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卜娣娣近日,在家中观看了电影《妈妈》,看到了一位85岁的母亲是如何独自照顾65岁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儿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残忍的慈悲它会让你丧失所有,但是却留下了最纯粹的爱妈妈,是一个称呼,也是一种身份,更像是一个印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遗忘中走向终点的过程但幸而有爱,能抵御病痛,抵御时间,也能抵御遗忘,成为滋养我们一生的源泉,她让我们明白无论何时妈妈一直都在、无论你怎么样,妈妈都爱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电影妈妈豆瓣观影?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影妈妈豆瓣观影(电影妈妈观感)

电影妈妈豆瓣观影

文 | 卜娣娣

近日,在家中观看了电影《妈妈!》,看到了一位85岁的母亲是如何独自照顾65岁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儿。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残忍的慈悲。它会让你丧失所有,但是却留下了最纯粹的爱。妈妈,是一个称呼,也是一种身份,更像是一个印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遗忘中走向终点的过程。但幸而有爱,能抵御病痛,抵御时间,也能抵御遗忘,成为滋养我们一生的源泉,她让我们明白无论何时妈妈一直都在、无论你怎么样,妈妈都爱你。

预告以一场母女促膝的对话戏作为开篇,温暖灯光下,已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儿对眼前“陌生”的妈妈说出自己的秘密—只要打三个响指,便是“我爱你”的意思。即使记忆已被病症抹去,也不会使她忘记和妈妈的暗号。对于阿尔兹海默病的患者而言,遗忘的次序,就是爱的次序。它揭示了什么是这个人内心中最为珍贵的东西。85岁的妈妈在知道女儿患病的那一刻无比的懊恼和自责。但接着,她很快就振作精神,为照顾65岁患病女儿重新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她开始锻炼身体,学习做菜,认真做菜,并认真的告诉女儿:“我要给你做个好榜样”,因为“保护幼崽是天性,我会保护好我自己的小孩。”

小小的院落里四季更迭,妈妈的陪伴让女儿渐渐摆脱内心的阴霾,展开笑颜,让人心中暖意涌动。她们端坐于餐桌旁,各自拿手指划过蜡烛的火苗三下,那是她们用独有的方式向对方说出那句不轻易言表的“我爱你”,也是一直延续的家庭特别仪式。随着病情的恶化,一向庄重的女儿逐渐变得喜怒不定,时而戴着幼年的发卡流露出稚嫩天真的笑容,时而拦在母亲身前警惕地望向窗外,时而把母亲认作陌生人奚落,而不曾改变的是妈妈对好好照顾女儿的坚守。在漫长的病程中,女儿偶尔会短暂地清醒,她总会问:“我没有给你添麻烦吧?”妈妈却始终回答:“没有,你怎么样妈妈都爱你。”这句话一出来,我的眼泪就开了闸,这世间最好听的词语便是妈妈这个词。好电影就是让你产生共鸣,在某个镜头过眼的时候,就仿佛看见了自己。

三毛先生曾在书中这样写到自己的母亲:“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根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有时候,我们常常嫌弃自己的妈妈听不懂网络流行语,怨怪她不会用手机还得教,生气她为什么不能像朋友一样了解自己。可是,我们忘了,妈妈就是妈妈。我们忘了,妈妈也是少女,我们只看到她囿于厨房与爱,却不知她曾用青春追逐过诗与远方。我们只记得在厨房忙活的母亲、奶奶、外婆,炊烟似乎将她们的眉目熏得模糊,只剩一个为家人忙碌的身影。但是我们却忘记了,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妈妈才成为了妈妈。她最重要的身份,是她自己。

昨晚,我梦到了妈妈,在春日的繁花深处,她站在花树下大笑,头发灰白,脸上也有皱纹,却很好看。一转身自己却怎么也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回家的路,到处封堵,各种封堵……梦中我跑的很疲惫。梦中惊醒,拿起手机,已是午夜时分,心里酸楚太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想家了。梦醒了,那条回家的路虽有阻隔,但一定会一直在!

影片末尾的片花部分让我感触颇深,导演放上了她在短视频网站中持续关注的,一些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纪实影像。在那些影像资料中,很多老人年过半百,认不出来人,但只要在他面前提到“妈妈”这个词汇,依然还能够口齿不清的念叨出他们母亲的名字,依然还会呼喊“妈妈你在哪?”“妈妈我想你了。”看罢让人泪目。这个冬天,愿爱,能尽情流淌,愿爱,能生生不息。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