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致远号被确认的新闻唤起了大家对于北洋水师和甲午海战的记忆,那么在影视剧中,是怎样描绘刻画这段历史的呢?

第一部讲述北洋舰队的影视作品应该是1962年上映的一部名为《甲午风云》的电影,该片由林农导演,李默然主演,以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生动再现了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尤其是李默然塑造的邓世昌,在最后一刻驾驶军舰撞向敌人,最后人狗共沉大海的场景更成为一代最深刻的记忆。包括小编在内,很多观众都是通过这部电影第一次了解到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

致远舰历史(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是如何被影视剧表现出来的)(1)

说起甲午战争,也不得不提到一位名叫冯小宁的导演。他于1990年开始涉入电影编导工作,先后推出两部引起热议的影片《战争子午线》和《大气层消失》。1996年的《红河谷》、1999年的《黄河绝恋》成为他在影坛上的经典作品。但在此之前,1992年,他就编写、拍摄了一部12集的电视剧《北洋水师》,该剧由陈宝国、陈道明、葛优、滕汝骏主演,该剧基本延续《甲午风云》的风格,由陈宝国和陈道明分别饰演邓世昌和伊东祐亨,同样也成为电视剧史上的优秀作品,并获得“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冯小宁并没有至此停歇,2012年他又拍摄了一部由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虽然从电影角度上看,这个电影缺少娱乐性,视听效果也很简单,难以跟时下大片媲美,但从中依旧能看到冯小宁导演向历史和民族英雄致敬的情怀——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次拍摄北洋水师的导演。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如果想直接了解致远舰,那非上述三部作品莫属。

致远舰历史(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是如何被影视剧表现出来的)(2)

(《甲午大海战》 剧照)

反映甲午海战最新的一部影视作品名叫《铁甲舰上的男人们》,该片齐星编剧并执导,徐佳、李乃文、赵春羊领衔主演,2015年4月21日在央视八套播出。与上述几部作品不同的是,这部作品聚焦的是当时“定远”舰上的普通水兵,通过他们的传奇命运,反映无所畏惧、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

《铁甲舰上的男人们》较以往的北洋水师题材电影和电视剧有所突破,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历史人物转向了虚构的普通人物,做到了“兵”与“将”的双轨并重,让将领的谋定指挥与水兵的浴血奋战相辅相成,显得智与勇两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循史实重现甲午海战的悲壮与惨烈,也充分普通士兵的爱恨情仇,然电视剧更富有看点。这也是时下传奇和历史剧较为善于使用的一种类型。

致远舰历史(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是如何被影视剧表现出来的)(3)

(《铁甲舰上的男人们》 剧照)

然而,如何拿捏史实的大气和虚构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让两者有机结合却是这一类作品处理时的一大难点。《亮剑》、《雪豹》等题材属于处理较好的,而《铁甲舰上的男人们》却显然没有在这两者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定位为古装版的“士兵突击”让这个电视剧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电视剧的开场过于幽默的风格瓦解了观众对于这段严肃历史的记忆,中段的谍战和军营生活在前后两个部分中没有起到连接作用。三个性格迥异的男人成长史和他们的形象难以既无法成为那个时代北洋舰队下层军官士兵的典型形象,也无法看到这个形象对于现实的意义。特别是李文章与前川裕美的情感线严重扰乱了故事整个基调。整个片子,直到后半段(33集以后),才真正回归主题,但前半段的叙事并没有为后半段奠定基础,整个故事也看不到对于北洋舰队历史的解读。实质上,总体看来这部作品还不如直接去写历史的早期三部作品。

致远舰历史(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是如何被影视剧表现出来的)(4)

(《铁甲舰上的男人们》 剧照)

除去这四部直接描写北洋舰队的作品外,还有很多涉及清末史的影视剧正面或涉及过北洋舰队及甲午战争。在其中,小编只推荐一部,便是《走向共和》(1-11集)。虽然其中有些史料和观点未必严谨完整,甚至有些偏颇,但是想要通过影视剧这种形式了解北洋舰队和甲午战争,那非这部作品莫属。而这部作品也反映了我国影视艺术家对于这段历史的真正解读,迄今为止,尚无出其右者。

致远舰历史(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是如何被影视剧表现出来的)(5)

(《走向共和》 剧照)

看完我们自己的,再来看看对手日本的。由于小编没有系统研究过日剧,所以在涉猎的知名日剧中,与北洋舰队的作品,唯一留下印象的是《坂上之云》。该剧改编自司马辽太郎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为背景,用“坂上之云”折射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追赶西方列强,国力不断增强的情景。

从创作手法比照2009年的《坂上之云》(小说是1972年)和2014年的《铁甲舰上的男人们》,不难发现这两部作品有个共同点,都是从小人物出发,都是塑造了三个兄弟。但是同样的三兄弟,《坂上之云》却很好的将三人命运与历史做了很好的结合:对好古的骑兵,真之的海军战术研究,和子规对于日本短诗、现代散文改革运动从三个层面全面展现那个时代日本人的改革风貌,为后面的故事打下基础。在子规逝世后,集中在秋山兄弟关连至深的日俄战争,有机整合进了玉源太郎、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等日军名将。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甲午战争,借东乡之口,说出日本人采用的策略是:“战争”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器”的论断。当日本人总结侵略战争胜利原因时,却进行:胜利不是来自日本的“英勇”,而是来自清国的“软弱”的反思。虽然纵观全局,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和事件有很多错误,但一部影视剧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十分难得的。

致远舰历史(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是如何被影视剧表现出来的)(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人能用心开掘那段历史,难道我们还不如他们吗?这里知心希望我们的影视剧创作者们,也能静下心来,钻研史料,苦练技法,能像历史学家一样孜孜不倦的去寻找那段历史和记忆,不要让北洋水师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精神石沉大海,要在以往作品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基础上,创作出比《坂上之云》要好的影视作品。唯有此,我们才能真正让国人和世界永远铭记那段历史,才能不辜负那些牺牲了官兵们。

致远舰历史(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是如何被影视剧表现出来的)(7)

(《铁甲舰上的男人们》 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