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为什么不是五大淡水湖(将西湖还湖于民进行到底)(1)

西湖边的柳树。 傅拥军 摄

西湖边的柳树。 傅拥军 摄

中新网杭州5月17日电 题:将西湖还湖于民进行到底

作者 严格 谢盼盼 童笑雨

昨天,浙江省杭州市召开“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会上,文史专家媒体人等市民代表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工作先后发言,并受聘成为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督导顾问。

此前,杭州西湖边七棵柳树被移栽事件引发了全国关注,此后西湖景区迅速补种柳树并向民众致歉。

在昨天会中,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再次为西湖沿湖部分柳树移栽事件的发生表示歉意。他强调要站稳人民立场,坚定不移推进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坚持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民呼我为”,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到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中来,不断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沈爱国表示,这一次西湖柳树事件,一方面是民众对于西湖的热爱,另一方面在于多年来杭州还湖于民的城市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市民游客是西湖主人的意识也深入人心。这次还柳于民也是一次践行还湖于民理念的良性互动。

西湖为什么不是五大淡水湖(将西湖还湖于民进行到底)(2)

西湖柳浪闻莺的柳树(拍摄于2020年)。 马立群 摄

多年来,还湖于民是杭州一以贯之的“天条”。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一度城市发展方向的错位,杭州西湖的景观功能萎缩。杭州环湖马路圈内的280余公顷区域面积中,有80多公顷为各单位和居民占用,这些建筑零乱破旧,格调参差不一。

1983年,杭州市决定“拆墙”,开始大规模地拆房还绿,建设环湖绿地,还景于民,还湖于民。

时任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曾告诉记者,还湖于民难度极大,当时西湖周边的住家和单位多有来头和背景,但杭州市坚持就要在“太岁”头上动土。

他认为,还湖于民有“后台”和底气———这个工程从一开始就大得民心,这是为市民游客、为子孙后代做好事,也是民意所向。

经过整治,杭州西湖一公园沿湖一直到镜湖厅西泠桥的湖滨一线,绿草茵茵,花木扶疏。

西湖为什么不是五大淡水湖(将西湖还湖于民进行到底)(3)

西湖新栽的柳树。 王刚 摄

此后经过多次综合保护整治,2003年4月,西湖沿湖所有绿地和景观全部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杭州西湖还湖于民得以实现。

进入新时代,杭州市西湖会所的专项整治堪称当地作风建设和还湖于民的标志性事件。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2013年,一张“会所西湖”“私家西湖”的地图曾在网上蹿红,西湖边近40个会所,占据了西湖绝版风景。出入会所的非富即贵,而且公职人员参与其中,不仅脱离群众,而且助长奢靡之风。为此,杭州采取“雷厉”行动,专项整治排摸出高档经营场所(私人会所)56家,关停2家,转型54家。

据了解,当年闲人莫入的西湖会所,现在已成为百姓茶馆、书画院、博物馆等公众场所。

从西湖整治到免费开放、西湖会所专项整治,以及近年来杭州西湖推出停车离场付费、预约旅游等数字化便民服务,再到今天西湖还柳事件,时代在变化,不变的是杭州市对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的坚持,不变的是民众对于西湖的热爱和保护。

澎湃新闻副总编胡宏伟昨日参加了恳谈会,他认为,杭州在尊重民意方面有着很好的历史传统。杭州可以把西湖沿湖部分柳树移栽的事情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借鉴和窗口,积淀出未来可以记忆和回味的片段。

从40多年前西湖的大张旗鼓整治,到今天七棵柳树失而复得,也许还湖于民不再有“大事”,但西湖无小事,而且民众对于西湖文化景观、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的还湖于民也有了新内涵。这就需要西湖管理者进一步细化管理的颗粒度,让决策有更多的人文考量和民意基础,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让民众的热爱和智慧真正成为西湖治理的宝贵资源。

杭州市委书记刘捷昨日也表示,要举一反三、建章立制,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