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框五字对联大全(有趣的家庭文化沙龙)(1)

作者:陈振桂教授

门框五字对联大全(有趣的家庭文化沙龙)(2)

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词在对联中有特殊意义。

一天晚上,大家坐在禾堂聊天,八哥振武昂望天空,突然说出上联: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陈振辉想了想说: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这就是一副数字联。数字联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数字有序排列联。 即对联中所用的数目字,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使人叹其巧妙。例如: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九州。”

此联虽长,但两联均因巧妙嵌十数,一顺一倒,相应成趣,构思精巧,修辞奇妙,把老师的敬业、乐业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五脏六腑”是人体内的所有脏器,用以指全身心的投入。“九思”出自《论语·季氏》,谓反复多方面的思考。“九章”指《九章算术》,古数学书名。“勾股”是数学名词。“八索”相传为古书名,“索”是求其义的意思。“七纬”指日月五星。“六艺”是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五经、四书”是儒家经典。“三字”指蒙学读物《三字经》。“两雅”即《诗经》的大雅、小雅。

第二种是数字无序排列联。即对联中所用的数目字,不顺序排列,没有规律可循。例如,四川成都武侯祠对联: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全联仅用52字,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光辉显赫的一生。作者高屋建瓴,饱蘸浓墨,选择诸葛亮生平中的典型事迹和重大特征,从大处落笔,一气呵成,把诸葛亮的历史功勋及其深远影响写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作者按形式服务内容的要求,将十个数字嵌入对联时,不按数字大小排序,却以诸葛亮的生平为序: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殉职,其一生谨言慎事之品,恪职尽忠之心,为万代楷模。而其排布八阵之图,则被西蜀之福,广纳四方精英,成三国鼎立之势,其深谋远虑之智,丰功伟业之荣,令千秋景仰。纵观武侯祠的对联,“用数”者特多,其中,本联是“用数”最多的一联。

我舅公名叫钟永佳,是公馆盐田大队大山塘村人。他喜欢诗对,毛笔字也写得好,周围村庄的人有红白喜事,都请他写对子。他特别擅长写嵌名联。舅公每次到我家,大家都围着他,听他讲诗对。一天,舅公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他如何给人写对联的故事:

柏山人起新房,入火时舅公帮写了以下一副对联:

柏树郁葱胧,緑叶千枝,蕴育奇才为国栋;

山河呈锦绣,红旗三面,飘扬壮彩映华堂。

这副对联嵌入了柏山的村名,思想内容好,很有气势。

早禾垌大姐陈振莲起新房,我给她写:

早阳普照迎百福,

禾苗满垌庆丰收。

早晨,阳光普照,百福千祥迎面而来;禾苗满垌,一派生机,满心欢喜庆丰收。联中暗藏“早禾垌”村名。

侄儿陈继平在合浦县城买屋,乔迁新居时,我拿继平的名字写了一副嵌名联:

上联:继往开来新宅旺;

下联:平安吉祥百业兴。

横批:福满德星第

对联头尾藏“继平兴旺”,联中藏“新宅吉祥”“ 继往开来,百业兴旺”。

“德星第”是陈氏的门第,我将“德星”二字写成一副貫首对:

德育子孙个个秀,

星照门庭家家兴。

这副嵌名联,上联强调美德的重要性,希望陈氏族人用德行感染人,用美德教育人,把每一个子孙都培养成优秀的栋梁之才。下联强调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吉星高照,光耀门庭,全村家家兴旺,飞黄腾达。

颍川堂,是姓氏的著名堂号之一。以郡望颍川作为堂号,表示该姓氏的先祖是当时颍川地域的望族。从字面含义就可以看出贴有颍川堂的家、村、宗族、祠堂等的人士就是从颍川迁徙而来的某姓氏后裔。陈氏、钟氏、赖氏、邬氏、田氏等姓氏有不少分支以颍川堂为堂号。公馆霞溪村,即下低村2019年重建钟氏祖祠,请我帮写门对、顶梁对和重建钟氏祖祠序,我是这样写的。钟氏祖祠大门对:

霞光普照前程似锦;

溪水滋润万象更新。

此联首字嵌“霞溪”村名,其特点是:化常见为独到。前程似锦万象更新最为常见,但联中嵌霞溪二字,只有霞溪村可以受用。此景与村名天成,霞光万道,繁花似锦,前程一片光明,可谓前程似锦。此情与村名相通,溪水清沏,滋润万物,一派生机,谓之万象更新。

钟氏祖祠顶梁对:

颍地发祥,山水知音,系本东海崛起兴事业;

川源瑞气,鹤鸿书法,支分霞溪腾飞振家声。

此联以鹤顶格嵌“颍川”堂名,表示钟氏郡望。上联“山水知音”,典指春秋时楚国人钟子期善听琴的故事;“东海”,指本支东海第。下联“鹤鸿书法”,典指三国时魏国大臣、书法家钟繇。“霞溪”指霞溪村,即下低村。

我们陈氏家族第109世祖陈铭枢曾两次请郭沫若写嵌字联。1938年在武汉时,陈铭枢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有一天,他和李济深、黄琪翔、余心清一齐造访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陈铭枢说:有人用梵文两句将我的字“真如”嵌了含真字的上联,尚无下联,劳驾郭兄也用梵文对如字的下联吧。上联是:

真有人古,谁为真宰;

上联嵌了两个真字。郭沫若偏着头想了一会儿,对曰:

如是我佛,此即如来。

下联也嵌了两个如字,自然浑成,珠联璧合。

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郭沫若曾生过一场病。陈铭枢去看望他,跟郭沫若谈论起桂百炼充满佛教哲理的辞世诗(陈铭枢,字真如,是北海合浦公馆人,是著名佛学家桂百炼先生的弟子,对佛学颇有研究)。乘机又要求郭将他的字再嵌一联。郭沫若思索片刻,挥笔写下了:

真理唯马克思主义;

如来是桂百炼先生。

联中嵌了“真如”二字,上联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下联是哀悼桂百炼先生,虽然明白如话,却是工整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