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有名气的风景区(南平廊桥之建瓯)(1)

步月桥 建瓯市境内现有各种木厝桥32座,惟吉阳玉溪步月桥独领风骚,久负盛名。步月桥是当地吉阳镇通往大夫、圭历、巧溪、张坑山区行政村的交通枢纽,是闽北现存最长、净跨度最大、伸臂木梁结构的木厝桥。 据史料记载,明正德十四年(1520年),由吉阳玉溪葛氏五世祖万宗公首捐建造了步月桥,后几经修缮,至1998年,在建瓯历经二百年一遇的“6·22”特大洪水肆虐下,玉溪河堤岸坍塌,步月桥危在旦夕,后于次年修复,成为人民群众纪念抗洪救灾的一座丰碑。 步月桥全长127.5米,宽6.05米,大桥上木厝42间均为瓦盖遮顶,桥中央主间有一尊栩栩如生的观世音菩萨木雕。 步月桥精湛的筑桥工艺令人赞叹。该桥与它桥的不同之处在于,整座大桥找不到一钉一铆,所有材料都是用本地上乘的杉木制成,上下纵横交错的木构件都凿榫无误地紧密衔接,气势恢宏,造型古朴,线条粗犷,结构严谨。现桥基是改用青岗岩水泥嵌砌成伏牛状。两拱结构是用30公分以上圆桶杉木井字垒成,桥面由沙石铺设青砖改成水泥路面,桥的两头增设女儿墙,起加固作用。 每逢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吉阳与玉溪两村村民,怀着丰收喜悦的心情,到步月桥送、摘灯笼。灯笼分红、白两色,红的象征吉祥生财,白的象征平安添丁。取灯笼者,不论红白,必须在次年的当晚“以一还十”地把灯笼送挂到步月桥,好让这一传统文化民俗传承下去。 2019年1月31日,福建省建瓯市步月桥毁于大火之中。

建瓯有名气的风景区(南平廊桥之建瓯)(2)

德胜桥 德胜桥又名胜桥,坐落于迪口镇郑魏村山脚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3年),横跨吉溪。传说此桥因侵犯霞庄山界之木而引起纠纷,双方告状达五年之久,案终,郑魏得胜,故名德胜桥。

建瓯有名气的风景区(南平廊桥之建瓯)(3)

后建桥 位于迪口镇可建村深溪自然村,桥长跨30多米,宽4米多,始建大清光绪年间,1976年农历12月,该桥由各界人士捐资修建,该桥12拼,共52个柱,桥中央有佛龛,供奉佛。 后建桥

建瓯有名气的风景区(南平廊桥之建瓯)(4)

仙恩桥 仙恩桥又名马桥,坐落于迪口镇郑魏村头山脚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32米,宽4米,横跨吉溪,桥内柱梁保存尚好。

建瓯有名气的风景区(南平廊桥之建瓯)(5)

接龙桥 接龙桥坐落于迪口镇龙北溪村尾约半里,始建于公元1917年,长46米,宽4米,横跨吉溪,此桥接地横梁,拱扶两岸,为境内尚存最完好的厝桥,相传此桥建成时,曾有一为屠业三年者,肩担全头猪肉及屠宰利器,路过此桥,忽而弃屠,旋将肩担之肉及利器,俱抛于桥下,此事感动天地神明,遂赐其佛座,镇守此桥。

建瓯有名气的风景区(南平廊桥之建瓯)(6)

兴龙桥 该桥始建无从考证,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清道光四年(1824年)再重建,该桥长35.1米、宽5米,12拼,48个柱,桥中央和桥两头都有佛龛。

建瓯有名气的风景区(南平廊桥之建瓯)(7)

厝桥,是我国闽北古代桥梁建筑的一大奇观。厝桥是集过往行走、农副运输、休闲游玩、集会议事于一体的古老建筑。尤其在道路不发达的古代,厝桥就更显其黄金通道的地位。

厝桥建设乃建瓯市迪口镇的一大特色。据老人回忆,旧时仅迪口镇厝桥就多达三十几座,现存比较完整的古厝桥还有10来座,其余有的荒废,有的改成公路桥,有的有桥无厝。旧时所建厝桥多以大杉木相架,上铺厚木板再铺砖石,用古建筑的方式建上桥厝,五彩飞楹,古色古香,桥内供奉佛念龛。现时建的厝桥多为石头拱桥,上建桥厝,但建筑风格比古厝桥相差甚远,厝桥多建在村中或村头村尾,既是交通要道、风景名胜,又是人们乘凉歇息活动场所。

(本版文字由郑运魁整理,图片由南平市文旅局提供)

来源:闽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