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一)标题的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1)

标题是中考常考题型,分值为4分,那么该如何做这类题型呢?

一、 分析:

(一)、题目类型:

1、标题的好处2、对标题的理解3、标题的作用

(二)、答题技巧: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

2、题目运用了……手法:(A修辞:比、拟人、引用;B一语双关:一是指……二是指……;C象征:XX象征了XX;D线索:XX是本文线索,使文章围绕此线索展开叙述,贯穿全文,使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浑然一体;E借物喻人:借XX来比喻XX人)。

3、表达文章中心主旨:表现了XX人/物的……形象/品质/特点;表现了XX人对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XX人/物的……感情;揭示了……的主题。

4、题目新颖别致,富有深意/富有文学色彩和诗情画意,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三) 、技巧关键词

内容;手法;中心;兴趣。

(四) 、注意:一与双关和象征的区别

一语双关是话里有话,有两层意思;一般指句子包;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层是表面意思,一层是在文章中寄予的特殊含义。例如:世界上最柔软的路,一是指乡亲们为将要离开的支教老师铺就的柔软的沙路,二是指支教老师留下来为孩子们铺就的通往山外的知识之路。

象征是借具体的甲来形容抽象的乙,明说甲实说乙,意思在话外。例如:阳光象征了母爱;玫瑰象征了爱情。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2)

二、 真题模拟分析示例:

(一)最温暖的一片阳光(15年济南中考)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问题: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揭示了母爱的伟大的主题;题目新颖别致,富有深意,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3)

(二)有鸟来仪(17年济南中考模拟)

冬日,早起,窗外飞来一只野鸽子。我家南窗下种满花草,常有飞鸟飞落,见多了,本也不以为意。只见它一屁股坐在花架上的盆景盆里,一动不动。这盆浅浅的,闲置已久,和窗玻璃中间隔着一片彼岸花,像隔着一片篱笆,它以为我看不见。我也照例不去管它。吃罢早饭,发现它还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想来,她可能是要生蛋了。

我家三四年前,也来过两批鸟妈妈,生了蛋,孵出几只小鸟。所以,对此倒也并不陌生。只是想着:它们到底是又来了。心下莫名有点欢喜,又有些许紧张。以往它们来下蛋时,一般都是春夏之际,现在已是隆冬了。

第二天,它仍在原地"坐禅",屁股下面垫着几根横七竖八的枝条。细看,羽毛有各色漂亮的光泽,像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我隔着窗玻璃,凑近它,不过离着一手臂的距离,它也不惊不惧。我掏出手机,拍下它的尊容,贴到朋友圈,还附上几句话:"小区里的野鸽子又来我家筑巢生蛋了,住了两天,一分钱旅馆费都没付。哼!"不出几分钟,即收获了四十几个"赞"。有人留言说:"大吉!真是祥瑞之地。"我拱手作揖。有的调侃说:"把蛋偷进来。"我冲他发了个"蔑视"的表情。也有人说:"这大概是珠颈斑鸠。"我上网一查,的确,大概正因为它头颈上镶着一圈黑白相间的"珠链"羽毛,所以才有了这美丽的名字。野鸽子的嘴是直的,它带钩,原来是只斑鸠。汉代焦延寿《易林》中说:"鹊笑鸠舞,来遗我酒。"古人以见到喜鹊、斑鸠,作为吉祥的象征。我也心下暗喜。

一连几日,大鸟纹丝不动。到夜里,兀自合上眼睛,闭目养神,好像对外界的一切毫不在意。我用手电筒照它,它也毫无反应。"定力"那个强啊。

起风了,又下起了大雨。我急忙跑去慰问,只见鸟妈妈已成了"落汤鸡",眼神哀怨又坚毅地望着我,眼角的羽毛还在淌水。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又是风又是雨的,大善人家里的斑鸠妈妈不晓得吃得消吗?真想帮她打把伞,盖床棉被!"发出以后,又引来铺天盖地的评论。有朋友说:"搭个棚。"我回说:"怕吓走她。"又有人说:"它自带羽绒外衣。"倒也是,多正宗的"羽绒"啊。半夜,我缩在暖烘烘的被窝里,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心里惦记着大鸟应该还在受苦。想来想去,起床,摸黑找了把小伞,蹑手蹑脚地潜过去,撑在大鸟头上。不一会儿,窗外"轰"的一声,我急急跑过去一瞧,伞已毫无踪影,只剩大鸟依旧蹲着,拼死和凄风苦雨顽强斗争。

它一坐就是二十天。一天早上,我见大鸟离巢飞去,盆中多出一只黑乎乎的小鸟。小鸟肉团团一块,毛稀稀拉拉。把手凑近,它会扑翅,张嘴。不一会儿,大鸟回来了,又一屁股坐在小鸟身上。我退回屋内。大鸟小鸟叽叽喳喳,小鸟正向母亲嘴里讨东西吃呢。我一靠近,他们又马上“定格”定住。

又过几日,母鸠离巢。寒风凛冽,我见小鸟正瑟瑟发抖。探手欲去摸,忽然,两只大鸟从天而降,呼扇着翅膀,停在我周围的栏杆上,煞是吓人。原来两大"护法"正躲在周围保驾护航呢。我退回,大鸟亦隐去。小鸟慵懒地眨眨眼,好像对这个世界满不在乎。

清早,小鸟跃上花架的护栏,意气风发,昂首向天,好像在唱儿歌:“世界很大很精彩,我想去看看。”转头一见有人来,它马上又缩回巢中。假装睡觉,装着没看见。大鸟环眼圓睁,时刻警惕,小鸟眼神清澈,胸脯随呼吸剧烈起伏,浑然不知世故为何物。

一个月过去了。一日,不见大鸟,只见小鸟异常烦躁,走来跳去,翅膀扑腾扑腾,时而跳上栏杆,望望楼下,时而又缩回巢中。来来回回一个多小时,我一不注意,只听得一阵噗噗噗噗的翅膀声,小鸟纵身跃起,划了个弧线,落到对面人家的空调外机上。它终于会飞了。

我为它高兴。但回头一望,唯剩空鸟巢一个,浓粪数点,心下也有点落寞。此时,大鸟蓦然又飞回来了,停在花架上,望着我,似乎在和我道別。唉,真不容易啊,我这时想起了我的妈妈。

问题:请说一说标题"有鸟来仪"的好处。

【帮帮你】:"有凤来仪"的意思是:古时吉祥的征兆;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多用此比后妃;有凤凰来到这里栖息。

参考答案:

概括并照应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斑鸠鸟来到我夹这栖息;题目运用了化用成语的手法,将"有凤来仪"化用为"有鸟来仪";表现了我和朋友认为斑鸠是吉祥之兆,表达了我对斑鸠的喜爱和赞美,揭示出母爱伟大的主题题目新颖别致,简洁形象典雅,富有深意和文学色彩以及诗情画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其他文章示例:《枯萎的蒲公英》、《世界上最柔软的路》、《月光汤》等。

如果有具体疑问,可以关注然后私信我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