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

卫星厅整体鸟瞰,图片来源:中建八局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于2021年12月7日投运。卫星厅作为T3航站楼国内候机区的延伸,可以满足年旅客量2,200万的使用需求。项目旨在打造一座温馨舒适、体验丰富、具有深圳机场特色的航站楼建筑。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2)

运行高效 步行距离短的X构型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位于T3航站楼北侧1.7公里,总建筑面积达23.88万平方米。通过行李系统、捷运系统、服务车道系统,使卫星厅与T3航站楼一体化运营。

优化港湾岸线的X构型,空侧运行效率高,并大大缩短步行距离,旅客从捷运站至最远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370米。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3)

整体鸟瞰,图片来源:中建八局

开启一段温馨愉悦的旅程

卫星厅创造了与T3航站楼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出港旅客可乘坐自动捷运系统到达光线充足的卫星厅,多层零售及就餐区域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及活动空间,并自然引导旅客前往登机口。到港旅客将被引导至外侧的到港通廊,可以充分感受自然光线和站坪景色。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4)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5)

滑动查看三层、二层平面及流线图

蛋卷形的建筑外壳与T3和而不同

造型灵感来自“蝠鲼”的T3航站楼,因六角形表皮及流线型外观而知名。作为同一机场内的航站楼建筑,卫星厅在外观上与它和而不同。

蛋卷形的建筑外壳,呈现出流畅、圆润的建筑外观,与T3航站楼南北呼应。卫星厅的屋顶设计灵感源于当地蜿蜒的河流,设计加强了客流的流动性。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6)

建筑外壳,图片来源:中建八局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7)

剖面图

鱼鳞形的遮阳构件 形态柔美的登机桥

地处岭南沿海,覆盖于建筑表面的鱼鳞形遮阳构件,赋予建筑动感及鲜明的特色,既充分发挥了遮阳、节能的效果,又契合了深圳沿海城市的气质。经三维软件优化后,遮阳构件规整为四种类型的标准构件,达到节省造价、快速施工的要求。外遮阳及内遮阳系统,大大降低建筑得热。与其他技术手段,如大空间CFD技术、水蓄冷等综合运用,本项目获得绿建三星认证。

形态柔美的登机桥与弧形卫星厅相得益彰,塑造了大气壮观立体灵动的建筑形象。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8)

鱼鳞形遮阳构件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9)

鱼鳞遮阳分类及尺寸

明亮温馨视线开阔的空间体验

弧形幕墙支撑在二层混凝土楼板及钢结构屋面,干净轻巧。无论是出港、到港旅客,均能看到室外机坪,可以感受到阳光雨露。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0)

弧形幕墙,摄影:李开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1)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2)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3)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4)

候机厅氛围四季主题色彩,摄影:李开建

流畅的空间充满自然质感

大空间天花采用仿木纹转印铝合金条板,是全国少有大面积使用该类型天花的交通建筑项目。通过三角形天花图案的划分,使标准宽度的条板满足三维弧形天花找型的要求。通过参数化模拟,采用了深浅三种板块搭配,整体呈现出天然木纹的质感。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5)

三角形天花图案,摄影:陈维忠

光影斑驳的钻石型天幕

天窗下方的钻石型天幕贯穿整个卫星厅,采光天窗长度达1200多米。三棱锥渐变三角形穿孔铝板演绎卫星厅三角形母题,充分过滤太阳直射光,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并清晰引导旅客流程。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6)

钻石型天幕及磨石地坪,摄影:陈维忠

观山望海的绿化观景平台

卫星厅拥有两个户外绿化观景平台,东向望山,西向望海,在国内航站楼建筑中属于首例。结合精致的绿化设计,提供旅客舒适的观景体验。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7)

绿化观景平台,摄影:陈维忠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8)

绿色公共空间,摄影:陈维忠

环绕LED屏幕的三角形天窗和双子星广场

卫星厅建筑高度受到塔台视线严格限制。为了达到建筑效果、结构经济性、空间舒适度等多方面平衡,卫星厅采用建筑、结构、装修一体化的设计策略。

卫星厅中央区域大屋架最大跨度达到72米,采用三棱锥网架及三角形单层网架结合的结构形式。经过结构计算及优化,仔细确定单层网架的区域,创造出双子星广场高达17米的震撼的室内空间。利用该空间设置的环绕LED屏幕,单个面积达370平方米,是卫星厅最具震撼力及感染力的打卡点。结合捷运站鹏城之翼、三层中央大厅鹏城天幕,打造全景式、沉浸式三维动态旅客体验。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19)

双子星广场,摄影:李开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20)

环绕LED屏幕,摄影:陈维忠

宽敞大气的登机桥空间

打破过往机场建筑登机桥只是作为登机通道的设计方式,卫星厅登机桥与航站楼一体化设计。登机桥内宽度达5.4米,犹如室内空间的延伸,登机桥不再是狭窄的旅客“排队”空间,极大地提升了旅客出港到港的体验。

登机桥门斗采用弧线造型,无论是出港还是到港通道,都与卫星厅的弧形幕墙形成一个整体。门斗内置可调光LED灯带,与登机口柜台的T型灯带联动,提醒旅客登机,实现服务功能与装饰性统一。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21)

登机桥外观,摄影:陈维忠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22)

登机桥,摄影:陈维忠

方便舒适的捷运站设计

旅客需使用捷运往返于卫星厅与T3之间。出港旅客在T3航站楼值机托运及通过安全检查后,乘坐捷运到卫星厅等候登机。到港旅客在下飞机后,乘坐捷运回到T3航站楼。

卫星厅捷运站采用暖色调石材墙地面,以及银白色金属天花。出港站台设置鹏程之翼LED屏幕,屏幕设计具有方向引导性,引导旅客乘坐扶电梯至三层出港厅。捷运屏蔽门顶盖设置与列车联动的灯带,当列车进站或离站的时候,灯带会转换色彩,从而提醒旅客。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23)

捷运站,摄影:陈维忠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观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投运)(24)

捷运站站台,摄影:陈维忠

本项目于2016年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GDAD) 牵头,联合Aedas、兰德隆与布朗(美国)在国际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中标。经过5年多的设计及施工,终于把图纸变成现实。项目的高完成度实施,得益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相关各方的通力合作,也得益于各参建方对项目定位和品质的追求和把控。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深圳机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枢纽门户。卫星厅以独特创意的设计方案和建造科技、具有深圳特色及人文关怀的空间设计及设施配置,打造了一个具有鲜明深圳特色,明亮温馨、自然亲切、时尚年轻、绿色智慧的航站楼。

位置:中国深圳

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GDAD) 、Aedas、兰德隆与布朗(美国)

业主:深圳机场集团

建筑面积:238,885.38平方米

竣工年份:2021年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GDAD) 主创建筑师:陈雄、周昶、罗志伟、陈艺然、林建康、李琦真、黄亦彬

Aedas主创建筑师:江立文(Max Connop),全球设计董事;唐宙行,执行董事

规划:兰德隆与布朗(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