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语晶典——《管子》成语故事集(1) 不翼而飞

原创: 首西 谈界 今天

成语故事引蛇出洞(管语晶典管子成语故事)(1)

不翼而飞

梁静茹 - 不翼而飞

成语故事引蛇出洞(管语晶典管子成语故事)(2)

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字敬仲,是春秋中叶齐桓公之相,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辅佐桓公四十年,使齐国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完成了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宏图大业。

《管子》一书汇集了管仲的思想、言论、事迹、功业,内容丰富而庞杂,涉及修身处世治国安邦等诸多理论方法,是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等诸家知识宝藏和理论源头。

现通行版本的《管子》是基于西汉刘向编定而发展产生的,原有八十六篇,唐代十篇亡佚,现只存七十六篇,内容分为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轻重》十六篇。《管子》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管子》语言精炼而平实,说理透彻而明晰,逻辑严密而科学,观点统一而独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借鉴价值。

《管子》的形成非为单人片时之功,实赖群贤数代之力。《管子》一书或源于史官记录、齐国史书,如经言、内言诸篇;或源于稷下学士研究整理,如外言、区言、管子解诸篇;也或源于齐国官方存档的事件,如轻重诸篇。洋洋大观、承前启后,虽恢宏十六万言,但聚焦九合一匡。

拜读《管子》,犹历天下,畅游间忽见奇崛;如阅古今,浏览时乍闻妙响。成语短句或说理或陈情或诙或庄,星罗棋布,晶列诸篇。本人不敢言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只是在促学之外,共享于他人,如有缘者能有所弘扬、少得裨益,便是善莫大焉。现据《管子》诸篇个别短语,选编《管子晶典——管子成语故事》,因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挂一漏万、言不达旨定然在所难免,敬请诸位方家批评指正!

bù yì ér fēi

释义:

不:无,没有。翼:翅膀。

也作“无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逝,形容言论、消息传播迅速。后比喻东西突然失踪不见。

“不翼而飞何处来,塞空已并此身入。”——清 李宪皓《雪》

卡在,钱却不翼而飞!

出处:

《管子·戒》:“不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

故事:

《戒》是《管子》第二十六篇。戒是劝戒的意思。本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桓公想就自己出游的事征求管仲的意见,问道:“我这次出游,想要东起之罘,南至琅邪。司马却提出意见说,也要象先王的出游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先王的出游,春天外出,调查农事经营困难的,叫作‘游’;秋天外出,补助居民生活不足的,叫做‘夕’。那种人马出行而吃喝老百姓的,则叫作‘亡’;尽情游乐而不肯回来的,则叫作‘荒’。先王对人民有游、夕的情况,自己却从没有荒、亡的行为。”桓公退后拜谢说:“这是宝贵的法度。”管仲又接着告诫桓公说:“没有羽翼而能飞的是名声,没有根底而能巩固的是情谊,没有地位而能尊贵的是品性。您也应巩固情谊,谨持声誉,以谨严守护尊贵的品性。这就叫君道的发扬。”桓公认为管仲说的非常对,再次拜谢请教管仲。

《管子·戒》原文

桓公将东游,问于管仲曰:“我游犹轴转斛,南至瑯邪。司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谓也?”管仲对曰:“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先王有游夕之业于人,无亡荒之行于身。”桓公退再拜命曰:“宝法也。”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谨声,以严尊生。此谓道之荣。桓公退。再拜,请若此言。管仲复于桓公曰:“任之重者莫如身,涂之畏者莫如口,期而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涂至远期。唯君子乃能矣。”桓公退,再拜之曰:“夫子数以此言者教寡人。”管仲对曰:“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聪明当物,生之德也。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静无定生,圣也。仁从中出,义从外作。仁故不以天下为利,义故不以天下为名。仁故不代王,义故七十而致政。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物。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是故,身在草茅之中,而无慑意,南面听天下,而无骄色。如此,而后可以为天下王。所以谓德者。不动而疾,不相告而知,不为而成,不召而至,是德也。故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君不动,政令陈下,而万功成;心不动,使四肢耳目,而万物情。寡交多亲,谓之知人。寡事成功,谓之知用。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孝弟者,仁之祖也。忠信者,交之庆也。内不考孝弟,外不正忠信,泽其四经而诵学者,是亡其身者也。”

译文

桓公准备东游,问管仲说:“我这次出游,想要东起之罘,南至琅邪。司马说,也要象先王的出游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先王的出游,春天外出,调查农事上经营有困难的,叫作‘游’;秋天外出,补助居民中生活有不足的,叫做‘夕’。那种人马出行而吃喝老百姓的,则叫作‘亡’;尽情游乐而不肯回来的,则叫作‘荒’。先王对人民有游、夕的事务,自己却从没有荒、亡的行为。”桓公退后拜谢说:“这是宝贵的法规。”管仲又对桓公说:“没有羽翼而能飞的是名声没有根底而能巩固的是情谊,没有地位而能尊贵的是品性。您也应巩固感情,谨持声誉,以谨严而尊贵品性。这就叫君道的发扬。”桓公退而拜求说;“愿从此教。”管仲又对桓公说:“负担重莫如身体,经历险莫如口舌,时间长莫如年代。负重任,行险路,长期如此,唯君子才能做到。”桓公退后再拜说:“夫子快把这方面的言论教给我。”管仲回答说:“饮食作息,是心性的保养;好恶、喜怒、哀乐,是心性的变化;正确待人接物,是心性的德能。因此,圣人总是调节饮食而安排作息,控制六气的变化,禁止声色的侵蚀,身上没有邪僻的行为,口中没有背理的言论,静静地安定着心性,这就是所谓圣人。仁是从心里发出的,义是在外面实行的。仁,所以不利用天下谋私利;义,所以不利用天下而猎取私名。仁,所以不肯取代他人而自立为王;义,所以年到七十而交出政务。因此,圣人总是以德为上而功业在下,尊崇道而贱视利。道德在身,所以不被物利所诱惑。因此,即使身在茅舍之中,也毫无惧色;坐南面而治天下,也没有骄傲之态。然后才可以成为天下的王者。其所以叫作有德的人,就是不必发动,人们也知有所努力;不用言语,人们也能够理解;不自为,事情也能成;不召唤,人们也能到。这就是德的作用。所以,天不用动,经过四时的运行,下面就万物化育;君不用行动,经过政令的发布,下面就万事成功;心不用思虑,经过四肢耳目的使用,万事万物都感知其意图。交游少而亲朋多的,叫作知人。用力少而成效好的,叫作会办事。听一言就能够贯通万物的,叫作懂得道。多言而不得当,不如少言;博学而不会反省,一定产生邪恶。孝悌是仁的根本,忠信是交游的凭借。内不思考孝悌,外不正行忠信,离开这四条原则而空谈学问,是会自亡其身的。”

(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