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部分读者向我提出问题,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为什么康熙老爷子不早点把八阿哥等圈禁起来,那样岂不是为胤禛接下来继位铺平了道路?

雍正王朝康熙后来怎么样了(康熙为什么一开始不把八阿哥圈禁起来)(1)

如果结合剧情来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还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康熙其实一直有“拿下”八阿哥一伙的心思,而且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康熙听闻八阿哥诱骗肖国兴交代太子罪行的时候,就骂他“其心可诛,该死!”

后来,“议举新太子”风波的尾声,当康熙看到老九、老十在八阿哥的蓄意煽动下,用言语攻击太子胤礽的时候,更是对八阿哥等人非常反感,甚至是厌恶,一度要下命令让把这几个人关押起来。

雍正王朝康熙后来怎么样了(康熙为什么一开始不把八阿哥圈禁起来)(2)

结果,“愣头青”十四阿哥借这个机会,一个劲地替八阿哥辩护,实则是看到八阿哥已经在康熙面前失势,生怕凉得不够透,继续给八阿哥挖坑。

雍正王朝康熙后来怎么样了(康熙为什么一开始不把八阿哥圈禁起来)(3)

到最后,精明的老八也听出了十四阿哥话里的味道,吓得他赶忙劝阻十四阿哥不要乱说了。

其实老十四的这点心机,精明的康熙很快便琢磨透了——原来十四阿哥眼见八阿哥失势,已经不再甘于当“八爷党”的一个小跟班,而是有了上位之心。

如果这时候把老八打压下去,那么十四阿哥乘势起来之后,依着他那动辄就敢捅破天的“愣头青”性格,为了夺取嫡位,只会捅更大的篓子。甚至因为他的冲动和胡来,还会破坏康熙的一切布局,把所有人带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热河兵变”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十四阿哥“伪造”的一份调兵手谕,直接导致了大阿哥被圈禁、太子被废,康熙甚至不得不重新安排选择新的太子人选。

如果继续任由十四阿哥胡来,某些情况下,他造成的杀伤力比八阿哥更大。

于是乎,“议举新太子”风波后,康熙决定不再打压八阿哥,继续保持其原有的身份地位,目的其实也是想借八阿哥的力量,暂时压制住十四阿哥。即使将来十四阿哥羽翼日渐丰满,也有八阿哥的“八爷党”势力继续进行牵制。

尤其在太子二度被废之后,权力出现了真空,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势力存在的价值,就是牵制其他不利于胤禛继位的势力——包括冉冉升起、已经成为西北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

只有这样,才能对“不显山不露水”的胤禛达到最大的保护作用。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这才是康熙一直迟迟不愿意“镇”住八爷党势力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不希望胤禛重蹈废太子的覆辙。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太子二度被废之后,朝中的权力出现了真空。如果此时没有八阿哥势力存在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一家独大的局面。

康熙最终固然是希望胤禛能够继承自己的帝位,开创未来的新局面。然而康熙过去四十多年的经历告诉他,任何人一旦触碰了权力的核心,心智都不免会受到干扰,直至利欲熏心、日益膨胀,导致自己走向灭亡。

雍正王朝康熙后来怎么样了(康熙为什么一开始不把八阿哥圈禁起来)(4)

就像太子二度被废之前,对胤禛的再三告诫那样:这个位置能把好人给逼疯了。

而太子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上了不归之路——整个过程,其实康熙心里是最清楚不过的。

有了太子的前车之鉴,康熙自然不希望“二号种子”选手胤禛在没有继位之前,再次走上这条绝路。所以,反复权衡利弊之下,不得不保留八阿哥等人势力继续存在,只有这样,也才能利用八阿哥对胤禛进行牵制、警醒,甚至可以达到锤炼其意志的作用。

另外还有个原因,我认为那就是康熙可能低估了八阿哥私下里运作“八爷党”势力的惊人能量,等到他晚年想动手处置的时候,才发现“八爷党”势力已经渗透到朝中方方面面。这时候,想去剥离“八爷党”势力的巨大影响,会更加伤筋动骨。

所以,康熙最终只能拼尽最大努力,确保胤禛顺利继位,至于“八爷党”问题的解决,只好留给胤禛自己去解决。

毕竟,他接手皇位的时候,面临的内忧外患问题,比胤禛还要难上十倍。

雍正王朝康熙后来怎么样了(康熙为什么一开始不把八阿哥圈禁起来)(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