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1)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阿梅读书,品读书籍,分享书评、影评、用冷静的态度和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

如果你想实现从阅读积累到写作成功的过程,今天介绍的这本逻辑简单而清晰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就给我们提供了最优途径。

这本书提倡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亮点,提炼出简洁关键词,然后把相关熟悉的部分进行关联,得出结论。

在阅读过程中,卢曼把想法记在一张A6纸卡片上。很多个这样的卡片集中在一个盒子里。

这个盒子就像一个神秘的魔盒一样,想要写作时,拿出一张积累在盒子里的素材,确定主题,拓展思维,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来。

作者认为我们的积累分三种状态。闪光点稍纵即逝,所以要通过卡片记录下来;针对性的项目阅读积累,相关的记录下来;永久记忆价值的文献部分。这也就是我们写作的最终目的。

生活中那些有深度思考的人是怎么炼成的?

答案就是不断刺激大脑,摩擦,探究问题的本质锻炼。

而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在问题内打转,读书只读规定书目,用惯性思维完成写作。

这样做虽然感觉良好,但却解决不了遇到具体问题时对原有的思维产生冲击的问题。

如果我们想摆脱这种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局限思维,就试着像卢曼一样写卡片,用卡片笔记积累你的知识复利,让你的素材源源不断。

酿酒师的儿子尼克拉斯.卢曼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通过自创的这套卡片笔记法,把一个个孤立的想法集合在一起,形成多系统的思想,从而产生生产力 。

成为德国社会学家的他利用这套方法,一生积累了90000个知识卡片,写了58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2)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想要了解这本书的精华,需要从以下三方面。

,我们如何运用卡片笔记法写作?

卢曼卡片笔记法的特点是简洁、用自己的语言阐述、随时。

我们经常说读写不分家,想要有效阅读写作,就要在阅读之前准备好笔和纸、编辑器、卡片盒和文献管理系统。

如果身边没有笔和纸,只要有能记录的东西就行,比如讯飞和印象笔记等能够记录的软件。

产生想法不及时记录下来,想法稍纵即逝,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卢曼有两类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

文献的简要说明是在不改变原有意思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论述。

另一类是主卡片盒,主要是针对阅读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

卢曼用的是A6纸大的卡片,每一个想法都用这样的卡片记录下来,放在盒子里,用时就像是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丰富多彩,源源不断。

直到他去世后,有人依然能从他办公室里留下宗教、教育或政治等不同主题快完成的手稿中整理出六七本书。

当你集中精力阅读时,会对阅读内容产生灵光乍现的想法,我们把这些想法随时记录在手边的纸上,收集起来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

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质卡片盒里。

查看简要笔记时,思考与这些笔记相关的写作内容。

在另一张索引卡片上简明扼要的写下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评论,每个想法只用一张卡片,方便阅读。

文献笔记用简短完整的句子,注明出处。

当你集中精力阅读时,把产生的想法随时记录在手边的纸上,收集起来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

卢曼按照数字编号组织他的笔记:发现一个想法,他就直接把关于这个想法的评论、更正或补充加在已有笔记的后面。

比如现有笔记的编号是22,新笔记就会被编为23号;如果已经存在23号,他就把新笔记编号为22a。

他还根据自己的喜好,用数字和字母组合,中间再加上一些斜线和逗号,把许多想法穿成串。

例如,一条关于因果关系和系统论的笔记编号为21/3d7a6,其后添加的新笔记的编号就是21/3d7a7。

最后卢曼从索引中的笔记引出一两条,切入某个思路或主题。

也就是说,当你有一个与某一想法相关的主题需要写作输出时,这个想法就可以作为这个主题的切入点。

如果你想长期学习,真正的理解某一项东西。就要把这些记录下来,形成永久记忆。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3)

卢曼提供了写作八步:1,阅读时利用手边的工具记录下来闪念的想法。

2,无论你读什么都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不想忘记的内容,以便写作中运用。

3,对笔记中记录的与你研究、思考和兴趣相关的内容衍生的想法,进行相关论点总结和讨论。

4,这些内容都放进卡片盒内。把每一条笔记都归档在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笔记后面,填上链接,确保通过链接找到内容。

5,跟着你的兴趣,选择有望获得深刻见解的路。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兴趣发生变化,并且产生的想法已经成型,就不要执着于前一个想法。

6,当你的文章主题确定的时候,这些想法就会成为你所写文章的素材。

7,把想法串联成连贯的内容,根据这些想法形成你的论点加入其中,这就是文章的初稿。

8,最后编辑、校对。

下面就是卢曼在阅读和写作时运用的四种写作工具,并利用这四种写作工具储存信息。

书写工具:纸和笔

文献管理工具:Zotero,Citavi或者其他最适合的软件工具

卡片盒:纸质或者应用程序形式

编辑工具:Word,LaTex,或者其他最适合的工具

一篇篇有效文章的输出在于平时生活的观察和深度思考,阅读时素材的积累。

如果我们能切实的运用卡片笔记法,再根据写作八步运用笔记,再根据适合自己的有效的阅读写作工具,相信我们的写作输出会更上一个台阶。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4)

,写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卢曼提出写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四个原则:1,对于学生来说,论文写作是通过一连串的步骤描述一个理想化的过程,需要专注划分成不同的独立任务,并刻意练习。

比如,根据给定的写作任务找出一个要研究的主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个角度。

然后开始收集相关文献,阅读材料,处理材料,得出结论。

开篇先写出要回答的问题,然后对文献进行综述、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2,写作中简洁最重要。

所有的笔记记录只分为三种:

闪念笔记 :作为即兴或是灵感闪念的临时记录

永久笔记 :理论或是知识总结类经的起时间推敲可以长期应用的理论性笔记

项目笔记 :主题明确和某类特定主题相关一次性使用的笔记 。

只有将这三类笔记分开保存,才有可能实现各种笔记卡片盒笔记的群聚效应。

闪念笔记简单记录深入阅读才可以转化为永久笔记的内容。

Obisidian 把永久笔记各种思路想法的知识点做双向链接,形成知识系统。

项目笔记则是用单独的文件夹。用Zettelkasten软件支持创建特定的项目页面,你可以用它组织思路,构思文稿章节,还可以收集和整理这个特定项目的笔记。

与项目有关的笔记可以是以下内容:

手稿中的评论;

与项目有关的文献收集;

大纲;

草稿片段;

备忘录;

待办事项;

草稿本身。

用Zotero软件将文献收集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中,在每个项目的范围内随意尝试和修改。

3,阅读时把想法落实到纸上,建立外部思想库。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理解的文献内容,这样做笔记增加了学习经验。

4,好的工作流程很容易变成一个良性循环,一旦我们进入这样的工作状态,就好像获得了动力,工作拉着我们前进,有时甚至让我们充满活力。

写作并不是线性过程,灵光乍现的想法有时候发散思维成深层次的主题,更会衍生出多个主题,通过对各个主题的探究和案例加以分析,得出结论,这些过程需要对大脑不断的摩擦。

掌握了以上的写作原则,轻松而有兴趣的工作状态让我们很快获得动力。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5)

,我们要用卡片笔记方法的哪些步骤阅读积累,以利写作?

第一步,要区分独立而又相关联的任务。

集中精力做每一项任务,不要一心多用: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同时应付多个信息,其实这有很多弊端,比如开车发短信。

心里学家通过测试表示,同时处理多任务的人比只处理一件事的人效率低很多。

事实上,有时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几秒钟。

为什么我们会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误区呢?

一是没有对比,二是不考虑实际,把擅长做的事与技能混为一谈。

因此还是一次只做一件你认为重要的事情比较好。

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关注度:比如阅读文学和娱乐类书籍,一目十行就能看懂大概意思,阅读工具类的专业书籍就不能速度过快,否则走马观花,什么都没掌握。

做专家,不做计划制订者:只有亲身实践才有发言权,就像接受培训的医生和护士一样,如果不参与实践,只是夸夸其谈,想象一下,结果会多可怕。

写下来,为大脑减负:很多心里学家一致认为,我们的大脑最多可以同时容纳7件上下的事,为了使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所以要把重要的事情写下来,为大脑减负。

减少做决定:人类的意志力和驱动力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改善,因此你要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和积极选择就会受到干扰。

为了减少这种消耗,我们就要减少做决定,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6)

第二步,阅读和理解。

阅读时要手中有笔:如果你理解了你所读到的东西,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思维系统,再做成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你就已经把别人的发现和思想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新想法了。

这样,你的卡片盒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就像是一个想法生成器一样。

卢曼对这一步骤这样描述:“我手边总是有一张卡片,我在上面记下看过某些内容后的想法,在卡片的背面写下书目信息。

看完书后,我就会翻阅我的笔记,并思考这些笔记与卡片盒里已经写好的笔记有什么关联。这意味着我在阅读时总是想着卡片盒中可能存在的联系。

无论你是否手写,做笔记的目的是理解它,并为下一步做准备,也就是将想法转移到卡片盒,融入自己的思想中。

保持开放的心态,确认偏差:当我们设定一个假设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进入搜索模式,扫描周围的支持数据,于是这种潜移默化的自我偏差干预了我们的生活。

你喜欢一个人的文章就专门看这个人的文章,进一步喜欢这个人,成了他的粉丝,继而屏蔽了其他很优秀的文章。这就是认知偏差,当然这些也都不是故意为之。

要想解决这种偏差要经过把整个写作全程倒过来,把寻找事实转变为收集所有相关信息。

很多人按照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模式写作,导致你的认知都会具有片面性

你会在寻找论点的论据与产生的洞见之间人为地造成利益冲突。

我们想寻求洞见,也就是对问题的深层想法和底层逻辑,就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先集中精力让卡片盒实现群聚效应的积累。

在卡片盒内部构建联系,并引发思考和讨论:卡片盒里的内容差异越大,就越能把我们的思想带得更远。而之前我们并没有决定方向。

只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卡片盒的内容上,那些反驳的信息就没有吸引力了。

培养抓住要点的能力:当我们一边阅读,一边用笔记录,提取一篇文章或一种思想的要点,写下一张有一张永久笔记,我们抓住重点的能力就在提升。

就像钢琴家每天练习弹琴一样,每天要重复多次的刻意练习。我们练习得越多,越专注,就越卓越。

写下来:“写下来”最重要的好处是,当我们对某件事情的理解达不到自己以为能达到的程度时,它能帮助我们正视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习 :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实际尝试并在大脑中提取信息,我们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再加上使用卡片盒才能促进真正而长期的学习。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7)

第三步,记卡片盒笔记。

写下永久笔记并添加到卡片盒里,我们思考它们对其他想法的意义,然后把这些明确地写在纸上,并用文字描述将它们与其他笔记建立联系。

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卢曼从开始使用卡片盒进行工作的那天起,直到他去世,每天也要写6条笔记。

如果我们想逐渐积累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至少也要每天记一条笔记。输出的越多,积累的越多,成文速度和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在大脑之外思考:丹尼尔·卡尼曼说,大脑是一台能跳跃式得出结论的机器。

卢曼很明确地指出:不写作,就不可能系统性地进行思考。

一位历史学家采访费曼时,看到他精彩的思维笔记,而费曼却说这些只是他的思维过程,他真正的思维活动写在纸上。

所以你思考的问题需要你以写作的形式才能显示出来。

告别死记硬背的学习:我们从小就知道融会贯通这个词,意思就是说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达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而人类的大脑容量有限,死记硬背只能短期内保留,因此要想达到融会贯通,就应该避免死记硬背。

在这里,讲一个记者和心理学家所罗门.舍列舍夫斯基的故事。

他能记住所有的事情,开会的时候,领到看他笔记笔记,就怀疑他对工作不上心,不敬业。

当他回忆出会议的所有细节,并一字不差的背出会议上说过的每一句话时,领到和同事惊呆了。

而舍列舍夫斯基在理解文学和诗歌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他可以逐字复述一本小说,但他看不到故事背后更深层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讲一个悲情的爱情故事。

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是两个有声望的家族,在公平竞争。

写作和学习的挑战不在于去学,而在于理解,在于我们一定能学会我们所理解的东西。

学会就意味着理解了,意味着按着某种意义和已有的认知建立了联系,这样的信息几乎不会再被遗忘。

而卡片盒中的笔记迫使我们提出许多的问题,通过不同的笔记之间建立联系,迫使我们去阐述,去理解,从而去认真学习。

将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可以把你的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与该笔记相关联的笔记后面。

如果没有所提及的笔记,也可以将其添加到最后一条笔记后面。

之后,为添加完的笔记编上连续的号码。

将笔记链接添加到其他已有笔记上,或者反过来,将已有笔记链接到新笔记上。

确保可以从索引中找到新添加的笔记,必要时在索引中添加一个条目,或者从与索引相连的笔记中引用索引。

构建心理模型的网格结构。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8)

第四步,发展想法。

构建主题:我们需要另外记一条笔记,暂时概括一下某个主题或子主题,如果能从索引中链接到这条笔记,我们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之前的概括需要更新,就写一条新笔记代替旧笔记链接到索引中。

当我们搜索需要的东西时,关键词出现,就能很快找到了。

建立智能链接:卢曼使用了四种基本的交叉引用类型:

1.第一类链接是记录对一个主题下所有笔记的概述。

卢曼收集了25条这样的笔记。这些笔记不一定要一次写完,因为链接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也说明了主题是自然发展的。

2,第二种链接用于记录卡片盒中相邻笔记所构成集群的概述,追踪卡片盒中相邻笔记所讨论的所有不同主题。

3,第三种链接用来记录逻辑上并不挨着的前一条和后一条信息,纸质笔记也需要这样记。

4,普通的笔记到笔记的链接。表示两条单独笔记之间的相关联系。

所有这些链接都可以帮助我们在看似不相关的主题之间找到惊人的联系和相似之处。

当我们在建立这些联系的时候,卡片盒的内部结构也就建立起来了。

比较、纠正和区分笔记:当你有了新想法,而卡片盒里的笔记与之重合时,就需要对笔记的不断比较。

这样就会促使我们不断的改进,把暴露出的文本缺陷尽力弥补过来。

将卡片盒作为思考的工具箱:通过使用卡片盒,我们可以不定期地提取先前的想法和事实,并将它们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

将卡片盒作为创意机器:伟大的洞见来自灵感,创新来自不断的优化,如果有具体的笔记放在我们眼前,并能直接进行比较,因此即使是很小的差异,我们也会发现。

在卡片盒内思考:我们的大脑喜欢墨守成规。当遇到新信息时,大脑要么忽略它们,要么就沿用原来的方式进行思考,而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要想有创新就要打破常规。

比较、区分和连接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只有琢磨和推敲想法,深层思考才能产生洞见和卓越的文章。

通过设限来促进创造力:我们使用的卡片盒没有任何装饰和特色。

卢曼的经验是使用A6纸张大小的卡片,用卡片记录想法和思想。

日常生活中我们记笔记往往选择各种花样笔记本和纸张或书写格式。

用了卡片笔记我们就有了格式的约束,限制自己在每张卡片上只记录一个想法,让自己尽可能做到精确和简洁。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9)

第五步,分享你的洞见。

从头脑风暴到卡片盒风暴:很多人认为头脑风暴会产生优质想法,卢曼确认为这世间僵化的教育体系的映射。

由于大脑提取信息方式更偏爱最近遇到的、有情感附加的、生动具体的,或者是押韵的想法。

所以它会优先考虑当前容易获得想法,而这个优先选择的想法并不一定是优质的。

所以我们对一个想法有足够的了解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前,要对问题进行加工、书写、连接、区分、补充和阐述。

这些正好都是我们记卡片盒笔记时已经做过的工作。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通常情况下我们写作的顺序是自上而下的,先观点后案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卢曼却完全相反,这种自下而上的好处就是使文章通过这些素材的加入更加丰富,使我们的大脑不断与新想法摩擦,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获得洞见,这样我们就会时刻保持开放的态度和成长思维。

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任务:如果我们被项目困住,会非常沮丧,也会很容易对将要做的事情失去兴趣。如果被认同就会备受鼓舞。

我们把写作任务分成一个一个小任务,一点一点写下来就会很容易掌控。同时信心也会增强,兴趣也会随之而来。

完稿和修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确保文本具有结构化和灵活性。由于手头资料很多,整理与特定项目相关的笔记时就要有一个大纲类的软件帮助我们制定出大致的结构,卡片笔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关键点:尝试同时写多个项目的手稿,这样才能发挥出卡片盒的真正威力。

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会可避免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即使它们与我们当前所写的内容并不直接相关,我们也可以将它们用在以后的其他相关内容上。

放弃做计划才能成为专家:我们需要对所做计划持普遍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计划仅仅关注结果,不关注实际工作和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的时候。

我们只有从及时反馈的经验中才能获得成长。

比如,你每天写3条笔记,回顾昨天写过的段落,或者阅读我们在某篇论文中发现的所有相关文献。

这样,一天结束时,就能确切地知道我们能做多少事情,以便第二天调整计划。

反复修改:对于写文章,我们都有“修改之痛”,总是舍不得删掉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东西。

但是,只有一遍一遍的修改才能不断的精进,不断的成长,你的文章才会越来越深刻。

就像海明威一样,《永别了,武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重写了39次才满意。

卡片笔记写作法课程(卡片笔记写作法)(10)

第六步,养成习惯

培养新习惯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也不要指望通过意志力逼迫自己去做,而是要有策略地建立新习惯,并逐步取代旧习惯。

每当我们阅读时,就拿起纸和笔,把最重要、最有趣的内容记下来。

在卡片盒里将这些发现转化为永久笔记,并与卡片盒里的其他笔记联系起来。

通过反复这样的刻意练习,久而久之,习惯就形成了。

结语: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我们经常说写作的人要建立信息库,积累素材,只有素材积累多了,我们的写作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文如泉涌,横向信息量足,纵向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如果我们运用好《卡片笔记法写作》,相信一定能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完美进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