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经”包括哪九类 印度佛教典籍,早期有一种分类形式,称作“九部经”,亦称“九部法”或“九分教”对于“九部经”到底是哪九类的问题,《法华经》、《涅槃经》等重要佛典的说法有些不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十三经指哪几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三经指哪几经
“九部经”包括哪九类
印度佛教典籍,早期有一种分类形式,称作“九部经”,亦称“九部法”或“九分教”。对于“九部经”到底是哪九类的问题,《法华经》、《涅槃经》等重要佛典的说法有些不同。
《法华经·方便品》认为,“九部经”是小乘佛典的分类形式,包括如下九类典籍:
一曰“修多罗”,梵文读音是“Sūtra”,意为“经”、“契经”、“法本”。犹言“契于理”、“契于机”,通常指的是用散文形式编写的直说法义的经文。
二曰“伽陀”,梵文读音是“Gāthā”,意为“讽颂”、“孤起颂”、“不重颂”,这是不依长行,直作偈颂的句式,通常指的是用偈颂形式编写的经文,如《法句经》。
三曰“伊帝日多伽”,亦作“伊帝目多”,梵文读音是“Itivrtaka”,意为“如是语”、“本事”。佛典中释迦牟尼讲述的弟子们过去世的经历,通常指因缘故事,如《法华经》中的《药王菩萨本事品》。
四曰“阇陀伽”,梵文读音是“Jātaka”,意为“本生”、“生”。佛典中释迦牟尼讲述的自己在过去世的经历,通常亦指因缘故事,如《六度集经》中的《五童子本生》。
五曰“阿浮陀达磨”,亦作“阿浮达摩”、“阿毗达磨”。梵文读音是“Adbhutadharma”,意为“希有法”、“未曾有”。经文中涉及不可思议的神通之处,通常指描述释迦牟尼及其弟子种种神通变化的故事。
六曰“尼陀那”,梵文读音是“Nidāna”,意为“因缘”、“缘起”。经中记述见佛闻法因缘以及释迦牟尼说法教化因缘之处。通常指的是诸经中的“序品”。
七曰“阿波陀那”,梵文读音是“Avadāna”,意为“解语”、“譬喻”。经文中涉及譬喻之处,通常指以各种譬喻来宣讲佛教教义。
八曰“耆夜”,亦作“祇夜”,梵文读音是“Geya”,意为“应颂”、“重颂”。犹言“重宣经文之义”,通常指的是以偈颂的形式,将散文中阐述的教义,再提纲挈领地复诵一遍。
九曰“优波提舍”,梵文读音是“Upades'a”,意为“论议”。主要是问答的形式,通常指的是探讨各种佛法意义的经文。
《涅槃经》则认为,“九部经”也是大乘佛典的分类形式,只是与小乘“九部经”有所不同,删去了“尼陀那”、“阿波陀那”和“优波提舍”,补上了以下三类:
一曰“和伽罗那”,梵文读音是“Vyākarana”,意为“授记”、“授决”。于菩萨授成佛之记的经文,通常记述的是释迦牟尼对弟子们将来生死因果及菩萨成佛的预言。
二曰“优陀那”,梵文读音是“Udāna”,意为“自说”、“无问自说”。在无人发问的情况下,释迦牟尼主动宣传一些的教义,通常指《阿弥陀经》这样的典籍。
三曰“毗佛略”,梵文读者是“Vaipulya”,意为“方广”、“方等”。比喻真理的方正广大,通常指释迦牟尼所说的广大平正、比较深奥的教义。
“九部经”的分类形式比较古拙,其中提到的各类经典,有不少现在还可以在南传上座部“三藏”以及汉文大藏经中看到。由上可见,在印度佛教经典的演变过程中,确实经历过“九部经”分类这么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所产生的“九部经”,估计是佛经最初的分类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