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诗中写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写的是东岳泰山的雄伟磅礴。“齐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再往前,“齐鲁”是先秦时期齐、鲁两国的合称,就像河北合称“燕赵”。
不过,大家看历史地图也知道,齐国在山东占领的地盘远大于鲁国。齐桓公乃春秋时期的霸主。至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秦的中齐国是七雄之一。而鲁国一开始就不是很强大,只拥有曲阜周围的一小块地区。其综合实力从春秋的二线一路滑到战国的三线,最后被楚国给灭国。
另一方面,自古以来,山东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原来齐国的地盘。齐国的影响力又远远大于鲁国。于是山东常被称为“齐地”,或者被称为“三齐”,被封到此地的藩王一般也被称为齐王。即使从满清时期开始用鲁,但是很明显“齐”还是更常被使用,一个证据就是:齐燕会馆。
齐燕会馆
“会馆”是明朝以来同乡人士在客地设立的一种社会组织,是适应社会的变迁而出现的。齐燕会馆的前身是山东会馆,与广东会馆、三江会馆并称为青岛早期的“三大会馆。三大会馆不仅掌握了青岛华人的经济命脉,而且直接参与了当局的政治活动,有着重要的政治影响力。会馆早期只有山东籍商号参加,后河北省天津籍的成通号经理朱杰加入。由于河北籍的商号加入,而山东、河北在战国时分属齐燕两国,因此1922年将山东会馆改名为“齐燕会馆”。
由此可见直至到当时,山东的老百姓使用简称时,还是更多的用“齐”字。
再看而今,那么,山东为何简称鲁,却不是简称齐呢?
一说包括孔子在内的鲁国的文化一直在流传,但齐国文化却湮灭无存。
当年则齐盛而鲁衰,因此山东皆被称为“齐”。但随着儒家文化的深入,后世华夏文统宗鲁,所以山东开始称鲁不称齐。
而且,山东之所以被称为“鲁”,孔夫子的作用功不可没。孔子是鲁国人,他手下的弟子也大多是鲁国人,而他所编写的《春秋》也是以鲁国国君来纪年的。在儒家文化占主导的后世,鲁国的地位便持续攀升。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孔子也成为了世界级的名人。此外,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也就是鲁国的国都。
但真实情况是否如此?
查阅各方资料后,真实的原因可能更简单、更让人哭笑不得。此中还有一趣事。
随着电报的引进,为简化需要,省份用单字简称,日期则用地支(子丑寅卯等)表月,韵目代日(所谓韵目就是韵书的目录,通常是一个或几个单字)。
东字
韵目表第一个字就是“东”,故“东省”名号需换
齐字
而其中齐是上平声第八个,被用来指代8号,所以一月八号就叫齐子。但地支有时候也可以指代一天中的时辰,因此,“齐子”也指“八号子时”,为了区分,地支在前表月,一月八号也可以叫做子齐。
电报因为用字极简,最怕混淆,一个日期有这么多说法,假如有一个地名还和某天共用一字岂不是更加混乱。
因此,齐鲁大地山东省在规定简称的时候自然要用鲁。从此以后,山东便以“鲁”为名。之后,八路军在山东建立根据地,均为冀鲁豫、苏鲁豫,而非冀齐豫。
#山东##历史有知识##各省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