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春秋时期,当时是为了祭祖和悼念死者而设立的。据传说,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因遭受弑父之祸,流亡到吴国。他在吴国期间,遇到一位名叫谢女士的女子,她帮助公子重耳潜藏身份,并在清明节时送给他一块粽子,以示祭奠他的亲人。公子重耳深感感激,于是在清明节时设立祭奠仪式,以纪念自己的亲人和谢女士的恩情。

为什么要拜山扫墓(扫墓也叫挂纸)(1)

清明时节,祖国大江南北都有祭祖习俗,其实早在唐朝时已蔚为成风。我们家乡‬也传承了一千多年,外地人叫“扫墓”,我们家乡‬一般称作“挂纸”或“拜山”。(你猜到‬我的家乡‬是‬在哪里吗‬)

挂纸时,要先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及杂木,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坟多的话要提前清理以节省时间),坟慕周围打扫清净之后,使之不再有衰草寒烟,荒松悲风的凄凉景象。再用一块石头将墓纸压在坟头上,后土(龙神)也要压一张,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一般是黄色草纸(福纸),其用意是表示子孙已祭拜过。再有一个用意就是,墓相当于先人的房子,我们祭祖就相当于先人过年,压墓纸的意思是在先人的房子上贴门笺。

另外,清明节还和古代农业生产有关。在春季耕种开始前,农民需要祭祀土地神和祖先,以祈求丰收和安宁。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标志着春季种植的开始。因此,清明节既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一个农业文化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