让这两人把门

用"跑业务"三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真不算李勇的托词。目前为止,李勇也没经济公司、没有经纪人,这十年的每一部戏都是他自己"跑"出来的。回想起最艰的那段日子,李勇唱起了改编的《西游记》主题曲,这是早前一起跑组的朋友编的——

"你背着包,我也拿着资料,走过一个剧组又来到另一个。遇见导演……”

"说实话,跑组谁也不乐意跑。但是你没有办法,你没有经纪人,很多时候你亲历亲为的你自己要去所以资料你要自己去送。朋友一从剧组出来,就编了这歌,虽然听其来觉得很好玩,其实真是带着辛酸的,真的是这样,这是我所能感受到的辛酸的。"

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去跑组,演员还要衣冠整齐,跑了一天回来,后背一片白色的汗迹。即使这样辛苦,日复一日的跑组,跑上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也许资料发出去几百分,还是等不来一个机会。

在其夫人写他的一篇文章里提到“有一次已经两个月没接到戏了,有机会去敦煌去试戏,刚自己买好票,颠簸一夜坐车到了兰州,制片人换了,只好拖着行李箱往回走……"

而每次这种情况回到家,李勇总是报喜不报忧,给妻子杨杨画饼——"每次跑组空手而归,我问他怎么样。他总说:今天跟一个副导演聊得可好了,说是有个角色挺适合我的。他说得如此笃定,我也就信了。但其实常常很久接不到角色。"

而那最艰难的几年,妻子杨杨也在怀孕,不能出去工作,整个状态极为没有安全感,

"李勇他并不是个有悟性的人,刚入行那几年的表演,毫无惊喜,全是惊吓。而看他的工作渺茫,我的不安全感很强烈。还好父母一直安慰我,说他喜欢,就让他去,别让他后悔一辈子。"

如今杨杨刚从公关公司辞职,做起了专职编剧,常年一个人带孩子,即便李勇时常几个月不回来,心态平稳了很多——

"他在进步,虽然很慢,但一直在向前。十多年啊,里面多少辛酸,换作我,肯定是坚持不下来。嗯,好多比李勇有天赋的人,都没坚持下来。"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4)

李勇,中间,

朋友圈配文:个儿矮,帽子不能高点么

要努力啊,才能不当人肉背景

我这脸主角就不想了,我要当中国最好的配角

年薪二十多万,最高兴的是被尊重

2004年,李勇26岁,在北京一个艺术学校里跟老师学了5、6年相声了,同时也在这个学校做电工,以为日子就继续这样过下去。

突然,周围一下兴起了成人高考的热潮,艺术学校里很多朋友都在报考各个学校的表演系,也鼓励李勇也试试,几次"怂恿",他也就心动了。自知自己初中辍学,底子不行,就把能报的英语、数学补习班都全报了。

"那真要了老命了。中戏、北电、传媒我都报了,中戏过了三试被刷,北电过了二试就被刷下来。我就想算了,不报了。最后就剩中央民族大学还在时间里,而且也符合年龄条件,我就试探着跟我媳妇儿说,当时还没结婚呢,我说我还能报吗?"

当时中央民族大学是最后一个希望,补习班和报考其他学校已经花了不小的一笔费用了,最后就剩中央民族大学了,还得再花费100元,虽然不是大数目,但也可陪媳妇儿下几顿馆子,最后还是杨杨拍板说"报吧,反正都报了,不差这一个了,你就报吧"

最后在其他学校全被pass的情况上,2005年李勇上了民族大学表演系的专科,两年制。时隔近十年,李勇想起当时,依然感叹自己当年的幸运,感叹"人真的应该去上大学"。

毕业后,和他一起相处那段最难忘时光里的27个同学,只剩包括李勇在内的两个同学。大多数同学都各种碰壁,都渐渐转行。当然,转行在"表演系"并不鲜见,在有关媒体的报道中,几乎每一个被采访的中戏、北电毕业生都表示,他们的同学在毕业后至少有一半都改了行,不再从事表演工作。据《2013年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全国各大院校表演系学生,70%因就业不理想而改行。相较中戏、北电,次一级的表演班的转行的比率就更高,就更五花八门。

"毕业后,同学慢慢就转行的转行,就我和一个女孩儿还在这行,而我们俩也很少联系,偶尔看她在朋友圈发一发她拍的广告,很少聊天。我听说我们班一个同学,心里面蛮难受。他上学时做小品也很认真,很努力的在学习。毕业之后他去干什么去了?回去开公交车去了,我当时听了之后,觉得好像假的,不敢相信,非要走到这个份上那样去做吗?所以我现在还能站在这个台前,真觉得自己好幸运。"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5)

李勇,右

【从日薪10元到年薪超二十万,最高兴的是被尊重】

"幸运"、"运气好"是李勇在谈话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句。

显然,大多数旁人第一反应,在演艺圈,难道"幸运"这个词,不该属于那些年少成名的小花、小鲜肉们吗?或者也像王宝强一类被名导相中?一位演了快10年,还没成名的18线的演员,有何幸运而言?仅仅还在从事这行,就是"幸运"吗?

李勇开始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开始细数他的幸运之事儿——

"我拍《红色摇篮》的时候,遇好人好事,去的时候先不拍戏,先让你练骑马。人家有的是花钱去练的。我去了之后说,每天早上起来要军训。很多时候剧组的马,你不会骑的时候你真不知道,有些马给指令才走,有一些马给指令怎么样,后来我练骑马的只有,把马的缰绳往那边带,拐弯的时候,我往怀里一带的时候那个马卧下了,幸亏我反应快,赶紧从脚蹬里面把脚抽出来了,它倒下来的一瞬间,要不然几百斤的马把你压骨折了。"

"还有一次,也是拍戏有次最危险一次。他那里面体现的是什么镜头呢?这个角色要抱着炸药冲向国军里面,跟国军同归于尽,所以炸药特别多。焰火老师跟我说,你不管炸没炸,你不能越过这个线,你到这儿之后,你就趴下就行了。他给我划定那个界限,大概有个两三米的样子。第一次的那时候,真没想那么多,就越过了那个线。这个多危险?拍的时候才知道,因为真有冲击波的东西。再靠近一点,就会直接被灼伤。"

……

每一件的潜台词都是"还好,我活下来了"。每个故事的结尾,都配以标志性的眼睛弯弯一下,他当然知道,他换了下"幸运"这个词的意义,而对于这个词的另一个意义,他自然也知道——

"像王宝强那样,又有多少人能拥有那样的幸运呢?"

早年,导演赵宝刚也说,北京大概有50万个群众演员,就只出了1个王宝强。从底层演员,到明星大腕,才能从金字塔底端到金字塔尖,得一路满血打败多少怪兽。有人将王宝强的成功视为草根力量的证明,并认为他的存在安抚着所有疲惫打拼的草根的心。

"我挺佩服他的,他对于自己生活,对于自己定位,他非常清楚。他能到那个位置上,运气肯定有,但他自己的把握很重要,说实话谁都不比谁聪明多少,傻多少,为什么人就愿意帮他呢?起码来说他努力的想做最好,自己最好的那一面,他让别人看到了。而且他做出来的走的每一步,也确实是让人一点一点看到了,他有这个能力去这样做自己最好的那个。我们人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其实很难的,对不对?""

而关于自己的定位,李勇脱口而出——

"我这颜值啊,主角就不想了,我就当中国最好的配角吧。哈哈哈哈~,我老婆都说,我这颜值她不担心,反正一辈子估计也拍不上吻戏。"

"真没拍过?"

"真没有,就我这形象我能拍吗?

"有没有特别想演的角色"

"我还是希望把小人物演到底吧,还是根据自身的条件,老天爷给你条件就是这样的,你说我演个高大帅是不是?能演,按照觉得这个跟自己心里面想的反差太大,你让我演觉得不现实,谁接受?除了你家人说还行之外,谁能接受?谁也接受不了。"

其实,李勇也当过主角。

2007年,刚毕业的李勇,拍了十二天的微电影,演的还是目前为止唯一的男一号,也是自己拍得挺满意的一次。其中有个大爆发的情景大概拍了五六条,因状态很专注,演得很辛苦,好几次拍戏都吐了,吐完回来再拍,拍了再去吐。拍完整个人都瘦了几圈,从副导演手里拿到的报酬的是100元,他以为肯定是搞错了,结果就是100元。

"群众演员一天还20、25呢,我是男一号啊,给了我100块钱,他给我钱的时候他说这戏就当帮忙了,我也没说什么。我当时心里面想着,虽然说这个圈子里面,大家伙都认为这个圈子乱,但是还是应该讲究点人品的是吧。"

刚毕业遭遇下马威,一下就给了李勇上了一课。这一年,李勇29岁,即将步入而立之年,这手里握住的100元,太轻也太重。连妻子杨杨都觉得很沮丧,李勇安慰她"在家闲着,不还没有这100元嘛。还是男主角呢"

时隔10年,李勇的片酬比起当时那个12天100元的片酬,现在能到2000元/天左右,一年二十多万左右,努努力,多接接戏,收入也会更高一点。

"比起毕业那时,管不了温饱的日子,好很多了。最高兴的是有了尊重。"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6)

李勇,倒数第二排中间,拍《铁人王进喜》

【要努力啊,才有机会不当活背景】

众所周知,演员的江湖里,分层很清晰。一般是群众、跟组,特约,特约演员又分为"小特"和"大特","小特"一般只有一两句台词,"大特"的台词多些。然后才能接角色,每上一个台阶都得费上好几年的工夫。还有话说,干这一行,只要你比别人矮半截儿,你就得当孙子,要不你就没法混了。而群演底层演员中又是最没尊严,最容易受欺负的——

"那年我们拍《花木兰》的时候,那个小孩他妈妈住院了父亲死的早,他希望干个群众,挣点钱给他妈妈治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的钱都结了,那个群头就不给那个小孩结钱,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争吵的时候群头就说了,我就不给你结,你爱找谁找谁去,那是明欺负人。这个小孩出去拿了一把刀进来了,把群头捅了好几刀,后来捅死了。所以人别太欺负人了,本身他就挺可怜,只是为了给妈妈赚点医药费,你为什么给所有人结钱,为什么不给他结,他在那儿扛个旗子站一天,他容易吗?"

妻子杨杨还能记在《铁人王进喜》作跟组群众演员时,零下几十度的天气,李勇和另一个演员抬着东西走来走去,走了一个下午。

"他和我说,当时他就想'要努力啊,才有机会不当活背景!'他很少这样感慨的。"

不过,李勇值得庆幸的是,拍《铁人王进喜》是唯一一次的当群众的经历,没有在这一台阶耗费太多时间,慢慢向下一个台阶迈进。

"真的是在最底层,还在摸爬滚打,连方向都没有,像个无头苍蝇的时候最痛苦。现在还是觉得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还是很幸福的。最起码,别人会尊重你,说某某老师怎么样怎么样,还会很尊重你跟你说这些话,而不是吼,'过来!站好'。

但就像清宫戏里的皇帝的妃子,纵使没从官女子做起,即便是从答应、常在开始往上走,也不能掉以轻心,不仅和你同一级别的人特别多,你需要时日慢慢熬,才能有机会出头。而且,在大环境里,主动权甚少,还是处于一个被选择的状态,有些委屈也是必然要受着的。

"现在,我们看着上面;当然,底下也有人在看着你,每天我觉得,也不用想那么多,给自己定义一个多高目标,我就觉得你走的每一步,你一步一步能感受自己的成长,我觉得这个其实呢,你在往你的最高点在走。包括现在也是一样,我们这个行业淘汰率,竞争压力各方面特别的大。”

有一阵,娱乐圈在猜测"数字"小姐--不背台词,现场拍戏对台词就念"123456……",最后靠配音完成。这位小主究竟是谁,悬念也在各位小有名气的女明星之间抛来抛去;九成的戏,都用替身,令成龙在访谈中气愤不已的一年轻的男明星是谁,也是引来各方的猜测和明星们的公关据理力争……

娱乐新闻上的人已算是整个娱乐圈冰山顶的人了。那些她们懒得念的台词,他们懒得拍的戏,也是很多冰山底下的人求之而不得的。

"老实说,完全说1234,我是没遇见过。有一个问题是,男一女一导演会忍,男二女二导演有可能会忍。但是呢,再下面如果说不出台词来,那可就不只是要挨骂的。人家可以说上几条不过,但是你绝对不可以。其实每次拍戏,我还是蛮紧张的,这种紧张就是身体不放松,所以我每天拍完戏之后回到家,我就觉得特别累。"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7)

你们瞎XX演,我瞎XX导就行了

"说实话我是干这个行业的,现在我都不喜欢看电视。"

从底层做到李勇这个份上,年薪二、三十万,相当于大城市的中等白领,温饱不愁,李勇也直言知足和满意。经济的部分自由,但在职业上目前还基本处于"被挑选"的状态,几乎很难有机会挑选角色、剧本,想要再上一步台阶,就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

一方面,娱乐资本在演员群体内部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资源垄断、明星效应,一个从最底层开始做起的演员,想几部戏成为像"周润发"、"梁家辉"、"刘德华"的这样明星的概率更低。另一方面,在快餐文化、金钱关系的大环境下,小演员的成长也会变得艰难又缓慢。

李勇演了10年,虽然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乐观,但也直言如今的热情不胜从前。如今他积累了10年的经验,是好事儿,也坏事儿。坏的就是他现在最怕自己玩全是靠经验去演戏,虽也能完成,但是人物就不会活灵活现。

如果完全靠经验的演出,也基本默默的宣告了妥协和"艺术生命"的结束。所以,他说自己时刻都在警惕。每次演完戏,他都会在场边,走几圈,反刍一下自己刚才演过的戏,但"常常后悔,怎么一、二条就过了,如果再演一遍会更好",但往往这种要求再现场又会显得不合适宜

"有一个导演特别爱喝酒,而且基本上不拍夜戏,一拍加夜就收工。有时候你会问他,导演你看我要不要这样?你猜他怎么说--

'什么这样?你觉得行就行,你们瞎XX演,我瞎XX导就行了,赶紧的,马上要收工了。'

很多时候演员是想拍一些东西,但是很多环境或者各个方面的不稳定的因素确实在制约着一些事,大家没有心思搞创作性的。"

这种见得多了,李勇直言——

"说实话我是干这个行业的,现在我都不喜欢看电视。"

而这种快餐文化,带来的恶性循环就是很多电视剧根本卖不出去。以2013年为例,国产电视剧发行情况--取得发行许可证的国产剧共有441部(15770集),其中只有209部已经或正在播出,占总数的47.4%,连一半都没到。这种现象在电视圈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今中国电视剧一年约1.6万集:一半不见天日,其中还包括一些明星参演的电视剧。

而明星拍一两部烂剧拿钱就走人,而对剧本、剧组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小演员们后续的影响就更大,出镜机会少,学不到任何东西,没有任何提升。

"也有好的,像那次做《铁人王进喜》的跟组群众演员。戏中也遇到秦腔,剧组专门从西安请了俩师傅过来,上午俩小时,下午俩小时学秦腔。剧中你是1205钻井队队员,王进喜唱了之外,你们也要跟着唱。这于演员自身来说特别好,会学到一些东西。二在剧中,也能留下民俗的东西来。"

那时候也特别逗,我发现学秦腔,只要你嗓门跟驴似的,老师就说好,这个就对了,大家伙唱那个,它可能高原嘛,大家都喜欢扯着嗓门,又粗嗓门又厚。

但在这种知名导演、知名剧本,演上一个角色的机会太难得,也太少了。一旦有稍微不错的角色,就竞争者无数,潜规则、拼钱、拼关系就并不奇怪了

"一个剧组有很多部门。比如,我到这个组来了,我掌握了一的话语权,你跟我没关系,我就想办法把你给挤走,让我朋友进来。大家伙彼此之间还是为了利益的东西。

今年我一位朋友就碰到这种事,剧组开了AB组。A导演死活就把他撵走,最后他怎么办?他就上制片人那儿说B组排的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最后还是给撵走了,最后叫自己人过来了。打得头破血流"

而李勇平日却是"四不"先生--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应酬,作息极为规律,所以特别怕拍大夜戏,一到点儿就特别困,像一帮人约着去唱歌这种活动,他一年最多参加一两次。

"这样'不合群'不怕会失去很多机会吗"

"很多人都这么说。我朋友都说,说勇哥你要是在为人处事上,再放下自己一些,你会比现在要迈步还要大一些。我说对不起,我更喜欢享受我心里的状况。我没有必要为了什么说一些奉承的话,我要去溜须拍马,我说我不喜欢这样,而且我觉得自己做出来好做作,好难受,算了。"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8)

平日里,"不合群"的李勇却喜欢看书。因为上大学,一个女同学总是被表扬台词念得好,得其原因就是看书。

《喜剧之王》中,周星驰饰演的小演员尹天仇,窝在家里常看一本书叫《演员的自我修养》,来指导自己的演技。后来,周星驰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这本书时,说在现实中,看了30页就真看不下去了。

"我看完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都看完了,布莱希特的我也看完了。"李勇说。关于表演的经典书,李勇几乎都找来看了。还有一些与电影、电视剧相关的文学书《肖申克的救赎》等。

在他的朋友圈里,除了一些剧照,还有一就是自己看的一些书,和一些感悟性或励志的摘抄。

比如——

"终于在年前看完了,感受颇多啊。‘只有当你拒绝把自己当作角色的时候,才是表演。在整个表演的历史中,没有人表演他自己’---斯特拉.阿德勒"

"‘爱你心中的艺术,而非艺术中的你’-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在努力奔跑着。"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过得去’,那你永远过不去- - -朱迪丝·韦斯顿"

李勇很少有机会和身边人交流表演,大家拍完就各种放松了。

“如果你真走到那个位置上,你说一两句话的时候,大家伙可能会觉得有道理。你没到那个位置上,大家伙没有产生共鸣的时候,就会觉得你没比我强到那儿去,你要这样说我当然不服了,是这样。

有时,有时和老婆聊聊,更多的时候还是索性看书。

"有些地方看不懂,那时我就用笔在旁边写着,这句话什么意思呀,现在不懂,以后会懂。"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9)

信就是所希望之事的实底,

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圣经》

李勇还能想起第一次来北京,那是1997年,从河北邢台坐了两三小时的车,到车站没见到说好来接站的父亲,又折返回去了。

那时他刚从初中辍学后,想要去离家远一点地方,去了浙江,没待几天就回河北老家了,在北京当电工的父亲让他过来学门手艺,其实心理不太愿意,北京实在离家太近了。

到今年,刚好在北京二十年。二十年前的李勇,想象不到自己现在的样子。如今的李勇,也不去想自己未来的样子。如今他还没买房,租住在北京目前最大的社区"天通苑"里。

"没有北漂的感觉,不想把自己这样定位,没觉得有多苦大仇深,特别是信了主以后。"

2011年,朋友传播福音,实在没有拒绝理由就跟着去了教会——

"一到里面就被那种兄弟姐妹间的友善感染了,我是愿意接触正能量的东西。由爱的眼光去看待你周围的事和人,你会少一些抱怨,少一些不满的东西,更多的时候你就会感恩于你这样的生活的状态。"

妻子杨杨对李勇说"突然想明白一件事,你做演员老天爷没给你天赋,但给你常人不具备的好心态,受此恩惠,你必然要受些挫折。"

"我没觉得有什么挫折啊……"这回答非常李勇式,什么事儿,到他那儿都不是事儿了,这么多年杨杨已经习惯了。和李勇交谈中也会发现,他有很多"正能量"的感慨,偏"理想主义风格",有很多形而上的东西。

"这个行业,或者每个行业的很多人,都被消磨得没了激情,想改行又不甘心。"也许正是在与这种环境对抗下,李勇不是不知,必须要用一些个人的行为"还击"。

"李勇虽然还没成功,但他不混日子,总有学习的欲望,即便他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身上那种劲儿,总让我感动。"妻子杨杨这样说。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10)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喜剧之王》中,尹天仇是一个好演员吗?"

高票的答案中有一个是"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敬业的演员,也可以说他是一个认真的演员,但绝对不是一个好演员。演员需要灵气,他没有。"

这个问题也问了李勇,他说不知如何去回答这个问题。

“信就是所希望之事的实底,

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李勇说最喜欢《圣经》里的一句话,此句出自新约希伯来书11-1,意思大概是“看不见的盼望,盼望那目前还看不见的,对它坚持下来”。也许,这也回答了上一个问题。

采访完,他起身走出咖啡馆,没戴墨镜也没戴口罩,商场里来往的人群从他身边,当然,还没人认出他。但在走之前,他把椅子放回原位,悄声故作神秘地说——

"告诉你一个秘密"

"什么?"

"我的粉丝突破个位数啦……"

上个月,他刚满39岁,笑容里依然充满生气和明朗。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表,版权归属有故事的人

转载请与后台

一个十八线演员的上位之路(一个十八线演员的十年求生路)(11)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人都有故事

| 故 | 事 | 的 | 人

投稿邮箱:istory2016@163

合作邮箱:story@ifeng

主编:严彬(微信 larf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