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到,近期热播、微博评分9.5分的电视剧《狂飙》,其导演徐纪周,在学生时代是个孤独自卑的胖子,是父母、同学眼中的“疯子”,是那个不被老师喜欢、不被同学接受的“异类”。

狂飙徐纪周专访(狂飙导演徐纪周)(1)

《狂飙》宣传海报

但正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和对所挚爱影视事业的坚持,才能披荆斩棘,一路逆袭,创作出《中国刑警》《打黑风暴》《狙击》《永不磨灭的番号》《狂飙》等众多经典作品,被冠以了“鬼才”导演的称号。

用“鬼才”二字形容,本身也说明观众对他的又爱又恨。他有鬼魅邪乎的一面,非常态逻辑的故事、自说自话的情节、甚至还有很多显然的粗糙纰漏。

可关键就在另一面的特立独行、极富个性,魅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学生时代不被认可

徐纪周曾经自述,“从小到大,我都是在一种巨大的耻辱感和异类感中活着的。”

他活生生就是王小波笔下的那只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从不在猪圈里待着,而是喜欢在街上四处游荡的特立独行的“猪”。

初中时期,徐纪周印象最深的画面:其他人在上课,他在教室外的窗户下面站着;老师站在讲台上,他的桌子挨着老师的讲台,面朝全班同学,看他们记着笔记。

考进中央戏剧学院后,因为不被老师认同,分数始终在及格线左右晃荡。交音乐音响小品作业时,班上同学都排通俗易懂的片段,他却执意选择排日本作家井上靖的《苍狼》。

老师说:你排我就给你不及格!他回:那我也要排。表演结束,靠另一位指导老师求情,这个作业才勉强给了60分。

有一次老师正在讲课:导演要在剧作家提供的剧本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他站起来:“老师,我觉得剧作家应该在导演的要求之下展开想象……”

“你放肆!”没等他说完,老师就打断了他。

那时导演系的教学理念是“导演必须是好演员”,在师生眼中,徐纪周压根就不会演戏。班上排大戏,他一般负责拉大幕,或者出演台词最少的匪兵丙。

狂飙徐纪周专访(狂飙导演徐纪周)(2)

徐纪周工作照

差点去居委会排大秧歌

二十年磨一剑,要有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坚持要达到目标的恒心。

在中戏毕业时,老师对他说,“我们看你文章写得不错,就招进来了,但直到今天我们都觉得,这是误招。”

“像你这样的,以后毕业能干吗?等着去居委会,给大爷大妈排大秧歌吧!”这是老师对他的评价。

徐纪周曾经很多次在这个行当里遭到拒绝,很多次因为格格不入的想法被粗暴打断和拒绝。但凭着对影视事业的挚爱,让他坚持下来。

毕业后,大多数同学去做话剧了,徐纪周毅然决然干起了影视,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同班同学如今仍在做导演的人,只有徐纪周和另外一个同学。

如果选择放弃,他真的有可能按老师给他的评语,去居委会给大爷大妈排大秧歌了,也就没有后来的人生狂飙!

导演生涯依然特立独行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一个很“独”的特征,看似另类,其实了不起,这个特征就是“特立独行”。

国家一级编剧沙叶新:最重要的把脑袋长在自己的脖子上。

徐纪周始终按照自己的脑袋所想,去拍自己内心认可的影视作品。他导演的大部分片子,主人公都放荡不羁,有一种桀骜劲儿,这是他自己的内心所向,也是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拍《杀虎口》时,徐纪周喊出:落俗套的演员请离开剧组。

《永不磨灭的番号》里一支由歪瓜裂枣组成的草根部队要证明身份,主角李大本事,充满小人物的诙谐、智慧和情怀,何尝没有徐纪周自己的影子?

《狂飙》上映后,他这样说道:“回过头来看,我认为之前自己所拍摄的全部作品都在为今天的《狂飙》而做打磨、做准备。‘一黑一白’一生的宿命纠缠,本就是我在学生时代萦绕脑海、最想讲的故事,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狂飙徐纪周专访(狂飙导演徐纪周)(3)

徐纪周生活照

自我蜕变:在妥协与坚持中找平衡

当然,干影视行想出来,都得抱着‘先投身后卖艺’的心态,先让市场知道你是谁,你才会有话语权。

徐纪周特立独行,但也深知一部商业剧,创作者必须要有迎合市场、揣摩观众的功利心态,所以不断在个人情怀与商业诉求之间,在艺术理想与大众品位之间不断寻找那个最佳的平衡点。

“商业基础永远放在最前面,文艺情怀还不能丢,每个戏都会有妥协,全妥协什么都不是,全坚持又什么都做不成,这是我的总结。所有的商业片导演一辈子都在干的事儿,就是找平衡点。”

给我们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细节,记者采访徐纪周时,他正在看《爱丽丝漫游仙境》,片子放到爱丽丝跟父亲对话那一段。

爱丽丝说:我看到了兔子,还有扑克牌,爸爸我是不是一个疯子?

爸爸说:也许你是一个疯子,但是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所有最棒的人,都这样!

在现实生活中,或有意无意,很多人总是在掩饰自己的本色本性,很容易被别人所左右,被别人所改变。

而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是特立独行的,他们敢于做自己、坚持做自己,保持独一无二的本色,始终在走自己的路,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用一句流行语说,就是“不做下一个谁,只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