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

学厨要毕业的时候,我师父老痞厨给我出了个难题,让我在限定条件下给他做顿饭,算是毕业考试。

老爷子点的菜倒是不复杂,小炒肉,羊杂汤,蛋炒饭。

菜是不难,难在师父指着厨房里的瓶瓶罐罐说,“这些调味料,只能选3个,多了不行”。

我记得当时那味精,鸡精,蚝油,料酒啥的,仿佛要从瓶子里跑出来,一个个冲我拼命招手似的。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2)

我禁不住诱惑地伸出了手,快要碰到味精的时候,老痞厨咳嗽了一声。

我收回手,要去拿蚝油的时候,老痞厨又打了个喷嚏。

就这样,依据“自愿”的原则,我选择了盐,酱油跟胡椒粉三个调味料。

老痞厨那天不知道吃啥了,吃那么咸,总是咳儿咔的。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3)

结局并没有啥大快人心的反转,我那会儿厨艺还不咋地,失去了平时的得力助手鸡精味精们,那几个菜炒的很差劲。

我其实以为那是师父在“羞辱”我,让我意识到自己不足。没想到,那成了老痞厨给我上的最重要的一课。

见我垂头丧气的,老爷子就用那三味调料也做了同样的菜,做出了跟平时几乎一样,甚至更好的味道。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4)

最近有个朋友问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如果给厨房调味料做断舍离,最后会留下谁?”

这个问题,让我突然想起来这件事儿。

我师父曾说过,初级厨师调味,中级厨师调火,高级厨师调水。

彼时的我,还处在初级的初级,做菜靠调味料的阶段。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5)

离开烹饪学校以后,我开了家私厨,开业之前疯狂的购买调味料,鸡精味精就不算了,各种酱油,鱼露,鸡汁,复合调味粉,等等等。

排骨酱,海鲜酱,蒜蓉酱啥的,整整买了一柜子。

当时的感觉就是,想起来柜子里有一帮“秘密武器”坐镇,锅里的菜只要随便炒炒就能好吃。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6)

调料用多了以后,最大的症结就是味道出奇的一致。

倒不是说一道菜每次都能炒的味道没什么偏差,而是每道菜味道都是一样的。

带着困惑,我又回去找老痞厨请教,老爷子来店里一看。

找了个破塑料袋子,把我那些瓶瓶罐罐们,几乎都扔了。

然后告诉我一句受益终身的话,“炒菜这事儿,刚上灶的时候,是做加法。想要更进一步,得做减法”。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7)

刚刚学厨的时候,为了了解味道,以及各种调味料的性能,可以像读书一样,广泛涉猎。

但要是自己没有准则和认识,随便被书中的观点左右,那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炒菜也是,如果只能依靠调味料的帮助,是没办法把菜做好吃的。

如今呢,虽然我的厨艺距离高级的阶段还相距甚远,但至少脱离了调味料的束缚了。

如果真要给调味料做断舍离,我会留下:盐,酱油,胡椒粉。

其实还有两位,也很有必要:酒和醋。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8)

01 盐

盐的加入,会造成渗透压的变化,细胞外液渗透增高,水分向外稀出,同时带动了溶于水的风味因子。

这便是盐提本味的原理,也是咸味能为百味之首的原因。

盐在烹饪中,因为能引起水分们的流动变化,从而调节了味道的强弱。

食材在“活着”的时候,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是可以保护水分的。

当下锅遇到高温以后,食材失活,对水分的保护力量没那么强大的时候。

盐起到一个顺水推舟的作用,刺激水分快速流出,把食材的本味引诱了出来。

根据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就得出了,炒菜的时候,放盐的最佳时机。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9)

但并不代表盐就只有在食材失活的时候才能放,也不代表炒菜放盐只能放一次。

盐不仅能调节咸淡,也是其他味道放大和缩小的操作开关。

我曾经也觉得,凭借丰富的经验以及纯熟的烹饪技术,能够把握好放盐一步到位的秘诀,只放一次盐,咸淡刚刚好。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0)

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

把握不好的话,淡了可以再加,咸了就只能倒掉重炒了。

后来我总结了曾经多次提到的“逼近式调味法”,通过少量多次的方法放盐。

靠着自己的味觉做反馈,逐步逼近那个咸淡适中的味道。

不仅盐可以这样放,其他调味料都可以。

顺便提一句,分别以盐,酱油和胡椒粉为主题的烹饪技巧,我曾经也写过,链接放在文末,大家可以看到更详细的内容。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1)

02 酱油

在烹饪领域,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我认为就是驯服霉菌,产出酱油。

酱油有两大优点:复合型味道和独有的醇厚感。

盐,糖,味精这类的调味,就是提供单一的咸,甜,鲜。

而酱油一个人,就有“酱,醇,鲜,甜,咸”五种味道,关键是,这五种味道的比例还恰到好处。

很多菜的味道,其实都是酱油立起来的,加入的盐也好,糖也好,只是辅助的补充了一点缺失的咸和甜味。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2)

微生物和大豆蛋白们,经过时间的锤炼,慢慢积累出特殊的酱香和醇香。

给菜品增加风味,同时提升层次和立体感。

大豆蛋白被霉菌产生的蛋白酶分解产生的氨基酸,提供了充足的鲜味来源。

尤其是酿造酱油的头抽,鲜味物质非常丰富。

以我们大部分人所认同的“鲜香”价值观呼应的话,酱油的酱香和鲜甜两种味道需要分次获取。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3)

香味喜好高温,趁着锅热的时候,把酱油烹进去,能把发酵时产生的酸味给挤兑走,最重要的是能让酱香味彻底的激发出来。

趁着锅里水少油热的时候下酱油,两三个翻勺,把酱香味儿炒出来,把酱油那股亮红色也挂到食材上去。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4)

相比之下,鲜味就不太喜欢高温了。

酱油里主要增鲜成分,是发酵时大豆蛋白酶解后的谷氨酸,和他的钠盐,谷氨酸钠。

说白了就是味精,味精的实际生产过程,其实也是经过发酵提纯得到的。

味精呢,害怕高温,超过120度的时候,大部分的谷氨酸钠就变成了焦谷氨酸钠了。

虽然无害,但失去鲜味儿了。

所以用酱油增鲜,就得等热烹完了以后,找个温度并不高的地方,再下一次酱油。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5)

03 胡椒

让咱们国人稍有失望的是,世界范围内用量最多的香料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花椒,八角,而是胡椒。

说起胡椒,其实很有意思。胡椒又有黑胡椒和白胡椒两种。不过黑白胡椒的区别,并不是红绿花椒是两个品种那样。

黑胡椒跟白胡椒是一棵树上长出来的“亲兄弟”。

果子刚红,采摘下来,带皮晾干炼制,成品是黑胡椒。

等完全成熟了,采摘下来去皮炼制,得到的是白胡椒。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6)

黑胡椒更具“胡椒香”和“胡椒辣”,算是常规意义上说的香料。白胡椒兼具“香,辣,鲜,甜”等多种复合味道,研磨成粉后,更像是一种调味料。

白胡椒粉像是香料界的酱油,有些其他香料们所欠缺的复合型味道。

用他的时候,也像酱油一样,趁着热乎的时候下锅,能把白胡椒粉的一些“异味儿”给去掉。

因为是复合型调味料,炒菜的话,下锅得趁早,要是临出锅再放就浪费了,只能感受到白胡椒生气的胡辣味了。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7)

很多朋友认为白胡椒粉有一股臭味儿,经过一个网友的指点,弄清楚了臭味的来源。

传统的白胡椒脱皮是用水沤法,会产生捂臭味。

使用机器的直接脱皮法,则没有这种味道。

挑选的时候,想避坑其实很简单,白胡椒本来的颜色其实并不是纯白色,而且黄灰色,买胡椒粉的时候,颜色越白,反而品质越差。

厨师学徒做菜调料放多少(师父只让用3种调料)(18)

那个,这篇文章我就不继续啰嗦了,关于这老哥仨详细的介绍,其实都在文末链接里写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看。

盐:

掌握“放盐时机”和“放盐动机”,做菜就算入门了

一口气学会“用盐调味”的基本功

酱油:

沦为“液态鲜味剂”的生抽,毁了酱油千年的美名

花椒油泼酱油?酱油那么多妙用,我们却只会用它上色

胡椒:

学厨以后才发现,原来厨艺的门槛是“胡椒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