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庆市以及三峡库区目前在建的最大跨径千米级悬索桥,新田长江大桥从2019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进展顺利,已进入锚碇锚块浇筑重大节点。1月5日晚8时10分,新田长江大桥南岸左幅锚碇锚块完成首次大方量浇筑。

数据:1400立方米混凝土 浇筑持续26小时

1月5日晚8时10分,新田长江大桥工地,持续26小时的锚碇锚块首次浇筑完成。近1400方混凝土有如汩汩流淌的热血,由天泵、地泵从两翼形成立体式浇筑态势,带着激情与韧劲,源源不断注入新田长江大桥南岸左幅锚碇锚块第一层“钢筋丛林”内。

一直跟班作业的中交一公局万州环线项目二分部工区主任杨文广,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在办公系统内发布。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点赞、留言。“杨主任等兄弟们辛苦了!”“向锚碇工区学习致敬!”“好样的,新年前还有右幅第一层锚块浇筑的收官之战,继续加油!”……
大家这么激动,是因其浇筑意义重大。锚碇是悬索桥的主要承载结构之一,新田长江大桥南岸锚碇为重力式锚碇。得益于周遭为岩层较好的中风化砂岩,地载力和锚固力强、摩擦系数高。

现场:巨大基坑深65米 形如倒金字塔

经过多次精心推算和设计优化,南岸锚碇有24米锚块直接嵌入岩层。混凝土总方量只有5.2万方,将承载起约1.3万吨的重量。

这样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断面、结构物。

从地面俯瞰整个锚碇基坑,如同在地面下挖开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呈四边对称结构。共七个层级的边坡,从底部节节攀升,总深度达65米。越往下,盆口越小,又好似镶嵌在坚实大地怀抱里的一个“倒金字塔”。

这个巨大的基坑是建设者们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采取分层开挖,逐级防护,连续作战,先后开挖出18万方土石方形成的。其总防护面积达11864平方,形成了一个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的锚碇基坑。

创新:将天泵请下地 给混凝土退烧

第一层锚块浇筑,一次性浇筑,如何将天泵、地泵实现一体化协同施工,也是一道难题。天泵选用的37吨混凝土泵车停靠在地面上,可泵管长度不能自如到达理想位置,不能和地泵相对灵活的作业方式形成高效互补。
看到下一级边坡地势宽阔平坦,二分部经理杨树坡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调用大吨位吊车,把泵车请到下面去!”
对于200吨的吊车这样的重型装备来说,吊装起37吨的泵车并非难事。经过充分的准备就位与安全检验,吊车举重若轻,一气呵成,将泵车稳稳地吊装到指定位置。

天泵、地泵同时作业,恰似“天造地设”的一对,夜以继日持续浇筑。


1月4日,第一层锚块开始浇筑,打响了整个锚碇浇筑“庞然大物”的第一枪。

从1公里开外的混凝土拌合站,一列列奔驰的泵车,将一斗斗搅拌充分、级配优良的高质量混凝土源源不断送达天泵、地泵指定位置。

严冬江风凛冽,是否影响混凝土凝固?施工方告诉记者,新田长江大桥沿线夜间最低气温5度左右,完全满足混凝土24小时施工需要。事实上,施工中大家还要想方设法排解混凝土凝固产生的热量。

原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可高达50至60之间,水化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难题。为此在新田长江大桥南岸,9根多节段的钢管沿着高低起伏的山体,匍匐前行,延伸至第一层锚块4米高的浇筑范围内。以每隔1米的间距,布置成3道(层)冷却管,如同布置在锚块体内的“毛细血管”,构建起一套有效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每一个攻坚阶段都群策群力,致力善作善成;每一个技术环节都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最终,1月5日晚8时10分,新田长江大桥南岸左幅锚碇锚块完成首次大方量浇筑。

按照工期,2022年,万州环线高速公路新田长江大桥将建成通车。


记者 应艳丽 通讯员 陈洪胜/文

图片摄影:刘兴敏、雷蕾

三峡坝区水利护坡(在长江边建倒金字塔)(1)


三峡坝区水利护坡(在长江边建倒金字塔)(2)


三峡坝区水利护坡(在长江边建倒金字塔)(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