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这一天,是我结束在“静安养亲苑”社工部一个月暑假实习生活的日子。当离别我时,我与共事了一个月的大哥哥、大姐姐挥别,不再每天早起、冒着酷暑、走街串巷、上门服务的时候,我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脑海中却有很多东西挥之不去。

养老实训总结(一份大二学生的养老实习报告)(1)

■陪长辈聊天

我学的是师范专业,来实习之前,对家庭养老床位的概念一无所知,对长辈的生活状况也并不了解。在经过短暂培训之后,我被派到庐阳区的家庭养老床位项目服务组,服务对象是这个区的205位长辈。7月7日是我的第一次上门服务,任务是送轮椅,全天上门入户6家,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跑了一个星期,从事多样的服务,把我和另一名同事负责的服务对象都见了一面,最强烈的感受是“老年人的生活真叫不容易”。

有一对老人都已年过八旬,爷爷记忆不好,奶奶身体有病,儿女只能偶尔来照护,为了防止老人外出走失,或是防止外人干扰,常常把老人反锁在家中。我们上门见到这种情况,心里极不是滋味。还有很多是独居老人,行动方便一点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不方便的只能整天蜗居在家,想买点好吃的都成了困难。

在家庭床位的服务对象中,还有一些成员关系十分复杂的家庭,有的子女因为一些积怨跟父母不来往,有的长辈在中年时离异、老年时丧偶,之后又重新组合家庭,赡养责任、财产继承变得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晚年生活变得难上加难。有位爷爷自己有3个子女,十多年前丧偶后找了一个没有多少生活来源的老伴,如今老俩口身体都不好,医疗和生活的开销大,但爷爷的3个子女只愿意承担对父亲一人的赡养。爷爷想搬进养老院住,但又放不下老伴,家庭矛盾重重叠叠。

总之,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身体疾病、精神孤独、生活困难是不少老年人的共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到晚年的养老问题还会更加突出。合肥市政府从年初起开始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为老年人搞好兜底保障,使很多老人、很多家庭看到了希望。

养老实训总结(一份大二学生的养老实习报告)(2)

■为长辈安装护理床

试点所采用的是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我在服务过程中逐步知道了,这项工作由政府主导、社会养老机构承接、第三方专业机构监督评估,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开设养老床位,配置智能化和适老化设施器具,并根据个性化需求签订生活照料服务合同。

我在实习期过程中,一位奶奶亲口告诉了前几天发生在家中的令她后怕的事,她在灶头上热菜,接着去看电视,结果一锅菜烧成了焦炭,幸好装在厨房里的烟感报警器叫了,才反应过来,把火头关掉,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的火灾。奶奶不停地感谢政府的关心。静安养亲苑所负责的家庭床位,都根据老人生活需求的不同,提供了相应的智能床带、烟感、轮椅、助浴椅等服务设施,增加了老人生活中的安全感。这些智能设备终端有的直接连接到长辈亲属的手机上,随时随地能了解到情况,大大降低了老人的生活风险。

养老实训总结(一份大二学生的养老实习报告)(3)

■上门测量血压

住在荣事达小区的张奶奶是一个孤寡老人,知道有上门助老服务之后,每天早早地搬着椅子坐在门前等待,她说每天一个小时的聊天是她五六年没有享受过的快乐。王奶奶过着独居生活,子女只有中午来做饭、送饭时说上几句话,其它时间都无暇顾及。自从有了上门助老服务,王奶奶的愿望也实现了。像这样的长辈我见了很多,有的见我是新来的,一进门,就打开冰箱拿冰镇饮料、拿酸奶给我,笑盈盈地跟我说话。按照规定,社工是不能接受任何馈赠的,我一一谢绝了长辈的好意,但这种朴素的真挚的情感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养老实训总结(一份大二学生的养老实习报告)(4)

■为腿脚不便长辈送轮椅

养老实训总结(一份大二学生的养老实习报告)(5)

■静安社工团队部分合影

养老实训总结(一份大二学生的养老实习报告)(6)

■社工小分队上门家访了解需求

告别了在静安养亲苑社工部实习的时光,心有不舍,眼前浮现的还是可亲可爱的长辈,还是热情满满的静安社工。有时不禁思考养老所面临巨大压力问题,又恰似从刚刚起步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中、从我们每一次的入户服务单的记录中看到了前景,这种模式的养老服务已逐步产生托底、保底的功能,越来越多的长辈已开始由了解、认可向信任、信赖转变,未来必将有更大发展。假如将来我有了能力和条件,我愿意为养老服务事业尽献绵薄之力。

(实习生 安庆师范大学大二学生 陈俊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