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当前我国新时期的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种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当前我国新时期的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种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

坚持中国道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交融趋势,“中国模式”急需通过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增进国际话语权。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知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本质和精髓,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涵义。

在国内外多次讲话中对传统文化引经据典,其语言表述彰显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意识。比如,引用《管子·正世》中的“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来强调中国与其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致力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并巩固平等互信关系的重要性;引用《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坚持人民至上:以自觉服务于人民大众为根本目的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需要文化,而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五千多年,就是在于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推动作用。因此,文化发展必须以实现广大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为基本价值导向。只有坚持文化发展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胸怀天下:以文明互鉴为基本原则

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我们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具有鲜明的全球视野,他提出了“文明互鉴”的新理念和始终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三大原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学习,才能促使不同种族的人民都能够清醒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取长补短,保持相互尊重与平等交流,才能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谋求共同进步和发展,这也是“文明互鉴”的根本意义所在。

坚持独立自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不断冲突与相互融合,这也为文化自信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坚持开拓创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把文化自信落实到价值观自信是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创新之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提出“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均体现了其对价值观自信相关论述所包含着古今贯通的历史意识与和而不同的辩证意识的深刻见解。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和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党的二十大以后,文化发展必将成为顺应我国主要矛盾转化新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成为我国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目标,更是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竞争与融合并存的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自信要放眼未来,环视世界。不仅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汲取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正能量,还要通过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实践赋予其崭新的发展活力与时代意义。

中国梦不仅是物质雄厚之梦,精神强大之梦,也是文化兴盛之梦。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基础与时代意义,融合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动力源泉,将中华文明与“中国梦”相结合,不仅引领我们自信张扬地继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更加需要我们继续传承这种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貌。

(作者分别系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许革,梅潇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