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2095,一个热爱生活的创作者。土生土长的昌平人,生活稳定,怀旧,喜欢分享美食、郊游,生活感悟。 欢迎关注我,我的创作方向是“发现生活的美好,体悟平凡的快乐”。
一个字认识北京的话,非【您】字莫属了。北京人说您,绝对是从小就教育,小孩子如果说 错了,大人会一遍遍纠正,直到成为习惯。除了您还有另外相关的两个字,这两个字一般不 不太强调,听多了自然也就会了。但书面见得比较少,甚至wan字都打不出来(图是我P的)。但我日常还在用,不知现在用的人还多不多。
用心感受
关于这三个字,我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下我的感受和用法。(有的用法,不知是不是昌平地方音,昌平音和北京官话还有些差别)
一、先来说用法:1、【您】这个字虽然常见,但大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主要是北京地区在说。除了二声,日常还会用到三声。我们从小到大,跟长辈、不太熟的平辈、同龄以上的陌生人说话都是用“您”替代“你”。
三声,主要是日常说“您们”时。如:“爸妈,下雨了,您(3)们住这儿吧”。如果是对一个人,就会说“爸,下雨了,您(2)住这儿吧”。
2、【wan】(打不出)wan看字就知道替代的是“我”字。我家孩子现在约小伙伴还是说“走,上wan家玩去”。出去串门临走会说,“您忙着,wan们先走了”。
3、【怹】“叫怹们了,怹们不去”,“怹仨,先走了”。怹这个字,单独定向指“他”的时候,倒好像用得不多。
二、再来谈感受这三个字单看不觉得,但放在一起特点就比较明显了。三个字都是对应的字下加个心。ni、wo、ta 单韵母结尾,nin、wan、tan双韵母,鼻音收尾。这种发音语言学上肯定有说法,咱不太懂,但可以感受下这两种发音。单韵母的气势明显更足。双韵母鼻音收尾的方式,给人一种声音想大声发出来,又把气场压回去了,类似大气不敢出的感觉。从受者的感受,就会更舒服些,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这几个字是敬语的原因。
怎么想起这个来了?是因为最近的视频下有一个评论。孩子让我逮蚂蚱给他,说的是:“爸,要不您把他捏住,您给我”。评论“北京小孩嘴真甜”,平时习惯了也不觉得。但想想孩子要是真把这句话,说成“爸,要不你把他捏住,你给我”,我怕是有削他的冲动,哪有跟长辈这么说话的?
这三个字既然下面加了心,说明心里有你、我、他,表达出来就比较委婉,不会显得很生硬。您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