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进去办公室(体制内来了实习生)(1)

今年7月,江苏宜兴举办2022年“青凤来宜 才荟兴宜”暑期实习双选会活动。

7月初,厦门大学研究生陈汝朦进入西部某市级文旅局文化遗产办公室实习,以开展毕业论文的田野调查。她发现,同办公室还有2名本科生已经实习近1个月。“问了他们才知道,现在一些哲社专业的老师会鼓励学生到体制内单位实习,这种相关部门其实与所学专业更加对口。”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体制内实习”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关注。近年来,不少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也主动伸出“橄榄枝”。

考公考编的“前奏”

即将升入大四的学生小林来自福建,就读于北京某高校。今年5月,没有考研打算的小林开始寻找合适的暑期实习岗位。小林告诉记者,考虑到疫情,保险起见,她一共给7个岗位投递了实习简历,其中接近一半的岗位在北京,其他岗位在福州或厦门,而福建的岗位里有2个属于机关单位。“北京的大厂多,实习机会多。但我也有考公的打算,所以到家乡的体制内单位实习,对我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不再局限于去大厂、私企实习,机关事业单位的实习岗位开始受到他们青睐。

事实上,体制内实习并不只是大学生的一种选择,也是体制内单位的一种需求。近年来,不少地方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征集实习岗位,主动向在校大学生伸出“橄榄枝”。

“逐梦计划”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的由团组织牵头的大型实习实践项目,2014年由共青团四川省委率先发起,旨在组织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进金融机构、进科研院所、进社会组织、进基层、进乡村开展岗位实习。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公示信息显示,体制内实习岗位一直在“逐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早在2016年,“逐梦计划”于全省募集的16981个岗位中,党政机关就占了69.5%。今年,“逐梦计划”募集岗位已达到4万个,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在四川省21个市(州)的岗位中,党政机关岗位仍在其中打头阵。

此外,还有一些省份推出“扬帆计划”。在这些项目计划中,体制内的岗位仍占据很高比例。截至今年7月,福建、广东、宁夏等地下发的关于大学生暑期实习的通知中,明确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岗位征集范围。

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官网7月14日发布的信息,近期盐田区举办2022年第二期机关事业单位大学生实习对接会。信息指出,本次大学生实习工作实现深圳本土本科以上层次院校全覆盖,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外交学院、中南大学、暨南大学等65所知名院校的105名在校大学生报名,以接近1:2的招录比,择优录取实习生。

记者查询了一些省份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发现体制内实习岗位所覆盖的领域丰富多样,包括税务、文旅、教体、宣传、法院、商务、水利等部门,不少事业单位、群团单位也开始主动招募实习生。应征这些实习岗位的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官方牵头发布的实习信息平台、求职APP、内推以及单位与学校展开的实习合作项目等渠道。

此外,“乡村”与“基层”也是近年来体制内实习的关键词。

成都市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孙放告诉记者,基层单位接收实习生其实并不新鲜,“很多年前就有,一些学生会根据学校的实习考核要求,直接找到单位沟通实习”。该街道近两年开始有目的、有规模地与高校进行合作,向团委申报实习需求人数,并在专门平台进行实习生招募。

孙放介绍,近两年该街道平均每年接收的实习生数量能达50余人,而这个数据在七八年前还是个位数。“这些来体制内实习的大学生,主要为了提前体验职业,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一些有计划毕业之后考公考编的学生甚至在大一大二就开始过来实习。”

改变对“体制内”的看法

“体制内”三个字,在大学生的印象中是什么?到体制内实习,他们到底有没有收获?

四川大学研究生冯爽在体制内、外都实习过,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泸州市某县税务局实习。泸州的办税中心推行“办税自助化”,作为导税员,她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她还是花了一些心血去学习与磨合。“虽然我的专业会学到关于金融和货币方面的知识,但是刚到岗位上还是得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办事流程,比如怎么用系统、怎么申报、怎么填表,常见问题有哪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知道我是学生,有时候会主动拿一些资料来给我看。”

实习生进去办公室(体制内来了实习生)(2)

大学生黄慧正在基层街道实习。(采访对象供图)

一些有体制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在体制内实习,自己往往更容易感受到社会责任,不仅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更有服务人民群众的满足感。特别是基层工作,可能很琐碎,但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往往也在基层。

有一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来办税大厅办事。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老人发现办事方法变了,急得满头大汗。“我当时一边陪她排队,一边听她聊一些生活琐事。本来我想教她新的流程,但是发现她真的学不会,就只能帮她完成了申领、申报事项。”冯爽说。

孙放对现在到基层实习的大学生有一个很直观的体会——积极、主动、目的明确。在过去,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实习要求,通过熟人的介绍进入体制内实习。孙放认为,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专业和实习工作的内容可能并不对口,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会出现“实习就是到单位打杂”的情况。现在,很多学生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去单位‘混’一个实习证明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更希望通过实习学到东西、提升能力。”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李蔷在毕业之前进行了两段实习,一段是在私营传媒公司,另一段是在党校。“在知道我去体制内单位实习后,我的很多同学也都表示出了兴趣,问我去这类单位实习的途径。”李蔷说,在周围同学大多想进入大厂实习的背景下,党校实习为她提供了不同的职业视角:体验私企和体制内工作的不同,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比如,私企实习更多可以感受到“雷厉风行”与“效率”,一切都是考核至上。在体制内实习,她更多感受到了关怀。

谈到在党校实习的经历,李蔷认为,她改变了以往对于体制内工作“刻板严肃”的印象。“在党校工作的人,给人温和谦逊的感觉。我们中心的主任,年纪比较大,级别也很高,但他对我们很尊重。有一次我帮一个前辈拿了下电脑,他不停地跟我说‘谢谢’,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李蔷的实习工作是研究性质的,比较专业,与她一起来实习的都是一些顶尖学校的学生。“刚开始我的压力很大,因为我的专业对于量化研究的学习比较少,而这些同学在这方面非常精通。后来我发现,团队的研究工作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所以我一方面恶补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发挥我在分析写作上的优势,跟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回忆近一年的实习经历,李蔷觉得收获满满:“党校的实习让我收获了两方面的经验:会务工作的一套流程我现在已经很熟悉了;专业的数据分析,以及文章写作这类笔上功夫也得到了锻炼,以后我即使不在体制内工作,这些经验也很受用。”

也有观点认为,每个人接触到的人和事不同,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实习,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经历当作进入社会前的一种“预演”,摆正心态。

从“临时工”到储备人才

对于征集实习生,也有一些体制内单位兴致不高。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体制内单位与私企不同,他们以往就没有招实习生的惯例,也没有展开过类似工作。

“不仅人事方面的程序是负担,实习生工作周期短,对我们来说也不太稳定。而且学生办事容易出错。”他认为,对于一些单位来说,在编人员的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繁重,带实习生意味着还需费额外的精力。如果学生来了不闻不问,那也是单位的不负责,于是索性不招。

另外,也有人认为,培养实习生很有可能是培养了“别人家的正式工”。一个现实情况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生并无“转正”这一概念,参加体制内的考试依然是一条必经之路。程序上的规范度更高,这是与在私企实习“转正”最大的区别。“一方面,到时我们单位不一定有空缺的编制;另一方面,实习生也不一定考得进来。”

对此,一些采访对象认为,作为实习单位,需要考虑得更长远些,应该积极将自身纳入大学生职业培养的社会责任体系中。单位征集实习生的思维,应从过去的招“临时工”做短期工作,转变为对学生职业规划上的培养、对学生社会经验的积累、对学生三观的塑造,以及帮助学生增长见识。

孙放表示,面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工作出错很常见,也很正常,单位要允许学生试错,也要尽量规避错误带来的不好结果。“我们在工作中实行的是实务老师责任制,每个学生都有专门负责的老师,学生所做的工作需要经过老师的审核。这么做不只是为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工作负责。”

正在基层街道实习的广东学生黄慧告诉记者,她曾经在做表格时把街道信息填错,但她的指导老师及时发现,带着她一起返工,一起排查错误,并且一一纠正。

除了在工作中“解决错误”,一些单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在一开始就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去安排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摆脱“临时工”的自我定位,全身心地投入岗位实习中。

为了解决现实中的“临时”问题,孙放所在的街道与高校联动,推动建立一种过渡培养机制。据孙放介绍,该街道与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四川省内五所高校合作推行“三社联动”项目。“三社”,即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工,参与这一项目的学生,可以在社区实践,得到30余名社工专家的指导。其中一些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选择进入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学生走出象牙塔,需要社会拉一把,也需要学校推一把。”有采访对象表示,推动在校大学生到体制内实习,提高他们的兴趣度、收获感,需要高校和体制内单位的深度参与。同时需要更多机制的建立,让体制内单位在参与过程中也能提升获得感。(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