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网1月22日电(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徐祝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1米长黄鱼?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米长黄鱼(放大黄鱼一条生路)

1米长黄鱼

来源: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1月22日电(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徐祝君)

近日,一渔民在东海165海区一网捕获2450公斤野生大黄鱼,最终以957万元成交的消息、视频在朋友圈不断刷屏,成为这几天的热点新闻。

一网就有2450公斤的野生大黄鱼,大部分都是1公斤重的,最大的有2公斤多。这是曾经因过度捕捞而濒临绝迹的东海大黄鱼,在沿海省市多年不断开展增殖放流、建设海洋牧场下资源得以修复了吗?

这两天一直在关注这个新闻的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首席专家严小军,根据连续两年都在冬季时刻且基本在同一渔区采捕到吨级规模大黄鱼的情况,提出初步判定,大黄鱼自然资源群体有明显恢复迹象,而这一海区很可能已成为一个大黄鱼的越冬场。

“去165海区捞金;这几天,渔民都去捞大黄鱼去了……”渔民丰收的背后,是业内人士深深的担忧,“刚有点恢复,恐怕又要被‘整锅’捕钓”。

“时隔半个世纪,在各方努力下,大黄鱼资源好不容易有所恢复。”看到这些新闻和信息,正在参加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刘博文委员不无担忧地表示。

来自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的刘博文一直关注着舟山大黄鱼资源的修复。“鱼汛信息是传得很快的。相比以前,现在通信更发达了,捕捞技术更先进了,舟山大黄鱼旺发的消息一传开,高强度捕捞是不可避免的。”刘博文说,从象山船捕上来的大黄鱼看,多是500克至1000克的大黄鱼亲鱼,这对资源恢复极为不利。

“在如今没有摸清大黄鱼家底的情况下,这种高强度捕捞不可取,如果一拥而上,大黄鱼越冬场又将面临被‘一锅端’的危险。”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研究室副主任蒋日进直言不讳,“我们正在想办法拿到此次象山船捕获的165海区的大黄鱼标本,通过实验进一步搞清来龙去脉,摸清资源恢复情况。”

渔民的增收要保证,但大黄鱼越冬场的保护也是刻不容缓。“我们呼吁海洋渔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紧急行动起来,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阻止野蛮捕钓行为,保卫165海区越冬大黄鱼。政府及管理部门应尽早启动地方立法,将这一核心区域划入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从法律层面保护大黄鱼资源。”刘博文说,“舆论宣传很重要,这样才能保护大黄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限额制、配额制捕捞,成为众多专家共同呼声。据了解,《“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优化调整近海捕捞,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优化捕捞作业结构,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实施重要经济鱼类最小可捕标准及幼鱼比例管理,发展负责任捕捞,向市场提供合法合规的捕捞水产品。

在一片叫好和忧心中,舟山首部地方性法规——《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正在进行新一轮修正,将对特别保护区内的捕捞、海钓将作出明确规定。

本文来自【人民政协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