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春天的故事唱的格外动人,而这个圈便是中国大发展、大崛起的起点,这个圈打响改革开放的第一声。

改革开放便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解决中国当时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或许非常陌生,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历史非常客观,一句话概括:1978年的中国人均GDP是当时非洲的人均GDP的三分之二。而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各项工作徘徊不前(两年徘徊时期)。1976年毛主席的逝世使我国失去了掌舵人。中国怎么走?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刚还是搞经济建设?是坚持文化大革命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都不太明确。二是新的思想活跃。尤其是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开创了哲学的新起点,政治路线的新起点。三是有反党逆流。有人,尤其国际有的人推泼助澜要否定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其实目的是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四是经济发展滞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实行配给制,采用计划经济制度。外贸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构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

改革开放后:

1 国企改革,(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权责明确,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利,部分领域向市场开放。管理科学,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 (2) 建立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党组织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国有企业)。 (3)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机制调节(供给、竞争、价格)。(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其中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它可以通过国家和集体在股份公司中的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参股三种形式来实现

2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途径: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价格反应灵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 市场经济下的转型与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替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加工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贸易顺差激增。

3 对外贸易的变革。 伴随着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更为灵活的贸易形式,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投资与经济特区的创办,为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阶段,国家对外贸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外贸发展。1978-1991年,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其中出口由97.5亿美元增长到718.4亿美元,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长到637.9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

4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以华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以旺旺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得以在中国市场上开展竞争,不断发展。

从以上的变化中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的进行,是中国得以高速发展的体现。这些变化相对于过去是飞跃,相对于世界是紧随,可它使中国赶上了工业化大国的末班车,使中国得以崛起。

早在改革开放之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就在思考着改变。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发展的秘籍,也是改革开放得到成功的法宝。

5分钟看改革开放(一分钟了解改革开放)(1)

然而时代在发展,问题并非一层不变。我们总不能对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不熟悉,总不能对上世纪中国的变化发展不熟悉,知道历史才能把握现在和将来。

新的发展在当下。

5分钟看改革开放(一分钟了解改革开放)(2)

贫穷限制了想象,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落后

5分钟看改革开放(一分钟了解改革开放)(3)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 如今人们对邓小平都怀着崇敬与感谢

5分钟看改革开放(一分钟了解改革开放)(4)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经济中心一直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