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作为以性为根、以姓为本的特殊文化符号,有其独特的结构、礼仪和制度,可以体现出兼 “同一”与 “独特”于一体的身份认同。姓名字号是中国人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体现着对宗法中国重人伦这一传统的价值认同。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1)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涉及到的人物众多,里面出现的人物就有九百七十五人之多,其中有姓名的有七百三十二人,给这些人物命名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是曹雪芹“于姓氏上着意,又长于隐语庾词,各处变换,极其巧妙 ” ,对小说中人物的姓及名非常重视。

一、《红楼梦》中的姓氏

“姓”从母系社会开始 ,是母权社会的产物。《史记》上说: “姓者 ,所以位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先秦之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形成一种制度,直到秦统一中国后才逐渐姓氏“合二而一”。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2)

《红楼梦》中出现的姓氏多达 82个,还不包括那些神仙以及有名无姓、有官阶无姓、有艺名而无姓者。其中姓贾的人物最多,共 51人;其他姓多者十余位, 少者只有一人。

红学家张新之认为:“红楼棼中之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有正用,有反用,有庄言,有戏言,有照应全部,有隐括本回,有即以一事而信手拈来,从无信口杂凑者,可谓妙手灵心,指麾如意。”

脂砚斋第一个指出了《红楼梦》人物取姓之义。脂砚斋对人名命定的原则进行了谐音上的解读,如“英莲”解为“应怜”,“甄士隐”解为“真事隐”等等,但其未能全括全书人名,对非谐音命定的人名没有给以解释。此后的红学研究者对《红楼梦》人物之姓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红楼梦)名姓各有所取义。 贾与甄,人皆知矣。 贾母之姓史,则作者以野史自命也。 他如秦之为情,邢之为形 ,尤之为尤物,薛之为雪,王之为忘,林之为灵……”等等。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3)

“贾”谐音为“假” ,意在说明小说中“真事隐去,假语存焉”,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 但是”贾“的涵义还有更宽泛的理解。”贾“除了”假语“之外,还有假家、假王、假史、假学、假正、假宝玉、假皇帝、假妃等等多种含义,指出过去的历史都是虚构的谎言,一切皆假。

贾与曹二字从汉字结构角度看,字形十分接近。《红楼梦》中薛蟠曾把“唐寅”读成“庚黄”,这个笑话有两重意思: 一是说薛蟠不学无术,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使人联想到贾与曹形近,以贾隐曹 ,暗示小说中的贾家即影射曹家,使人由唐寅联想到“曹寅”来。荣国府的男主人姓贾赦,女主人姓邢,也是别具匠心。”邢“隐”形“,将贾与邢连在一起 ,,恰好是“假设形式”。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4)

古人的姓氏常与门第、郡望、宗法关系相联系,《红楼梦》也有所表现。 贾家号称“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 贾家门第高贵, “世卿世禄” ,是封建贵族阶级门阀世家的等级观念在姓氏制度中的反映。春秋以前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其后是门阀世族,都是以高门贵族辨别姓氏源流的一种制度《红楼梦》中特别点明贾家“自东汉以来,支派繁盛”,无非是说贾家门第、郡望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由于门第、郡望是高贵血统、地位的标志,可以凭此世代为官。因此 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些人以“通谱”、“认宗”的办法,达到攀附权贵、升官得势的目的。 从南北朝以后,这种“通谱”、“认宗”的陋习达到高峰。一些人为了实现升迁的目的,不惜改变自己的姓氏,变换祖宗。贾雨村说”若论荣国一支 ,却是同 谱“,形象辛辣地写出了封建时代所谓“通谱”、“认宗”的丑恶心态。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5)

二、《红楼梦》中的名字特点

名字能反映男女的特质、身份及社会分工的不同。相较之下,封建社会的男性名强调自我核心,显现更多的自我认同;而女性名则注重社会属性,呈现更强的社会认同。

姓名大多蕴含美好的寓意和希冀,也能显露出长辈 、甚至社会对男女的不同规范要求和审美倾向。男子多以符合 “三德”、 “十义”为美,大多或抒发志向,如李 “德”、贾代 “儒”、贾“政”等;或渴慕美德,如林之 “孝”、卜世 “仁”、等;或企盼荣兴,如北蒋 “子宁”、王 “子胜”等。女子则多以表现雅趣、花鸟或珠宝为美,如薛宝 “琴”、夏 “金桂”、“鸳鸯”、“琥珀”、“玻璃”、“翡翠”等;也有少数女性名字表现妇容妇功的,如李 纨字宫裁,名、字皆与纺织、刺绣、缝纫有关;贾府四春的丫鬟,分别名作抱 “琴”、司 “棋”、侍 “书”、入 “画”,合之为 “琴棋书画”,暗合社会所认同的大家闺秀形象。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6)

古人命名是有一定规矩的,名有大名、小名之分。 所谓大名即正式入籍之名,又称学名;小名称乳名、奶名。一般说来,小名取在前,多为家长为孩子取的昵称。 大名与小名虽然都出自于父母或其他长辈,但大、小名有雅俗之分、内外之别。学名人人皆可称呼,小名只能限于家人、亲朋好友称呼 ,外人一般不能随意称呼。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既遵守中国人命名的规范,又带有曹雪芹的艺术创作上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并遵循一些共同的特点: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7)

1、人物命名与姓的谐音相关。 例如甄士隐名叫甄费,其姓谐“真”,其名谐“废” ,是小说中说的“真废物 也”。 甄士隐的女儿名英莲,英莲谐“应怜” ,与姓合在一起就是“真应怜”。 其他如甄应嘉、甄宝玉 ,即为“真应假”、“真宝玉”。甄士隐的岳丈姓封名肃 ,封谐风,肃谐俗,合起来是“风俗”。贾雨村名化,“化”谐“话”,姓名合在一起则是“假话”。这种姓名的谐音法在《红楼梦》中非常觉,“卜世仁谐“不是人”、单聘仁谐“善骗人”、冯渊谐“逢冤”、秦钟谐“情种”、秦可卿谐“情可轻” 等等,不一而足。

2、人物命名取自诗词名句。贾宝玉及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女子和他们的丫鬟、小厮 ,大多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贾宝玉之名见唐岑参《送张子尉南海》诗中“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来自“连光林黛结深翠”句;薛宝钗之名来自李商隐的 “若但掩关劳独梦 ,宝钗何不生尘”句;袭人姓花 ,取自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句。 这些主要人物命名,多含有人物命运结局的隐寓。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 ,最终“金钗雪里埋”相关,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8)

3、“范字”取名。 贾府是百年望族,子女取名是按祖上已排好的行辈次序、也就是“范字”来取名的。第一代宁国公与荣国公,一名贾演,一名贾源,是“水”字辈,他们的名中必须带有三点“水”。 第二代是“代”字辈,如贾代化、代善 、代儒、代修,“代”字居中。第三代是“文”字辈,他们名中右旁必须是“文”字,如贾敷、贾政、贾敬、贾赦、贾敏。第四代是“玉”字辈,“玉”在左旁,,如贾珍、贾琏、贾瑞、贾珠、贾环等。 贾宝玉本应单名,但却取了双字,是一个特例。 第五代是“草”字辈,都是“头上草” ,如贾蔷、贾蓉、贾芸、贾芹等人。这种取名可以男女同辈“范”一字,林黛玉之母贾敏即与其兄弟们一样取“文”字旁。 而“玉”辈中元、迎、探、惜四位小姐则“范”“春”字,这是古代女子取名称与男子不同之处,但符合古代取名通例。

古人对名字的避讳也很重视。林黛玉每念“敏”字时读作“密”,写“敏”字时要减一二笔,这是古代子女不能直呼父母名字,为父母避讳的例子。封建社会尤其重视皇帝名字的避讳,《红楼梦》早期抄本中就有遇到“玄”、“允”、“弘”等字,书写时以减笔书写的。因为清朝皇帝名字中有这些字,必须避讳。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9)

一部《红楼梦》,将中国人的取名的种种范例都有一定程度的介绍,可谓是一部“命名艺术大观”。这也说明曹雪芹在命名这方面确实具有非凡的造诣。

三、名字的伦理教化功能

封建社会起名常用 “范字”,即以 “姓+族辈+名”为主的家族式起名方式。贾府第一代名中带共同的偏旁 “氵”,象征贾府 “荣”“宁”兴盛之源,教后世子孙明辨世系,尊宗敬祖。第二代是 “代”, “代”意为更,更乃化、善、儒、修也,意为寻根留本,教人敦亲睦族、修身齐家。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10)

第三代是 “攴”字, “攴”意为小击,如贾 “敷”、贾 “政”、贾“敬”、贾 “赦”、贾 “敏”。“攴”本为承前启后,教人教化子孙,但由于从 “攴”,又潜含讽刺意味,身不修何以齐其家。第四代是 “玉”,表示三代人的权、财、势累积下的家族底蕴。 “玉”本为石之美,有五德,用在贾珍、贾琏、贾瑞、贾环等人身上,更衬出贾家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第五代是 “草”,都是 “头上草”,第四代之 “玉”和第五代之 “草”形成鲜明对比,以”宝”之贵和 “草”之贱的对比,象征着贾家从极盛到极衰的显著落差,符合“物极必反”的规律。

《红楼梦》中贾府四春,以元、迎、探、惜春命名,法春之时序及用事之先后来排名字,源自重人伦的命名思想。这种序长幼之法,目的是维护宗法家族的纲常伦理,且男女皆适用。 “伦”为同族之人的条理、顺序。宗法伦理有兼自然血缘与文明等级的双重特征,视五伦为基本,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父子关系,还有祖先崇拜的文化基因,使论资排辈成为人伦日用之中转相增益的礼仪节文,是农耕文明下文化认同中祖先崇拜基因的产物。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11)

中国人不仅有姓名之别 ,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字、号。相对于姓名而言,字、号可自己选定,比如笔名。它能较为自由地反映名主的文化意涵与个性气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表现其人生追求和处世哲学。

贾宝玉有许多别号,其中“怡红公子”,取自他 “悦红” (喜欢女孩儿)的秉性;“绛洞花主”,不仅缘自他与 “绛珠仙草”的感情,还符合 “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核心思想; “富贵闲人”符合宝玉身为世俗贵族,心却游走于功名利禄之外的特点,暗责宝玉不务仕途之正业,整日 “护花”。

李纨字宫裁,号 “稻香老农”, “宫”可通 “官”,暗示其出身于名宦之家,恪守 “无才便是德”的礼法,终日营于女红; “宫”为五刑之一,暗合李纨的青春守寡;“宫”又可通 “躬”,与别号 “稻香老农”一道反映出农耕文明下耕读传家的传统家风。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12)

《红楼梦》中还有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警幻仙姑等神仙,其名无一不是暗示了世上的富贵荣华、生死荣辱不过黄粱一梦,反映了佛教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空观与道家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有无思想,表达了曹公对现实社会奢侈淫靡景象的清醒认识,并且预示了封建社会 “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终将消亡的历史命运。

四、《红楼梦》人物名、字的艺术价值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取号,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再现中国姓名、字号的格局、模式、方法,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姓名之学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趋向。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13)

《红楼梦》以姓名字号隐喻人物的形象性格、命运,表现了作者的爱憎褒贬观念,那些优美、新颖、典雅、含蓄、响亮的字词来组合姓名字号,不仅富有色彩感、节律感 ,而且具有深沉的美感 ,是构成小说整体艺术成就的一部分。

《红楼梦》人物姓名字号,充分运用了组词法、提炼法、谐音法、附着法、析字法,达到形、音、义三者有机结合。这也是《红楼梦》成为“旷世奇书”的一个例证。

红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问,它不完全用严格的逻辑推理,如归纳或演绎的方法,也不完全用验证的方法来研究。它是非科学的,我们无法把它限制在文艺学、小说学、文体学等学科之内,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一种感悟,一种趣味,一种直观、联想、推测或想象。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提炼谐音附着)(14)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命定跟清代取名规范有着很大关系。 探讨这其中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红楼梦》人物姓名命定的缘由。 姓名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 一个姓名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人或家族的符号,更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这种传统的思想,才能对小说中姓名背后的意蕴有所把握。 由《红楼梦》中的人名,也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思想性情和审美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