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本课通过三个子目(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讲述了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贸易、金融的变化

2.难点: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1)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示意图。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什么现象?对!贸易和金融的新发展。那么,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学习探索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①时间:20世纪初。

②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③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特点: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犹存。

②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③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3)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条件: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现代科技的进步。

②结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多个部门的生产效率。

③消极影响: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4)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2)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

(4)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

(5)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6)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学习探索

(1)苏联

①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5)

②此后,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6)

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

(2)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发展中国家

①条件:二战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②特点: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③趋势:20世纪70年代前期后,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和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如何?中国对世界经济有何贡献?

学习探索

(1)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时,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新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何意义?

学习探索

(1)背景: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们生活困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7)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8)

(2)过程: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意义:各缔约国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使生活成本不断下降,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迅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新的贸易形式有哪些?有何意义?

学习探索

形式: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9)

意义:电子商务兴起后,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利用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合作探究

探究二 20世纪国际贸易的新亮点

材料 关贸总协定在促进与捍卫世界贸易多数领域自由化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关税的不断削减,使世界贸易在20世纪50—60年代保持年均大约8%的增长率,超过了同期世界生产的增长。从法律角度看,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法历史上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多边协定,它用法律形式提供了一整套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其确立的众多原则被世界贸易组织所继承与发展。

——摘编自余敏友《论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贸总协定的历史贡献,并分析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提示:贡献: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向体系化、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向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奠定基础;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增长。

关系: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世界贸易组织是关贸总协定的继承与发展。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哪些国际金融机构?有何主要职能?

学习探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10)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前者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其主要业务活动是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后者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其成立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有哪些?有何表现?

学习探索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11)

表现: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如何?

学习探索

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是如何日益普及的?

学习探索

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

学习探索

(1)积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种国际金融服务产品的推出,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消费。

(2)消极:日益复杂、快捷的金融产品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合作探究

探究三 20世纪金融领域的新变化

材料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

——摘编自《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并概括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货币形态和汇率机制上的变化。

提示:表现: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变化:货币形态:从黄金货币化到黄金非货币化;汇率机制: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

探究四 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

(1)手工工场时期,荷兰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聚集度和辐射力,逐渐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制度的改良和荷兰制度的衰退,19世纪初,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3)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实力衰退,而美国的实力迅速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确立。

【课堂小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