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情人节档,《甜蜜蜜》即将全国公映,与内地观众甜蜜重逢。为此,时光网记者专访了该片导演陈可辛,陈导追忆往昔,畅谈了《甜蜜蜜》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以及这部影片给他带来的一切。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1)

陈可辛(右)在《甜蜜蜜》复映发布会上,主持人撒贝宁(左)自称该片粉丝

时光网特稿 一个20出头的女大学生激动地站起来,抢过话筒高喊了一声“我爱你,陈爸爸!”,整个礼堂轰动了,1000多双年轻的眼睛同时投向舞台,盯着台中间那个被称为“爸爸”的人。

陈可辛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他脸上凝固了一秒钟愕然,随后猛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迅速愉悦起来。他伸手把一绺发长挽到耳后,嘴角微微咧开,把笑容绷在了一个看起来含蓄的范围内,镜片后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傲娇。

那是在一个大学礼堂,陈可辛带着他的成名作《甜蜜蜜》来做试映,他想知道,这部19年前的电影,到底还能不能与如今的90后观众对话。更现实一点来讲,他也想知道,把这部修复过的电影拿出来,在今年的情人节做复映,还会不会有观众买账。

对如今的中国导演来说,能搏得90后的欢心,恐怕比得到任何金鸡、金马、金像奖的肯定都要有实际意义。90后是眼下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观众,某种意义上,得到他们,就得到了票房的天下。

更何况是陈可辛这么怕老的人。这么多年了,据说他一个月平均要换两副眼镜,手机永远要用最新款式,零下10度的天气,他只穿一条薄薄的9分裤,脚踩着年轻人追捧的New Balance球鞋。这个已年届五十的香港导演,一边用他的方式追赶着时髦,一边又不希望这世界变化太快,因为那样会使他怀疑,自己真的老了吗?

1996年问世的《甜蜜蜜》,曾获得第16届香港金像奖九项大奖,拿过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1997年美国《时代周刊》把这部电影评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这样的殊荣和地位,没有第二部华语爱情片可以相比。

而《甜蜜蜜》给陈可辛带来的,则是此后整整19年的荣耀和机遇。多年来,每一次他去任何场合,都有人来打听,谁是《甜蜜蜜》的导演。冯小刚十几年前第一次见到他,远远走过来就主动握手说,原来你就是陈可辛!韩国一个最大牌的监制听说他就是拍《甜蜜蜜》的人,立马站起来,深深鞠躬,满脸是敬意。

所以,尽管《甜蜜蜜》此前从来没有在内地上映过,所有人都欠陈可辛一张电影票,但他发自内心地说,“不用把票钱还我了,因为《甜蜜蜜》已经给了我太多”。

对80、70甚至60后观众来说,喜欢《甜蜜蜜》几乎是一种本能,你很难不被那种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的爱情所打动,近20年来的“北漂”潮,更让人对“港漂”李翘、黎小军充满了代入感,从本质上来说,他们的故事,说的就是那一代人自己的身世。

央视名嘴撒贝宁是《甜蜜蜜》的死忠粉,片子里所有的台词和桥段他都能倒背如流。李翘头一天晚上刚跟黎小军滚过床单,第二天在聚会里见到他,却能当着所有人的面来一句“友谊地久天长”,撒贝宁对此念念不忘。他说,这台词,惊天地泣鬼神。

但是,换作衣食无忧,伴着游戏、动漫、弹幕长大的90后,他们是不是还能和黎小军、李翘产生共鸣?跑路的豹哥在船上对李翘说的那句“傻女,现在立刻回家,洗个热水澡,明早起来,满街都是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会不会像当年触动70、80后一样,让这些20出头、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眼眶骤热、心头一酸?

陈可辛嘴上说无所谓,但他还是朝着90后的方向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比如不停地走进大学去做点映、见面,再拉上90后偶像鹿晗唱主题曲。即便不为票房,他也想做个试验,看看19年前曾感动我们的东西,还能不能再度抓住如今的年轻人。

这倒并不奇怪,多少电影人都想躺在90后的怀里撒娇,只是,要击中他们的痛点和泪点,也许并没有那么容易。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2)

《甜蜜蜜》复映剧照(左起张曼玉、杨恭如、黎明、曾志伟)

一一一一对话陈可辛一一一一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3)

19年来,《甜蜜蜜》已是陈可辛自己看过次数最多的一部作品

《甜蜜蜜》胜在顺从观众、“说人话”

Mtime:《甜蜜蜜》在很多大学做过点映,你观察过90后大学生的反应吗?

陈可辛:这个戏我20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的放映,它是我重看自己的电影次数最多的一部,也给很多年轻人看过。在一些电影节或者回顾展播放的时候,我总会早到半小时进场,和很多不同的观众一起看过无数次结尾,我很了解这个戏的节奏、传递的爱情观,我知道它和年轻人之间不会有代沟。

《甜蜜蜜》在美国、欧洲、韩国、泰国等很多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放映过,它也没有地域的隔膜,戏里面的情感都能够很好地传递,因为它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两个人从一个小地方去另一个大城市打拼,就跟现在的“北漂”是一个道理。

Mtime:但我发现,某些我们80后的哭点,却成了90后的笑点,比如豹哥在逃亡的船上跟李翘说的那番话,我们觉得很催泪,但90后大学生们却笑倒一大片。

陈可辛:其实19年前刚放映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笑,我也预料到了。因为豹哥当时说的一些话里,“例如我有很多老婆”,也是在调节气氛,希望当时的情绪不要太沉重。

Mtime:黎小军和小婷提离婚的时候说,“那是我的理想”,也有很多90后笑,为什么呢?

陈可辛:那个当年也有人笑。因为这句话显得这个男人很傻,你可能会觉得,神经病啊!为了你那么一个理想,你就害了人家,但是他真的就是那么想的。

其实我觉得在一种很凝重的情绪下,观众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去化解自己的纠结。包括《亲爱的》在清华大学放映的时候,最后那场法庭上的戏,也有很多人笑,当时赵薇和佟大为听到笑声,都说完了完了,这时候怎么能笑场。我说,笑就对了,这说明观众始终在跟随着你的戏。因为人生有很多时候,悲剧和喜剧是同时发生的。

Mtime:回想起来,《甜蜜蜜》19年来一直受欢迎,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陈可辛:我一直讲,其实这么多年来,《甜蜜蜜》这么受欢迎,因为它是好人好事,里面的人和故事,基本上都很顺从观众的意愿。它背后讲了一些深的东西,但是它基本上非常深入浅出,表面上很浅白,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城市的人,都能看得懂,这也是它为什么能经受这么多年的考验。

Mtime:深入浅出其实是很难。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导演想说的太深、太大,但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却是纠结、拧巴、做作、看不懂,这是为什么?

陈可辛:其实我本来就是一个深入浅出的导演,我不甘心拍很浅的东西,我的电影里肯定有一些人文关怀的视角和一些背后的深义。但我又算是一个“说人话”的导演,我的电影一向都是很贴近观众,不想把东西弄得太符号,说实话我也不看别人那些太符号化的电影,让我看,我也看不懂,我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比较直白。

Mtime:导演“说人话”那么难吗?这是天性使然,还是从商业市场中打磨出来的职业素养?

陈可辛:只能是天性,因为如果硬要去打磨,就等于是违反你的本性和直觉,违反你喜欢的东西。我不是违反,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观众。我不喜欢故弄玄虚的电影,也不喜欢那种“大”片,当你不是那种观众,你就自然不会拍那样的电影。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4)

陈可辛表示,《甜蜜蜜》是《日瓦戈医生》(下)那样的电影

Mtime: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大片可以称得上是深入浅出、说人话?

陈可辛:比如《卡萨布兰卡》,它其实也不是一个文艺片,而是大明星主演的、在好莱坞工业环境里拍给普通观众看的电影,当年它很卖座,也拿了奥斯卡,其实奥斯卡以前大部分的获奖影片都是这个路子,《飘》不是吗?《日瓦格医生》不是吗?

其实《甜蜜蜜》最像的就是《日瓦格医生》,但是《日瓦格医生》的格局更大、更史诗,但其实它也讲了爱情有很多障碍、也讲了婚外恋,它刚出来的时候,影评界是大骂的,觉得它太浅白,像电视剧,音乐也很狗血,所以高端的影评界是看不上它的,但是后来它变成了一部经典电影。我的本性就是喜欢这样的电影。

不过,你喜欢深入浅出,确实不代表你每一部戏都能做到深入浅出,因为每一部戏都需要一个平衡,深的诉求比较高,浅就浅不出来,在我的深入浅出里面,《甜蜜蜜》的浅出可能是最符合观众意愿的。

Mtime:那它符合你自己的意愿吗?

陈可辛:肯定符合,我拍的每一部电影都是我喜欢的、符合我意愿的,我没为了市场拍过我不喜欢的电影,就连被迫拍的《金枝玉叶2》我都没那么不喜欢。为什么每一次大家都说我很平衡,因为每一部我拍的都是我喜欢的电影,只要我喜欢,我就平衡了。

其实平衡商业和艺术,说白了就是平衡市场与个人,因为艺术就是个人的,每个人的艺术观都不一样,在我的角度,我就是平衡观众跟我个人的需求。当然因为市场跟观众都是靠猜的,你永远不知道观众要什么,甚至观众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你只能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是最稳定的。不管我怎么要去尊重跟讨好观众,我必须先讨好自己,如果我连自己都不能讨好,这个戏只会更没有灵魂。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5)

既严谨又任性的陈可辛导演

拍婚外情是一种任性

Mtime:如果说《甜蜜蜜》你顺从观众意愿的作品,那《投名状》和《武侠》算不算是很任性的作品?

陈可辛:其实《投名状》是特别不讨好观众的,包括《亲爱的》也是,因为它把人的黑白设置得没有那么明显,而一般的商业电影是会把是非、黑白写得非常明显。比如《投名状》,你说李连杰演的庞青云是好人是坏人?他也希望做一个好官,带出一些好的变革,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把兄弟杀了,无情无义,刘德华、金城武演的那些土匪响马,他们把情义看得很重,但他们为了兄弟结盟,就要野蛮地杀掉一个无辜的外人,哪怕是亲嫂子,他们进了一个村就抢劫强奸,但他们又是最忠义的一群人。那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个就违反了商业电影的规则,大家都懵了。

《甜蜜蜜》就没有那么极端的矛盾,它挖人性挖得也没有那么深,它就是讲爱情,本身不那么复杂。但它也有一点点我的小叛逆,我对完全传统的价值观是不太认同的,比如李翘和黎小军的感情,其实是一种婚外情,问题是,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你结婚后又喜欢上了另一个人怎么办?这种事情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还有,豹哥虽然对李翘有情有义,但他们是在半色情场所认识的,豹哥本身就是一个黑帮,也不确定他有没有老婆,所以也不是一个传统的婚姻关系。

Mtime:那怎么把把婚外情变得合理而且动人?

陈可辛:这里面是有窍门的。比如说我是先介绍张曼玉和黎明这一对,不是先介绍黎明和杨恭如,“小婷”一开始只是信里面的人物,所以观众对小婷没有代入感,他们不会希望黎明回去和小婷在一起,而是一门心思地希望黎明和张曼玉在一起。如果反过来,先介绍黎明和杨恭如,观众就会觉得张曼玉是闯入者、第三者,而黎明明明有了未婚妻为什么还要出去(搞)?这样就得不到观众的情感支持。所以这是一种讲故事的技巧。

而李翘和黎小军中间不停地几次遇到、分开,观众会跟着着急,这完全符合商业片的逻辑,也完全顺从观众的意愿,但如果它没有这些小细节、小聪明,比如米老鼠纹身那个设计,其实它就像个电视剧,只是因为它细节做得好,所以你不会觉得它是一个平庸的商业片。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6)

作为爱情片的《甜蜜蜜》,其中的两段感情其实都是“非正常类型”

Mtime:米老鼠这个细节算得上是神来之笔,当初是怎么想出来的?

陈可辛:米老鼠这个细节挺大胆的,我当时有点犹豫,因为这个其实很夸张,一个黑帮老大,在那些龙啊虎啊之间,居然纹了一个米老鼠,这个说出来可能觉得很浪漫,但拍出来非常容易笑场,画那个米老鼠的时候,我也是看了很久,很难想象那个情绪。但是就是那一线之差往往就是神来之笔,你不冒那个险,就得不到那么大的反响。这个还要看你前半部分的戏拍得怎么样,如果前面观众没有入戏,那这一个镜头出来,一下子就兵败如山倒,无法挽回。所以我只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个解释。

Mtime:有一回你说,假如给你机会重拍《甜蜜蜜》的结尾,你肯定不会让黎小军和李翘重逢,那么你想怎么拍这段感情的收场?

陈可辛:其实我还是有可能会这样拍。因为说白了,《甜蜜蜜》就是一部商业片,我前面玩也玩够了,作为导演,如果最后一刻还是非要拍黎明和张曼玉一拍两散、一辈子也不能重聚,也许会让人觉得很大胆很牛,但这实在太违背观众意愿了,我觉得这样去“玩”观众,没什么必要,再说了,我也不敢。

Mtime:如果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意愿,你会拍成什么样?

陈可辛:我还是觉得现在这个结尾OK。但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甜蜜蜜》的结尾并不是他们两个人相遇,而是在火车站那场前后呼应的戏。其实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结尾,而仅仅是让我拍他们两个人在街头相遇,我可能会不甘心,因为那样会显得很“行货”。真正让我觉得最妙的、自己最感动的,就是原来他们一早就碰到了,只是他们当时不知道,可这就是缘份。

这个开头和结尾是我们连剧本都没有的时候就定好了,就是要拍一个讲缘份的故事,一开始,他们就遇到,所以他们尽管经历了那么多,还是会在一起。说实话,很多人劝我拍《甜蜜蜜》的的续集,觉得这个品牌完全可以继续做下去,但我不想。

Mtime:拍续集又怎样,无非是柴米油盐、婚姻现实,人到中年的各种问题。

陈可辛:对啊,这又有什么可拍的呢?无非就是讲男女婚姻里面发生的故事,就像当年我唯一拍的一部续集《金枝玉叶2》,那是在公司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不得已才拍的。结果就变成第一部是讲了一个童话,但第二部却去解构那个童话,非常违背观众的意愿,所以《金枝玉叶2》和《武侠》可能是我最不讨观众喜欢的两部电影 。

为什么年轻人永远会输给老男人?

Mtime:豹哥和李翘那种感情,你觉得算是爱情吗?

陈可辛:爱情有很多种,你看过《卡萨布兰卡》就知道,和亨弗莱·鲍嘉对英格丽·褒曼的感情一样,豹哥对李翘的好,绝对也是一种爱情。年纪大的男人,和年轻的女人在一起,其实完全没有妒忌、小气的权力,他只能顺从她,这种难道就不是爱情吗?而且我告诉你,大部分女人,都会死在这种大叔的手里,我当时站在黎小军的角度想,为什么我们永远会输给老男人,因为这种老男人才真正懂得怎么去宠爱女人,而年轻男人总是小气、妒忌,会让女人觉得,这些小孩子好烦。其实包括《甜蜜蜜》和《如果·爱》在内,这两部戏都有《卡萨布兰卡》的影子,它们就是我的《卡萨布兰卡》。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7)

陈可辛表示,《甜蜜蜜》和《如果·爱》(中)的爱情类型接近《卡萨布兰卡》(下)

Mtime:很多男观众在网上呼喊“到哪里去找李翘这么好的女人”,你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她跟豹哥走?

陈可辛:李翘爱不爱豹哥?那只能叫感情、义气,绝对不是对黎小军的那种爱情。她当时上船,绝对是准备跟豹哥说我们分手吧。但是命运就是这么无常,你突然看到一个对你那么好的男人,一夜白发,你忍心走吗?就那五分钟,船就要开了,那个情境、豹哥讲的那些对白、包括她刚刚跟黎小军偷情上床的内疚,在所有的因素作用下,你根本走不了,这就是命。你要走了,就不是人了。

Mtime:那为什么你没有把李翘和豹哥的逃亡生活铺开来讲?

陈可辛:我觉得人没有那么伟大,我也不想把人写得那么伟大,李翘跟豹哥跑路的时候,肯定没想到结果会那么糟。我曾经想过,假如要拍《甜蜜蜜》番外篇,我才不会去拍张曼玉和黎明在纽约重逢之后的生活,而是拍李翘和豹哥跑路后这几年。我相信李翘可能不止一次想走,但她走不了,甚至,她可能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黎小军,完全有这个可能。当然,这也是不符合观众意愿的,等于又把一个童话解构了。

Mtime:现在看来,为什么豹哥这样的一个大佬,没有死于黑社会的火拼,却死在美国街头的黑人小混混手里,这里面有你的一种身份意识吗?

陈可辛:因为人生就是荒诞。为什么赵薇在《亲爱的》里面要怀孕,就是因为荒诞,如果都拍得那么合逻辑,电影就不会好看了。

而且,恰恰就因为豹哥是黑社会,他才会这样死掉,如果换成是我,戴着那块金表在大街上,遇到那几个小混混,我会马上摘下来给他们,无非是求财而已,根本不用死。但豹哥不一样,他虽然是个过气的黑社会大佬,但是他的倔强、野蛮、好胜还在,他还当自己是大哥呢,小混混要,他就偏不肯给,所以才会死在街头。

Mtime:《甜蜜蜜》的英文片名叫《Almost a love story》,这里面有什么样的言外之意,为什么它不是一个纯粹的“love story”?

陈可辛:love story是很简单,不顾一切,两个人相爱就可以在一起的那种传统爱情片,但是《甜蜜蜜》这两个人一直没有在一起。其实,李翘和黎小军相爱本来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他们所有的目标、水平、阶层、能力,统统都不匹配,如果他们都呆在老家,别说相爱了,恐怕连朋友都不会做。但就是因为他们来了香港,最苦的时候,有了共同的经历,才会在一起,所以他们之间其实不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爱情故事。

其实我拍那么多爱情片,一直没怎么拍过一见钟情,我觉得两个人相爱一定是因为环境、外在、内在的许多因素而导致的,所以我一直不太理解一见钟情的意思,也觉得不太合理。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8)

青年陈可辛,与曾志伟(左上)、吴君如(左下),《金鸡》首映前接受采访(右)

所有男人都是黎小军,所有女人都是李翘

Mtime:为什么你拍的很多女人都非常强、能吃苦敢打拼,男人却有些呆萌和被动。

陈可辛:我一直觉得男人本来就是弱者,我一直相信女人比男人强很多,而且我一直觉得女人是非常理性的动物,男人反而是感性的动物。这跟传统的价值观完全不一样。当然女人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在恋爱的时候比较情绪化,但是大多数时候女人都很理性,反正我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女人都是这样,整体来讲,我觉得吴君如都比我理性。我以前也确实遇到过像李翘这样的女人,所以我才会这样写。而且,在你遇到李翘这样的女人时,你就很容易变成黎小军,哪怕你本来其实并不是。反正在我的脑袋里,所有男人都是黎小军,所有女人都是李翘。

Mtime:为什么你最早想找王菲来演李翘?

陈可辛:因为她是内地人。

Mtime:可是王菲的气质完全不像李翘。

陈可辛:可以演的嘛。就算张曼玉本人,也不一定就是李翘那样。当然王菲那个时候还不是一个专业演员,可能拍起来会更难。但是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一开始要“像”,比如《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我为什么就不能找香港演员来演,就是因为不像啊,香港人演内地人,谁相信啊?

同样的原因,还好我当年《甜蜜蜜》不是为了内地而拍,要不然讲两个内地人来香港打拼,结果来了个张曼玉,谁相信呢?黎明虽然5岁就来了香港,但那个时代,他在香港一直标榜自己是北京来的,他的歌都唱的是“我来自北京”,所以大家都觉得他是北京人,而且他的样子也不像香港人,更像北方人。并且黎明和王菲是当时唯一一对从内地来,然后却在香港红了的明星。但当时王菲表示不能来演之后,我只能找一个演技好的女星,那就是张曼玉。

Mtime:如果真的是王菲和黎明来主演,会变成什么样?

陈可辛:后来很多人都跟我讲,幸好你找了张曼玉。因为我如果真的用了王菲和黎明来演,那就真成了一部文艺片了,因为香港人必须要看到香港明星,如果两个内地演员来演这样一部电影,就根本不能叫香港电影。

Mtime:王菲当时不来演,是因为当时她怀孕了吗?

陈可辛:那个不知道,可以算一算窦靖童是哪年出生的,我是1995年年底去找王菲的,也有可能这个原因吧。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9)

有了两部《金枝玉叶》,陈导演才有机会拍《甜蜜蜜》

Mtime:你曾说过,拍《甜蜜蜜》像是你精神上的一种疗伤,为什么?

陈可辛:其实1985-1995这10年,是我在香港拍电影的第一个阶段,那个阶段最成功、最赚钱的就是《金枝玉叶》,最任性、最亏钱的就是《麻麻帆帆》。《麻麻帆帆》亏了钱之后,我为了替公司挽回损失,就只能去拍一部《金枝玉叶》的续集。

当时一下子就看了很多投资人的嘴脸,很多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一瞬间变化,加上我也年轻,不像现在那么习惯于各种嘴脸,所以有些沉不住气,把这些小挫折放大了。而且当时大家都不知道97香港回归之后怎么样,也不知道内地电影市场的情况,当时可能想,也许97后就没有什么机会去拍电影了,所以就对一些东西的结果非常在意,种种原因在一起,就把自己弄得非常纠结。

因此当时我被迫拍《金枝玉叶2》的时候,我就向老板要求再给我投资拍一部小的、我喜欢的戏,那部戏就是《甜蜜蜜》,剧本都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因为投资不太大,就算亏了也不会太多。

Mtime:《甜蜜蜜》当时花了多少钱,它是一部赚钱的电影吗?

陈可辛:但其实《甜蜜蜜》投资也不算很小,当时是1600-1700万港币左右,因为毕竟几个明星也不便宜,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千万,跟《亲爱的》差不多。

老实讲,《甜蜜蜜》当时在香港的票房也就只有1600万,扣掉影院的分账和宣传发行成本,就剩下400万,剩下的1200万怎么回来?所以直到今天我也不能肯定《甜蜜蜜》是不是赚钱了。

《甜蜜蜜》是直接拿给嘉禾去发行的,它虽然也有海外市场,但其实在每一个地方都不卖钱,而且在内地也没有上映,因为当时还没有香港跟内地的合拍制度,香港的片子,内地观众要么看成龙要么看黄飞鸿,他们也不会相信香港有文艺片,所以根本没人引进。我第一次去韩国,是带黎明去宣传《甜蜜蜜》,结果走了之后他们打电话告诉我说,票房垮了,人们都是后来通过碟片看到这部电影,才肃然起敬的。在那个时代,那样一部华语的文艺爱情片,在韩国是不会有人看的,在别的地方也一样。《甜蜜蜜》是经过了差不多三四年之后,它的口碑才慢慢传播起来的。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10)

《投名状》和《武侠》一度令观众对陈可辛感到陌生

《甜蜜蜜》给我的太多

Mtime:所以后来有人说,要把《甜蜜蜜》的电影票钱还给陈可辛。

陈可辛:每次有人说要把票钱还给我,我就说,不用还了,因为《甜蜜蜜》已经给了我太多太多。在这部戏之后20年,不管我去台湾、内地、日本、韩国、泰国,每一次我参加各种交流会,都会有人上来打听,谁是《甜蜜蜜》的导演?包括2001年我第一次认识冯小刚,他远远走过来就说,你就是陈可辛!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

我还记得当时陈嘉上导演介绍我认识一个韩国最大的监制,当时坐下来在聊的时候,他就说他们小时候都是看华语电影长大的,但是现在韩国电影越来越强,华语电影已经没人看了,我们问他,你们觉得最后一部好看的华语电影是什么,他就说,有部电影叫《甜蜜蜜》。知道就是我拍的后,结果他站起来,向我大大地鞠了一躬,脸上的表情都像傻了一样。后来我们变成很好的朋友,他带我去韩国认识了许秦豪这些导演,才做了后来合作,所以每个人认识我,都是因为《甜蜜蜜》,你说它给我的多不多?

Mtime:但是它肯定也同时给了你压力,在那之后,你也很难再拍出超越《甜蜜蜜》的爱情片。

陈可辛:压力当然有。但其实主要是,我对爱情片已经没了什么想法,我再拍,也还是讲很厉害的女孩,和一个呆呆萌萌的男孩在一起,依然还是重复。老实讲,《中国合伙人》里的黄晓明和杜鹃,也是黎小军和李翘那种关系模式,那是编剧在向《甜蜜蜜》致敬,他问我能不能接受,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另外,我觉得那么多年下来,除了爱情片,我有很多别的题材没拍过,一个人擅长的事,未必是他最想干的事,因为擅长的事容易重复。

你知道吗,到后来我每次拍爱情戏,都会觉得,相似的话我跟周迅讲过,跟袁咏仪讲过,跟张曼玉讲过,跟黎明讲过,也跟张国荣讲过,跟金城武也讲过,那种一模一样的情绪和对白,可能在片场你都讲过10遍,所以到第11遍的时候,我实在不想再拍了。因为这样的心态,我才去拍了《投名状》和《武侠》,但是直到后来拍了《中国合伙人》,我才觉得我又回到了我所擅长而且喜欢的东西,《中国合伙人》拍得非常轻松,也非常快,它从任何一方面来讲,都是浑然天成的。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明白,那个才是最陈可辛的“陈可辛电影”。

甜蜜蜜说出了我们女人的心声(甜蜜蜜和90后没有代沟)(11)

《中国合伙人》让陈可辛找回了“擅长”又“喜欢”的东西

Mtime:其实不光是你,这20年来,整个华语电影圈都很少再能看到像样的爱情片,更多的是插科打诨的爱情闹剧,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爱情片有这么难拍吗?

陈可辛:近些年我们看到的,主要都是爱情喜剧,爱情片和爱情喜剧是不一样的。纯爱情片其实一直都很少,因为它不是很商业的东西,就连剪一个预告片,都没有那么多笑料可用,所以不好卖。

真正的爱情片,一讲就讲到人性,而且必须走心,你拍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就容易显得假,你拍得不完美,它就不商业,怎么拿捏,让它既有真情实感,又符合观众的意愿,里面又必须有人性化的东西,比如自私、现实,这是非常难的事情。

Mtime:《甜蜜蜜》这次复映,你打出的一个口号是“不变”,这显然针对的是70、80那些曾经看过这部戏的观众,但你们的宣传攻势,又分明又想拉拢90后,在你看来,这部电影复映,会买账的到底是哪一拨人?

陈可辛:我觉得很难讲。“不变”是不是卖点?不一定。我最近上网一搜,发现很多人看到了我们的宣传之后,就马上去网上再看了一遍《甜蜜蜜》,你越宣传,他越去网上看,而不是买票看。

还有很多人听说这次是配音版就疯了,说配音的他坚决不看。但我想说,你以为你当年看的就不是配音版吗?那个也是请了台湾的女声来给张曼玉配音的,只有极少的人看过粤语原版。这次复映的版本,我是改成了一半普通话一半粤语,反倒是比过去那一版更合理、更极致了。

Mtime:但如今你不重视90后都不行,他们才是现在最重要的票房主力。《甜蜜蜜》复映,你有票房压力吗?你现在手头还有什么项目?

陈可辛:所以不是我说了算,营销发行的团队,肯定会把90后作为重点。这个片子的票房我倒是没有太大的压力,因为我连新拍的戏都不去跟别人争票房,更别说一部20年前的戏了。

这次复映的成本虽然也有不止几百万,但我觉得,回本应该没问题,哪怕不能回本也无所谓,它就像我的小孩,我只是希望它能跟更多的观众见面。我现在有好几个本子在写,最想先动手的是一个人物传记片,跟以前拍过的也不一样,但是剧本还没弄好,也算不准以后会不会有变化。

其实每一次进大学去点映,我发现那些90后还能跟这部电影沟通,就会觉得,原来这个世界变得没有那么厉害,我们和年轻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我这个人,有时候不喜欢世界变化太快,那样会让自己感到陌生,觉得难道我真的老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