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励精图治,70砥砺前行,70年开拓创新,70年锐意进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宝鸡从一座西北小城,逐渐发展成一座工业实力出众、经济发展快速、市容环境干净、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生活安康的幸福之城、美丽之城。今日的宝鸡人民,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把宝鸡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都市、装备制造业名城、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不懈努力

日前,市统计局发布了一组统计数据,用数据的形式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宝鸡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从今天开始,请和掌上宝鸡一起见证70年来,在陈仓大地上奏响的华丽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宝鸡市经济规模和财政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与日俱增,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新成就。

1949年,宝鸡市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有0.92亿元,1978年也仅增加到9.91亿元。改革开放后,宝鸡市经济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规模迅速扩张,1980年、1995年、2011年连续跨越10亿元、100亿元和1000亿元大关,2017年突破2000亿元,2018年达到2265.16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62.1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28.6倍。

20世纪50年代经二路街景 孙新甫 摄

70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提升,市民生活也越来越方便。

道路交通发达通畅。新中国成立初期,宝鸡市区为数不多的几条道路除个别是碎石路面外,其余均为土路。“一五”和“二五”期间,宝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道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底,市区主干道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条增加到9条,道路总长度增加到92.76公里,桥梁从5座增加到8座。改革开放以来,宝鸡道路交通更加发达通畅,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建成城市道路923.9公里,道路面积2183.4万平方米,分别达到1978年的12.2倍和68.7倍,建成各类桥梁110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2倍,1978年的14倍。

供水能力逐步增加。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建成供水管道1405.8公里,供水总量16315.5万吨/年;城市供水人口发展到124.7万人,供水能力达到44.7万吨/日,比1953年增长了2258.7倍。

电力供应稳步提升。70年来,宝鸡电力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电力供应由单一的火力发电向火、水、风、太阳能多元供电迈进,截至2018年末,年供应电量突破87.14亿千瓦时;有35千伏至330千伏变电站73座,变电总容量6288兆伏安;35千伏至330千伏输电线路311条,总长3163公里。

燃气供应从无到有。1987年,宝鸡市建成煤气一期工程,宝鸡市民开始用上生活煤气;2001年,实现天然气全面供应。截至2018年底,全市供气户数59.95万户,其中民用户57.32万户,用气人口达到128.32万人。供气总量33649.44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供气11843.7万立方米。建成供气管道2521.26公里,加气站31座。

改革开放以来宝鸡的对比图(数说成就70年宝鸡巨变之陈仓新貌)(1)

2017年经二路新貌 刘俊成 摄

空间结构组团扩张。新中国成立之初,市区规划面积仅20平方公里,人口24.8万人。2018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94.97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5.3倍;城市道路长度538.2公里,道路面积1359.8万平方米,分别达到1978年的7.1倍和42.7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17%,比1990年提高了32.9个百分点。(宝鸡日报)

(YFL)

改革开放以来宝鸡的对比图(数说成就70年宝鸡巨变之陈仓新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