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的天气形势复杂多变。3月份提前一个月入汛;4月份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强降水破记录;5月份龙舟水期间,高温黄色预警、暴雨橙色、暴雨红色预警、大风蓝色预警等各种预警信号应接不暇。

现在6月份,深圳气象台又宣布,25日降雨结束后,深圳进入了台风季。深圳市气象台预计后汛期属气象灾害偏重年景,影响台风强度强,出现台风叠加季风带来持续强降水的风险高,需重点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影响。

深圳台风实时路径直播(气象台预计有3个台风影响深圳)(1)

2017年8月23日。受台风“天鸽”影响,深圳市福田区大风大雨。一位市民顶着大风前进。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3月进入前汛期

暴雨频密、雨强超强、强对流多、区域差异显著

今年前汛期(3月5日-6月26日)深圳平均累计雨量907毫米,较近5年同期(863.7毫米)偏多5%,深汕特别合作区平均雨量雨量892.3毫米,同比减少5%。

而在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全市平均累计雨量398.6毫米,较近5年同期(323.2毫米)偏多23.3%,深汕特别合作区平均雨量279.2毫米,同比偏少43%。

深圳前汛期气候主要有4个特点,分别是暴雨频密、短时雨强超强、春季强对流多且强、龙舟水降水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暴雨的数据刷新历史纪录,共记录到17天局地暴雨以上降水,比近5年平均值多3天。

在短时雨强超强方面,深圳气象台分析,4月11日记录到短时极端强降水,半小时雨强刷新同期记录,5月23日最大小时雨量136.5毫米破历史记录。实际上,今年春季强对流多且强,春季共记录到5场飑线过程,期间记录到罕见8-10级短时大风。

气象台解释,強飑线天气是由多个雷暴单体排列线状的狭窄回波带、宽度约几至几十公里,长度几十至几百公里,维持时间可达4小时以上。飑线过境常伴有雷暴、暴雨、短时大风、冰雹,甚至龙卷等剧烈天气现象。在龙舟水期间,降水区域差异显著,雷雨大风猛烈。龙舟水雨量大值区主要出现在深圳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区,期间记录到罕见8-10级短时大风。

预计有3个台风将影响深圳

其中1-2个威力不输天鸽

现在进入后汛期,深圳气象台监测,2019年深圳后汛期台风影响有三个特点。

一是台风强度强,有1-2个严重影响,程度可能与2017年的“天鸽”台风相当;二是出现台风季风叠加带来持续强降水的风险高;三是影响台风个数正常或略偏少,将有5-6个台风进入500公里范围,3个左右给深圳带来风雨影响。首个影响深圳台风预计出现在7月上旬末期到中旬。预计后汛期累计雨量900-1100毫米,较常年偏多2成。深汕特别合作区有4-5个台风影响。

台风风险包括强风致灾、台风暴雨、风暴增水、伴随强对流天气等主要方面。预计今年台风的强风影响可能达到“天鸽”程度,最大阵风10-14级,“天鸽”期间超过2700棵树木和部分市政设施受损,包括28条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户外广告牌72处受损,交通设施、公共场馆、路灯受损,6位市民被风吹落的玻璃、铁板、脚手架、钢丝网等砸伤,2人重伤。因此,今年需谨防市政设施破坏,树木倒伏,高层建筑户外物品飞坠,港口码头设施、塔吊、棚架及户外广告、大跨度建筑及简易构建物解体等风险。船舶和海上作业平台要及时避风,谨防海上安全事故。

今年深圳降雨最强的台风可能达到2018年“艾云尼”的强度,这种台风移动缓慢且容易与季风叠加,为我市带来持续性强降水。“艾云尼”影响我市期间,全市连续三天记录到大暴雨及以上降水。过程期间,全市平均雨量305.2毫米,过程最大累计雨量568.9毫米, 全市累计共收到226处积水报告,积水最深达1.5m。

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无

全民总动员绷紧防灾减灾的弦

台风致灾性极高。据统计,1988年至2018年,深圳共有13次台风造成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共计70人,主要原因包括:工棚、围墙倒塌,船只沉没,广告牌、灯具坠落,施工坑地洪水或山泥冲泻致人死亡。

面对恶劣天气的自然灾害,气象台提醒广大深圳市民,“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希望广大市民能保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严肃对待每一场台风,及时了解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及时清理居家安全隐患,反映周围环境安全隐患,为城市迎战台风做好防灾减灾准备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密切关注台风、暴雨和防御指引信息,远离危房、简易工棚、挡土墙等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尽量到安全场所暂避,全民努力共同做好防范,维护好全社会的安全稳定。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