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是发生在上世纪1965年至1980年,短短的十五年间的一段历史往事。几百万三线人离开城市走进大山之中,在绝境之地建起了座座红砖黛瓦楼房,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立下赫赫战功。随着“三线建设”的逐步解封,越来越多的废弃厂房走进人们的视野之中,让现代人有机会了解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泸州石洞镇用地规划图(扛起大西南挖掘机大旗)(1)

从1964年起,三线建设在泸州的开展。茜草坝,长江和沱江两江交汇而冲击出的一片平坦土地,三面环山。1964年,1357名抚顺挖掘机厂技术人员,来到此地成为建设长江挖掘机厂第一批工人。工厂于1965年下半年动工,至1966年10月初期工程基本完工。

泸州石洞镇用地规划图(扛起大西南挖掘机大旗)(2)

此后在这片土地上,无数建设者怀揣着热情纷至沓来,轰鸣的机械声在江畔回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长挖厂创造出挖掘机行业的多个第一,也扛起了祖国大西南挖掘机行业的大旗。1978年,长挖厂生产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全液压挖掘机;1982年,WY160型全液压挖掘机拿下兖州铁路20个标。

泸州石洞镇用地规划图(扛起大西南挖掘机大旗)(3)

长挖厂当年是边生产、边建设,车间厂房沿用了泸州钢厂、二机厂的设施,整体工期较短,但地盘分散。条件虽艰苦,职工们的干劲却很足,工厂逐渐建有食堂、澡堂、电影院、邮局、银行、医院、幼儿园、中小学、篮球场、职工俱乐部等一应俱全,职工福利也非常好。

泸州石洞镇用地规划图(扛起大西南挖掘机大旗)(4)

在文化生活还不丰富的年代,茜草坝的三家工厂就像是泸州的小香港一样。天一擦黑,工厂的俱乐部、体育场里的歌声、欢呼声就飘出高墙,震荡着人们的耳膜。工厂每隔几天就会放一场电影,看露天电影,每到精彩处,就会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声响来,十分热闹。

泸州石洞镇用地规划图(扛起大西南挖掘机大旗)(5)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国家开始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再后来长江液压挖掘机厂后来民营化成立了四川邦立,目前在大型矿山挖掘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泸州石洞镇用地规划图(扛起大西南挖掘机大旗)(6)

如今的长挖厂已是旧址难寻,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城市大建设的洪流中,厂区被规划为整体拆迁、整体搬迁,当年建功立业的厂房如今消失的渺无踪迹。三五十年后,还有谁会记得这片土地上有着一座三线老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