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内态势逐渐好转,历时2月余的战“疫”也逐步走向了胜利。部分地区的情况已经逐渐恢复至疫情前,很多企业也逐步复工。各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在复工之际,也在积极进行办公室楼宇的消毒防疫工作。其中,消毒剂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防控措施。但近期,员工消毒剂中毒的报道不断出现,起因竟然是消毒剂的使用不当造成的。在此介绍近期常用的两类消毒用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健康危害及处理原则,为复工消毒工作提供参考。

复工期间消毒(复工清洁需谨慎)(1)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提示,新型冠状病毒[现已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居家常用的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及75%乙醇等。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可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一类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广谱、高效消毒剂。

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84消毒液、健之素、漂白粉、次氯酸钠等。该类消毒剂有强刺激性气味,具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不稳定。

消毒剂规格以有效氯计,含量以mg/L或%表示,漂白粉≥20%,二氯异氰尿酸钠≥55%,84消毒液的使用浓度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

适用范围

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等的消毒。

次氯酸消毒剂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健康损害

口服、吸入、溅入眼中,皮肤接触等可造成局部黏膜的刺激和腐蚀。(注意:含氯消毒剂不可口服)

误服后可会导致口咽、食道和胃的烧灼感,出现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腹痛等症状。口服剂量大者可出现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吸入后可出现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甚至化学性肺水肿。

溅入眼睛会对角膜、结膜产生灼伤作用,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

皮肤接触后可出现皮肤局部水疱、红肿、皮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处理原则

口服中毒:浓度低、剂量小者,可立即口服100~200毫升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浓度高、剂量大者,可考虑谨慎洗胃,不主张催吐和使用酸碱中和剂。加强脏器功能的对症支持治疗。

吸入中毒: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化学性肺炎或化学性肺水肿表现,应早期、足量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

眼或皮肤污染:眼睛溅入含氯消毒剂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皮肤沾染后,可使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

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为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远离火源,不可口服。且避免与酒精、洁厕灵同时使用。

84消毒液与洁厕灵搭配使用,可造成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

近期有新闻报道,青岛市某区办公楼内出现聚集性消毒剂中毒事件,罪魁祸首就是84消毒液与洁厕灵的搭配使用。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浓度较高的盐酸(HCl),二者一同使用,会发生中和反应:2HCl NaClO=NaCl Cl2↑ H20,快速生成氯气。

氯气是黄绿色的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被人体吸入后易感染呼吸道和肺部,导致支气管炎和肺水肿,吸入量过大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不慎将二者混合使用,会首先闻到刺激性味道,随后可能会出现咽痛、呛咳、咳痰、胸闷难受、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呼吸道不适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周身不适症状。

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中毒自救

快速远离当前环境,避免症状加重。

及时用清水对消毒剂污染的身体部位进行冲洗。

轻者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即可缓解;症状较重者需要立即拨打120或自行前往医院。

75%乙醇

又称酒精,65%~80%的乙醇作用1~5分钟可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脂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属中效消毒剂。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健康损害

呼吸道吸入途径中毒相对少见,且中毒表现大多相对较轻。

处理原则

轻度中毒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立即脱离现场。急性重度中毒时应立即就医。

注意事项

酒精为甲类致燃物,操作不当易引发燃烧爆炸,使用时远离火源,避免大面积喷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避免与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同时使用。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清洁消毒需谨慎,避免无视化学反应而胡乱使用消毒剂,别让消毒变成了中毒!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消毒剂使用指南,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02):196-198.

2.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39-144.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2020-2.

复工期间消毒(复工清洁需谨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