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校定集注杜诗

类目 语言文学类, 隋唐五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郭知达,字充之,成都人。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 “诗史”。此《新刊校定集注杜诗》由唐代杜甫著,南宋郭知达集(九家)注。全书共三十六卷,按体裁分:古诗、近体诗。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本(有配抄),是现存最早的杜甫诗歌注本之一。

新唐书谁编的(新唐书著录原有六十卷)(1)

新唐书谁编的(新唐书著录原有六十卷)(2)

杜甫诗集,据《新唐书》著录,原有六十卷,惟经唐末五代动乱,已大致亡佚。及至宋代,学者采残賸者予以重新汇编。其后又囿于杜诗律切深严,工于用字,苦其难读之故,因而为之作注者众,单单宋代所刊,今日可考的传世之本,除此帙外就有六种之多:一曰《杜工部集》,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苏州郡守王琪所刊其父王洙之编本;二曰宋黄希、黄鹤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三十六卷》,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刊本;三曰《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赵氏素心斋刊本;四曰《杜工部草堂诗笺》五十卷、《外集》一卷,宋宁宗时刊本;五曰《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宋宁宗时建安坊刻本;六曰《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由此可见宋人喜言杜诗的程度。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最早见于宋人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惟著录时题作《杜工部诗集注》,之后便绝迹于元明二代官私薄录。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1773)纂修《四库全书》时偶然在武英殿书架中检获,因而据以收入《四库全书》,并命补进《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嘉庆二年(1797),毁于乾清宫大火。而乾隆、嘉庆年间黄丕烈士礼居所藏残帙一部,今已不知去向。同治、光绪年间归安陆氏亦曾藏有此刻残本,存卷六至十一、凡六卷,系鲍氏知不足斋旧藏,见于《皕宋楼藏书志》及《仪顾堂续跋》,今藏于日本 “静嘉堂文库”。(介绍参考)

新唐书谁编的(新唐书著录原有六十卷)(3)

新唐书谁编的(新唐书著录原有六十卷)(4)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此帙原为长洲王世懋旧藏,后归于常熟毛褒,后又为长洲汪士钟藏入艺芸书舍,清道光年间(1821-1850)艺芸书舍藏书散出,此帙又为常熟瞿绍基所得,亦见诸瞿氏书目著录。抗战初期,铁琴铜剑楼藏书递有散出,此帙遂为沪上商人山阴沈仲涛先生购得,藏之研易楼,后于 1980 年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知达序、曾噩序、目录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补钞)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配补)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配补)卷二十六(配补)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配补)卷三十六(配补)

每卷末有「寶慶乙酉廣東漕司鋟板」刊记一行。刊记后或有「進士陳太信/潮州州學賔辛安中/承議郎前通判韶州軍州事劉鎔/朝議大夫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曾噩/同校勘」

新唐书谁编的(新唐书著录原有六十卷)(5)

此数字资源页面有(國立故宮博物院)淡水印

新唐书谁编的(新唐书著录原有六十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