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电影经典战役:陈毅为电影渡江侦察记做了些什么(1)

《渡江侦察记》剧照

建国初期,陈毅从上海到北京开会,毛主席邀陈毅观看电影《南征北战》。陈毅边看边听毛主席对影片的评论。后来,作家沈默君向陈毅打听毛主席对《南征北战》的意见。陈毅将毛主席肯定《南征北战》的意见都说了,同时,也说了毛主席的一点看法,就是“缺乏故事性”。于是,沈默君立志要写一部故事性强的电影。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为了有准备、有把握地赢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9兵团27军党委,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在我军渡江之前派一支部队先遣渡江的指示,抽调了三百多名精明强干的战士,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先遣渡江大队在地方党的组织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积极开展敌后侦察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侦察到敌人江防部署、兵力调动、编制装备、作战能力、炮兵阵地、舰艇活动等情报,并迅速报告给江北军部。1949年8月4日,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在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代表所作的报告中,讲到这次先遣渡江侦察时说:“我们曾开过江去一支部队,埋伏了10天,敌人还不知道。这功劳应归功于皖南地方党和游击队的紧密配合。所以说,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是真理。”

沈默君接到渡江先遣大队真人真事这份材料后,很感兴趣。加上毛主席看了《南征北战》后说“缺乏故事性”,他想,渡江侦察是故事性很强的,如果拍成电影一定会很受观众欢迎。于是,他开始投入了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创作。

沈默君三下皖南,搜集材料,并访问了27军侦察科科长兼先遣大队副队长慕思荣。作为当事人,慕思荣跟沈默君谈了近两个月的侦察故事。沈默君将渡江先遣大队改成一个班,这样可以集中人物,突出人物性格。不久,拟就了初稿。剧本在情节设置上,依据惊险片的特点,险情迭出,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同时又成功地塑造了李连长、吴老贵、小马等形象,对敌情报处长的刻画也有一定深度。

1952年秋,陈毅在杭州开会,时任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处长的著名剧作家宋之的特地从北京赶来,将电影文学剧本《渡江侦察记》呈陈毅审查。陈毅接过剧本就在会议间隙看起来。看过就谈,不推不拖。他对宋之的说:“这个剧本比上个(即《南征北战》)有进步,有故事性,情节还有趣,语言还要得。可是,我觉得意义不大,我劝作者重新写一个。拍一部电影很花钱,最好拍一些意义深刻的剧本。”

陈毅的一点看法,等于否定了剧本《渡江侦察记》。

 二

凡是有创作电影剧本实践的同志,都有深切的体会,写一个电影剧本,往往要比写一部小说所付出的劳动艰巨。三易其稿、七易其稿,都是普遍的。有的剧本改了又改,要无休止地改下去。所以,要尊重作者的劳动。

陈毅在这个问题上是很注意的。当他回到上海,了解到剧本的创作已历时一年的情况后,连夜把沈默君和宋之的找去,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很对不起,我收回昨天在杭州跟宋之的同志讲的意见。花一年的时间写的作品,很不容易嘛!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是罪过。我这个司令员还有点官僚主义,没有调查研究就发言,太主观了。不要见怪。我判断你沈默君昨天晚上没睡好觉,肚皮里在打官司,说我这个司令员刀下太不留情了,三言两语就把剧本枪决了!”

当时,夜已深了。陈毅不顾疲劳,详细地对剧本提了意见。他说:“这个剧本中怎么一个女的都没有?地球上一半人是妇女,生活中天天有妇女存在。中国历史上哪一次革命运动没有妇女参加?红娘子、秋瑾、赵一曼、刘胡兰都是女的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女同志参加革命何止百万,她们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很不小。电影中应反映她们在艰苦的革命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陈毅谈意见的时候,胸怀坦荡,以理服人,所以自有一股巨大的熏陶力量。

在陈毅的指点下,沈默君把剧本中的男游击队长改写成女的。但又顾虑到这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举棋不定。于是,陈毅谈了一些18、19世纪中外古典名著,剖析给沈默君听。从《羊脂球》谈到《茶花女》,从《红楼梦》谈到《阴谋与爱情》。他说:“这些作品之所以不朽,不仅因为它们的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而且是因为它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的高明。有的是现实主义,有的是浪漫主义,有的是自然主义,但是都离不开浪漫主义。我们提倡革命的浪漫主义,也就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加革命的理想。游击队长完全可以是女的,而且要写得年轻可爱。文学是美学,艺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当然,首先是我们无产阶级灵魂的美,道德品质上的美,但形象也要美。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如果只写她的灵魂美,而形象却是丑陋不堪,那是不成的,是不是?”

后经了解,女游击队长符合历史的真实。当年,为便于开展侦察工作,皖南游击队专门挑选了四名女游击队员配合先遣渡江大队的工作。女游击队员有两个姓王,一个姓张,还有一个姓秦,都是20多岁,有两名还是共产党员。这四个人探情况、送情报、筹粮食,帮了大忙。沈默君写剧本时,感到每一个女游击队员的事迹都很好,可文学的东西又不能全写,最后,就把这四个人的事迹概括为一个人,取名叫“刘四姐”。

 三

《渡江侦察记》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故事影片。到北京送审样片时,周扬、罗荣桓等看完都称赞很好,没有提出伤筋动骨的意见。倒是有几位似乎懂行的大员提了大大小小几十条意见,认为有别于真实生活。

这时,陈毅发言了,他充满艺术家的魄力,毫不含糊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我看片子拍得很不错,它的戏让人感到满意,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有人说戏里谈恋爱的戏太多,主张删去点。我的看法相反,还要加点镜头丰富它,戏的结尾,还可以让气氛更浪漫一点。”他转过头对导演汤晓丹说,“导演在北京把修改方案拟出来,回上海把戏改好。不过,要保证春节在全国上映。”

陈毅感慨地说:“艺术更要讲民主、讲方式。你又不写文章,文章是人家一个字一个字写的,人家请你看,是尊重你。你硬要以首长自居,指手画脚,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瞎指挥,那不出乱子、闹笑话?一个作品好比厨师的一盘菜,四川人喜欢吃辣子,山西人喜欢吃酸,你叫厨师在一盘菜里怎么个整法?你们写文章的,也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要人云亦云,那就写不出好文章。”

1954年6月,故事片《渡江侦察记》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