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羊(Hetian sheep)属地毯毛型绵阳地方品种,分农区型和山区型两种,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和田羊被毛重两型毛含量多、纤维细长而均匀、光泽和白度好、弹性强,是生产地毯和提花毛毯的优质原料。1989年,和田羊被收录于《中国羊品种志》,2006年,被收录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体型外貌特征
和田羊全身被毛为白色,个别羊头为黑色或者黑斑。被毛富有光泽,弯曲明显,呈毛辫状,上下披叠、层次分明,呈裙装垂于体侧达腹线以下。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格较小。头较清秀,耳大下垂。公羊鼻梁隆起较为明显,牧羊鼻梁微隆。公羊多数有大角,母羊多数无角或有小角。体躯较窄,胸深不足,背腰平直。四肢较高,肢势端正,蹄质坚实。属短脂尾,有三种尾型:萝卜形尾型,基部宽大,向下逐渐呈三角形,尾尖细瘦;坎土曼尾型,尾尖退化,尾端呈一字形;驼唇形尾型,尾宽而短,无瘦尾尖,尾下沿中部有一浅沟,将其分为左右两半。
和田羊成年羊体重和体尺见表1。
生产性能
产肉性能
和田羊屠宰性能见表2
产毛性能
一年剪毛两次,全年产毛量1一1.7公斤。和田羊由于体格小、被毛稀、腹毛差、加上自然脱毛现象严重,哺乳期长,灌木和有刺植物挂落羊毛等管理不善因素,影响毛的产量。民丰县也亦克公社牧场的5486 只母羊,全年平均产毛量为1.55公斤(春毛0.93公斤、秋毛0.59公斤)。于田羊场春季产毛量,成年公羊1.48公斤,成年母羊1.19公斤;周岁公羊1.50公斤,周岁母羊1.29公斤。
春毛生长期7一8 个月,毛被厚实,毛股柔软,毛辫较长,成裙状垂于体侧,长者可达腹线以下,绒毛多且长。秋毛生长期4一5 个月,较短、干燥、稀疏、绒毛少、光泽强、明净光亮。从纤维类型的分析,粗毛和干死毛含量的变异很大,春毛中粗毛和干、死毛少,秋毛中粗毛和干、死毛含率增高 。
羊毛纤维类型重量百分比见表3
繁殖性能
以自然交配为主。公、母羊混群,一只公羊配20一25只母羊。母羊全年发情,但以4一5 月和11月为发情旺季,发情周期介于16 一19 天之间,平均17.45天,发情持续期基本为1一2天,平均1.86天。配种期以春、秋两季为多,个别地区和舍饲母羊,根据发情状况,全年配种。
品种评价
和田羊形成历史悠久,在《汉书·西域传》中就有相关记载,该品种是在当地特有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经过农牧民长期精心培育,形成的优良品种。
和田羊被毛重两型毛含量多、纤维细长而均匀、光泽和白度好、弹性强,是生产地毯和提花毛毯的优质原料。和田羊体质结实,耐干旱和炎热,在低营养水平条件下抗逆性强。
今后应以本品种选育为主,调整羊群结构,完善繁育体型,重点增大其体格,改进被毛整齐度,提高其繁殖力和产肉性能。
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展品种选育,将洛浦县杭桂乡列为和田羊资源保护繁育区,并在于田县组建了国营种羊场,建立了基础牧羊核心群,实施全封闭选育,羊群品质有所提高。
2004年在策勒县提出和田羊(山区型)标准化保护区建设方案,并建立品种登记制度,和田羊群体数量也随之逐年增长,据统计, 2007年存栏240.68万只,为1980年的2.4倍。
和田羊在和田地区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毛所织的地毯,国内外市场上均享有声誉。和田羊占和田地区绵羊存栏数的70.97% ,是当地羊肉消费的主要来源。和田羊肉具有肉鲜、气香、味美、口感佳的特点,与当地市场销售的其他品种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由于和田羊个体小、羊毛价格低、选种选育工作滞后造成和田羊品种生产性能退化,近年来通过项目资金、技术投入,对和田羊群体开展提纯复壮工作,在生产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产肉性能方面。市场对和田地毯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加大,带动当地手工地毯业的发展。
内容来源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和田羊品种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措施》。
品种鉴定
KPS®绵羊50K SNP分型芯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是一款中高通量SNP分型芯片。利用illumina平台定制,包含中外17个代表性绵羊物种的特征性SNP,共计47,564个位点。利用KPS®绵羊50K芯片对实验样本DNA进行检测,对得到的SNP数据进行质控后,可以对保种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近交系数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让和田羊更精准地进行保育工作。
使用KPS®绵羊50K芯片进行检测,和田羊选育工作可以得知群体的有效含量,梳理群体的系谱,明确群体的近交系数。当群体存在过度近交现象,整体保种效果不佳时,可以及时通过基因组亲缘关系系数进行人为配种干预降低近交增量,保持和田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KPS®绵羊50K芯片位点分布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