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晋献公死后,公子重耳(晋文公)被赶出了晋国,先锋营首领介子推等大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介子推的故事大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介子推的故事大概(春秋介子推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大概

春秋时代,晋献公死后,公子重耳(晋文公)被赶出了晋国,先锋营首领介子推等大臣

忠心耿耿跟随重耳、在国外流亡长达19年。在最困苦的情况下,重耳流亡到卫国,饥不能行,介子推偷偷地进到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制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送给重耳。重耳感动得泪如雨下,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公元前636年秋,重耳返回晋国继承王位。介子推为了国家的复兴,不计较个人得失,功成身退。有的大臣鼓动介子推去找晋文公争功要官,介子推回答说:“我宁愿终身当平民,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介子推一直待在家里侍奉老母亲。介子推的邻居解张为他鸣不平,写了一首《龙蛇歌》贴在晋都宫门。晋文公省悟过来,十分悔恨,命令全国上下都寻找介子推。后来晋文公得知介子推隐居绵编山,立即带领大臣登山寻找。绵山雄伟高大、雀陡洞幽、沟壑纵横,深谷野岭,树林又茂密,尽管兵士大臣不商寻找呼碱,也不见介子推的踪影。这时有的大臣献计说:“三面点火,留下一方,让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出山来。”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思村片刻便下令士兵将谷内的干草树木点燃。当时正值清明节期,绵山顶上的风很大,火越烧越旺,一直燃烧了三天三夜,但仍不见介子推的踪迹。

晋文公派人再次登山寻找,只从山崖的岩洞中找到半张破草席。晋文公接过草席细看,只见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

正是因为这种朴实、面对名利不动坚守的品格,中国的很多评论都将介子推和屈原相

提并论,提出了“南有屈原、北有介子”的说法。介子推性情耿直、文武兼备,虽然有获

得显赫官位的机会,却宁愿功成身退守住内心的道德坚守,崇尚以道德、忠孝、仁义教

天下。他这种淡泊名利、不求厚禄的品格,成为千古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