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1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真事隐于梦中石上。  第一回开篇把故事内容写为“石上。”  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第一回)  介绍甄士隐时,正文和批文连用三次“石上”,强调这两字的重要。“石上”即石之顶部或石之头,所以书名叫石头记。  那块石在第一回里自称“蠢物”,僧道和甄士隐也叫它“蠢物”,共用了七八个“蠢物”“粗蠢”“质蠢”字样。此后在书中多次出现。  石既为蠢物 ,石上(或石头)就是“蠢物”二字之上,即“蠢”字,“蠢”字拆开是“三人日二虫”,最上是“三人”。  所以,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意为真事隐于“石上”,石上即“三人”,红楼故事主旨写三人。和尚说此三人都跟甄士隐有“一面之缘”。  “石头”“石上”写的主题是“三人”。这“三人”与“日”相连,日是喻皇上的。这三人就指三位清帝。  先来研究甄士隐这个人物。脂批说甄就是真,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玄机(最接近真相的分析)(1)

  甄士隐就是第一回自称“余”的那个批书人。甲戌本正文介绍甄士隐“姓甄名费”处,脂批指出“甄”就是“真”,“费”就是“废”。提醒看官,甄士隐这个人物是个真人,而且是个废人。  在元妃省亲回中,有这样一则批语:  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庚辰本侧批)  这位自称“余”的批书人,说自己成了“废人”,可见他就是第一回的甄士隐。“先姊”真正是指先帝,即康熙。  因此第一回的甄士隐,其“原型”就是作者曹頫,跟写批语的老人是同一个人。他自称“废人”,暗合曹頫罹罪后的遭遇,政治生命完结了,过着不会亲人不通庆吊的隐居生活,社会上好像没有他这个人一样。  甄士隐梦中是在什么地方结识了“蠢物”呢?太虚幻境。  第一回甄士隐梦入太虚幻境,批语是“四字可思”,对这四个字要仔细研究。  太者大也。虚清义近,后文有个清虚观,清字虚字一样看,太虚即大清。太虚幻境就是“大清换境”,大清皇宫换了个地方和名称,幻化在故事里,或者说石头记里的太虚幻境,其“原型”即(取材于)大清朝廷。  甄士隐梦中太虚幻境跟“蠢物”有“一面之缘”,暗写作者在大清朝堂跟“三人”都有一面之缘。那此三人就是三位清帝。即康熙雍正乾隆。  总之。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真事隐于梦中石上。石为蠢物,石上(或石头)就是“蠢物”二字之上,即“蠢”字,“蠢”字拆开是“三人日二虫”。红楼主旨写三人。此三人都跟甄士隐有“一面之缘”。 “一日二虫”是对三人的评价:康熙像个君主的样子,称为一日,雍乾二位是虫。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玄机(最接近真相的分析)(2)

  因之,甄士隐不可能是曹霑,因为康熙时代,曹霑还没有出生,雍正时还是个小娃娃。所以甄士隐只能是曹頫,曹頫跟三位清帝都有一面之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