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哮喘的儿童能喝豆浆吗(我国哮喘高患病率的原因及诊断挑战CACP)(1)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2019暨第十八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于6月27-30日在福州举行,会议期间,医脉通有幸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蔡绍曦教授,蔡教授一直致力于哮喘的诊疗与研究工作。医脉通就我国哮喘高患病率的原因及诊断挑战等问题采访了蔡教授,以下是专访内容。

过敏哮喘的儿童能喝豆浆吗(我国哮喘高患病率的原因及诊断挑战CACP)(2)

医脉通:近期,《柳叶刀》发表了《中国成人哮喘流行状况、风险因素与疾病管理现状》研究,明确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4.2%,患病人数达到4570万,您认为哪些因素导致我国哮喘高患病率?

蔡绍曦:王院士牵头进行的这项研究意义重大。成年人哮喘患者中除了有儿童期未控制的部分患者,也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由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感染、遗传易感性等其他原因导致的。

职业环境因素,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TDI为有机溶剂存在于油漆等材料中,如装修材料,一般职业环境中接触是有安全浓度,但有时在某些环境中,如装修中有浓度超标,对于基因易感者,长期反复低剂量接触,可能导致哮喘的发生发展。

另外,环境中的某些微生物,如生活于温湿环境中的真菌如曲霉菌、链格菌,对于有哮喘易感性的患者,这些环境中的微生物也可作为这些患者发病的触发因素。

所以,哮喘的发生发展是环境和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外,为什么说我们国家的哮喘发病率在增加,一方面与全球工业化城市进程相似,可能是环境改变等相关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曾“卫生假说”提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的发生发展与儿童早期生活环境、方式改变有关,即儿童早期自然暴露于环境中的某些其它微生物成分如内毒素辅助因子,有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发展。

医脉通:临床中哮喘诊断率可能比较低,您认为主要是哪些原因呢?

蔡绍曦:目前,我国哮喘的研究和诊治水平较高,但临床上哮喘的诊断率可能比较低或存在挑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第一,患者自身原因。传统上,患者通常认为出现喘息症状才是哮喘,但如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咳嗽为主,很多患者自己并未意识是哮喘,常常自行应用抗生素。还有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沈华浩教授发现的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可以仅表现为胸闷,无喘息和咳嗽症状,这些都是哮喘的不同表现,本质上都是哮喘气道的慢性炎症,由于哮喘表现的多样性,患者自己感知不同或对哮喘的认知不高,限制了哮喘患者就诊或专病的诊断。

第二,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临床医生需要更好的临床工具才能发现早期气道炎症,如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可以做,但需要的技术条件较高,有的基层医院无法开展。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哮喘气道炎症,其大部分反应的仅是Th2高的那部分,Th2不高的部分炎症往往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对于肺功能检测,轻度哮喘患者不一定有FEV1的改变。当然患者还可检测呼气峰流速变异率,但很多时候,患者需自己购买峰流速仪或租用,并在家自行检测、记录随后交给医院进行分析,过程繁琐。

因此,患者自身的症状感知、基层医生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这些因素均限制了哮喘的诊断。

医脉通:您团队目前是否进行哮喘领域的研究?是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蔡绍曦:目前我们团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环境因素包括尘螨、TDI等导致气道黏膜屏障损伤与哮喘炎症的启动、以及胸腺淋巴细胞基质生成素(TSLP)介导的哮喘固有免疫改变的可能机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由上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介导了哮喘炎症的发生发展,以及气道重塑,目前国际上有针对TSLP的单克隆抗体正在做临床研究。

固有免疫系统由一系列宿主防御机制构成,会针对环境触发因素产生非特异性应答,气道上皮细胞参与固有免疫的调节。其释放的TSLP是关键因子之一,外界过敏原或病原体是如何介导气道上皮细胞TSLP释放,与经典的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等如何关联,气道上皮的屏障分子如E钙黏蛋白(E-Cardhrin)与β-catenin是如何相互调节,又是如何共同参与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的调节,抗TSLP单抗介导气道免疫耐受分子机制等是我们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期待与同行继续合作,为寻找哮喘气道炎症精准治疗靶点展开更多的合作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