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美龄,我们的印象总是她伶俐的唇舌,端庄优雅的气质,和“第一夫人”的美誉。

不过打开她百宝箱一般的冰箱,你会发现另外一重天地——各式各样的甜品、丰富多彩的食材,看得人眼睛都眨不过来。

而这只是她府邸中的冰山一角,因为她爱看电影,所以她的府邸中有一个专供她看电影的私人影院;

因为她爱跳舞,所以她的府邸中有一个专供她与太太们跳舞的舞厅。

你能想到的一切奢华,在她的府邸中,几乎都能享受得到。而这奢侈豪华的生活,就发生在那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时代。

而这一切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满足宋美龄的夜生活。没错,只是为了一个满足一个“夜猫子”的夜生活,宋美龄的府邸,就可以如此奢侈。

宋美龄尤其喜欢邀请名媛太太们过来参加她的私宴,宴会极尽奢华,太太们通宵达旦地欢乐。而到第二天,当宋美龄疲惫地起床时,则有下人为她按摩,可谓尽善尽美。

一句两句,道不尽她的奢华,我们不妨进入宋美龄的世界,看一看她的夜生活究竟如何丰富吧。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1)

在那个战火纷纷、民不聊生的时代,宋美龄的生活却奢侈到了极点

一.看电影的习惯

宋美龄对电影,可谓是情有独钟,这很大程度上和她头脑中的西方观念有关。

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是一位上海的大富商。

其实他们家祖上是相对贫寒的,不过其父在年轻的时候做了一个选择,从此改变了他和他家庭的命运——投奔舅父,并认舅父为义父,改姓氏为“宋”。

这么一来二去的,宋嘉树便从其舅父那里学到了不少的经商经验,回到上海以后,便以出色的经商手段开辟了一片天地。

宋嘉树因为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受美国文化影响很大,脑海里装的是美国自由平等的思想。

也因为这个原因,宋美龄很小便在父母的训练之下,成为了一名基督教徒。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2)

宋美龄的西式思想,是因为从小便受到了父母的浸染

而宋美龄接受的一直都是西式的教育。

宋嘉树给宋美龄找到了外国教师教她英语和拉丁语,后来便被送到了美国读书,这段时间更是受到了美国文化的浸染。

在美国留学期间,宋美龄日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动辄通宵达旦。

也是在此期间,宋美龄成了一个标准的“夜猫子”。

宋美龄到美国以后,还多了一个兴趣——看电影。喜欢与朋友交流聚会的她,自然不会独自过去,而是与朋友们结伴而往,而且一去便是一整夜。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3)

从小接受了西方教育、又在美国留过学的宋美龄,一到美国就多了一个兴趣——看电影

后来宋美龄回国之后,对海外风潮最为敏感的上海也迅速传入了电影,并成立了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

因宋美龄钟爱电影之故,她便受该委员会邀约,做了该委员会的英文翻译,并负责对英文进口片进行审查。

而成为蒋介石的妻子之后,宋美龄依旧常常在晚上把蒋介石拉到楼上看电影。

因为宋美龄对电影的嗜好,她们官邸的楼上便有一处专门的私人影院,设备高级,还有专门负责放电影的师傅。

这种看电影的条件待遇,在那个时代能享受到的人可谓是寥寥无几。

每次放电影前,宋美龄便会问一问放电影的师傅,之前说好让他找的片子找到没,现在有没有什么推荐的好片子,定下晚上要看的片子后,便与蒋介石一起欣赏,官邸中的随从也得陪着她们一起看。

由于蒋介石的特殊身份,宋美龄淘来的电影自然也不一般。

这些电影往往是片长原汁原味的原片,没有丝毫改动。

蒋介石对电影倒也不算没兴趣,可没法像宋美龄这般一看便是夜以继日。

蒋介石本身就公务繁重,不可能为了电影影响自己的作息。

通常来说,蒋介石只看个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一到时间便会喊停。

这时随从便会把电灯打开,宋美龄多少会有点扫兴,说“很好看呀,怎么不看了”,但她也了解蒋介石的秉性,所以不会再拉着他看,等蒋介石上楼睡了,便重新关灯放电影,看得津津有味。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4)

通常来说,蒋介石只看40-60分钟的电影就上去休息了,而宋美龄则依旧会看下去,看得津津有味

而蒋介石多年以来,都是这么和宋美龄看电影的,几乎没有完整看过哪个电影。

蒋介石对电影兴趣不那么大,一方面是考虑自己的作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电影本身是英文原片——没错,这种电影是没有字幕的。

宋美龄有过留美经历,父亲也给她请过英文老师,自然对这种片子极是喜欢,且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可是蒋介石的英文能力可远不如她了,所以蒋公看电影也就看个热闹,提不起多大兴趣,放的如果是国产电影,他的兴趣还能稍大一些。

而宋美龄看完电影,依旧没到她睡觉的时候。作为一个夜猫子,看完电影不是一天的结束,而只是夜晚开始前的开胃小菜。

据宋美龄府邸的下人所言,她看完电影,又要迎接和陈诚夫人陈谭祥女士和孔二等。

她们晚上会下下象棋,大概到了十一点左右,把陈谭祥女士送走,就到孔二了,她们互相之间聊些有的没的,一不留神就到凌晨以后,这时才可能到她睡觉的时候。

总而言之,在电影方面,宋美龄完全称得上是个骨灰级影迷,只是在这一领域,他便借着丈夫的身份动用了大量的资源和开销,在我国百姓身上还压着重重大山的当时,确实有些奢侈。

二.成为蒋介石身边的“润滑剂”

当然,宋美龄虽然嗜好电影,但毕竟不是宅女,作为一名八面玲珑的“交际花”,她的真正战场在于晚宴。

这一点,也是蒋介石不惜甩掉原配,也要追求宋美龄的原因。

其实自从于电影审查委员会任职之后,她的才干,以及她们宋家与孙中山的特殊联系,使得上海参议会的一批同盟会友人对她大为关注,并邀请宋美龄到上海参议会任职。

不过这时的宋美龄,对于这份职业多少有些顾虑——当时她已经供职于中国电影委员会了,没过多久便更换职业做议员,容易影响外界舆论对她的评价。

可是宋霭龄却极力主张,妹妹应该接受这个邀请。因为上海参议会虽然权力不大,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是一个能将宋美龄推入政界的重要机构,这个地方将成为她未来更进一步的重要跳板。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5)

宋霭龄极力主张,妹妹应该接受上海参议会的邀请,因为上海参议会虽然权力不大,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从这个时候开始,宋美龄对权力的渴求便已经初露苗头。经姐姐这么一分析,宋美龄深以为然,决定听从姐姐的建议。

在此期间,宋美龄对时政极为关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向上海展示了她政治方面的才华。

不过到了1922年,宋美龄突然下了一个决定——辞掉现下之职,前去广州投奔姐姐宋庆龄。因为她知道,想要在政治上更进一步,接触孙中山本人才是最佳的选择。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6)

在上海参议会待了一段时间后,宋美龄便选择去广东投奔姐姐,这样便有更多机会接近孙中山

到了广州后,借着姐姐的关系,宋美龄经常有机会出入孙中山的府邸。

因为这些见闻,她的眼界进一步开阔,在政治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此期间,她的才华吸引了孙中山身边一个“得力干将”的注意——这就是蒋介石。

蒋介石这个人,其实不是很擅长交际,平常寡言少语的,在社交上不占什么优势。

而且他本身是个浙人,可是国民党内多是广东人,口音上对不上,更加剧了他社交上的劣势。

可是宋美龄呢?那就大不一样了,社交方面和蒋介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宋美龄的家世以及她二姐与孙中山的关系,也是蒋介石看上她的重要原因。

如此一来,蒋介石便下了大功夫,对宋美龄展开了层层攻势。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7)

为了攻陷宋美龄,蒋介石可谓是机关算尽,对宋美龄展开了层层的攻势

首先,蒋介石很快便找到了宋美龄的“命门”——电影。

为此,蒋介石把最新的电影以及宋美龄喜欢的电影类型都摸透了,一有机会便约宋美龄出来看电影。

蒋介石本身只是一介武夫,文化方面不怎么出众。可是他了解,宋美龄的才华横溢早就是出了名的,自己想要俘获她的芳心,就必须投其所好,在宋美龄面前文艺一把。

于是蒋介石开始写日记了,而且日记中把他对宋美龄的爱慕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只是自己闷头写日记,不让宋美龄知道是没意义的,所以蒋介石还使了个“小花招”。

他没有直接把日记给宋美龄看,而是写信给她,再自然地提到日记的事情,以此表达衷肠。

蒋介石的方法果然有效,宋美龄逐渐对蒋介石越来越有兴趣,而且蒋介石毕竟是孙中山先生身边的得力干将,政治上很有前途。

宋美龄也算是赌对了,蒋介石果真成为了国民党未来的实际领导者。

在蒋介石丢弃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后,蒋、宋二人很快便成婚了。

而二人在一起之后,宋美龄果然给了蒋介石极大的助力。

原本因为对自己社交能力不大有信心,不常举办夜宴的蒋介石,开始频频邀请社会上流人士参与夜宴了。

每逢这种场合,宋美龄总是游刃有余地控场,让每位赴宴者都深感愉悦,可谓是蒋介石身边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8)

宴会上八面玲珑的宋美龄,就是蒋介石身边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三.和名媛太太们的奢侈晚宴

当然,宋美龄作为一个“自由女性”,也是有自己的私生活的。而她参加的也不只是为蒋介石斡旋各方的宴席,还有她与各位名媛太太们的私宴。

对于这样的宴会,蒋介石一直是不喜欢的。可是架不住宋美龄喜欢,总不能只让宋美龄给自己“拉车”,却不让她“吃草”吧?

而宋美龄办的所谓“私宴”,可一点也不含糊,比之为蒋介石出席的重要宴会,排场也差不到哪儿去。

夜宴之上,食物都上得了台面,因此首先食材绝不能出问题。可是不用怕,宋美龄的冰箱里,珍贵食材可谓应有尽有,需要时随时可以给名家厨师取用,然后制作出一道道精美的好菜。

这些食材宋美龄未必都用得到,反正看着可能用得上,不丢面的,都可以买。至于吃不吃是另一回事,大不了放坏了扔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在她的字典里,“浪费”这两个字是不存在的,最重要的是上得了台面。

夜宴一到,名媛太太们便会看到琳琅满目的菜品流水似的端上来,这些菜太太们自然是没办法吃完的,但这些“不重要”,吃不完扔掉即可。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9)

在宋美龄的字典里,“浪费”这两个字是不存在的,最重要的是上得了台面

可是这些宋美龄眼里微不足道,说扔就可以扔的菜,仆人们却视若珍宝,经常偷偷藏起来一点。

对于他们而言,这些菜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场合,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吃到。

所以对于仆人们来说,宋美龄办夜宴的时候,就是他们捡宝的时候。

毕竟每逢夜宴,宋美龄就有很多不要的剩菜和餐具,仆人们随便从里面捡一个宝,就大赚了一笔。

更何况宋美龄还会收到许多礼物,对于这些礼物,宋美龄想收便收,看不上眼的便无所谓地丢给下人们。下人们对此自然是喜闻乐见,借此机会“发财”。

而就像我们现在经常吃了饭就喜欢跑KTV唱歌,宋美龄吃完饭,也意犹未尽,往往还有下一个项目——跳舞。

不过不同的是,我们是花钱去别处唱歌,可是宋美龄不一样,她的房子里,就有自家修的舞厅。

这个舞厅是非常“暖心”的,到了冬天太太们就能深刻感受到了。

因为冬天的时候,大家往往不太愿意跳舞,因为天气实在冷。可是宋美龄却大手笔,舞厅里直接装有地暖,太太们过来跳舞,可谓舒适之极。

而宋美龄这么多年来都是这么在歌台舞榭和不眠之夜中度过的,老的时候依旧如此。

一到夜里,她就精神振奋,玩得不亦乐乎,一到白天,她便比蒋介石晚起五六个钟头。

不过这时候,她还不能起床。玩了一晚上,起床的时候总感觉腰酸腿疼,身体发麻,于是随从们便给她按摩,从腿按到腰,筋骨给揉开了,她才终于起床,仿佛操劳了一整夜。

四.宋美龄的精美夜宵

当然,宋美龄不可能天天都开“party”,总有许多夜晚她是相对清静地度过的。

一到晚上,作为夜猫子的她反而头脑越来越清醒了,肚子也有点饿。那怎么办呢?那就到了宵夜时间。

宋美龄的宵夜是火鸡。这也容易理解,毕竟她是曾经在美国待过的人,深受美国复活节文化的影响,对火鸡自然容易产生兴趣。

不过宋美龄因为食量不大等原因,每当下人从冰箱里把火鸡拿出来给她时,她却只吃鸡骨头,鸡肉的部分她却分毫未动。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10)

宋美龄因为食量不大等原因,每当下人从冰箱里把火鸡拿出来给她时,她却只吃鸡骨头,鸡肉的部分她却分毫未动

宋美龄把火鸡的肉夹到下人的碗里,自己却津津有味地吃着火鸡骨头。这也不算浪费,算是和下人的合理分工。

不过这个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才吃了今天火鸡的肉,连下人都觉得腻了。

一开始的时候,下人毕竟没怎么接触过“火鸡”这种洋玩意,吃的时候还是很有新鲜感的,可是再好吃的食物也架不住天天吃,没过几天下人就腻得发慌,不想再吃了。

而且他们那的火鸡肉还不好啃,肉又容易塞牙缝,至于味道,对于没吃过的人或许还很好奇,但是尝过的中国人或许都了解——中西方的口味是真不一样,他们吃得香喷喷的东西,到我们这,味道的确很一般。

所以时间一长,下人反而对火鸡有了阴影,不惜抵触太太的意思直言道,这火鸡肉实在不能再吃下去了,否则真的难受。

宋美龄也对宽容地说,没事,吃不下去就不用吃了,冰箱里还有点心呢。不过对于点心,下人时间久了也有些没兴趣了。

可是对于宋美龄而言,甜食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人间美味。在这方面,蒋介石可从不亏待她,甚至派公务人员把那些国内外的甜品想方设法整过来,就为了满足宋美龄的口舌之欲。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11)

对于宋美龄而言,甜食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人间美味。在这方面,蒋介石可从不亏待她

到了台湾时,国民党底下的人对宋美龄的喜好早已经了如指掌,所以送给宋美龄的各种礼物中,必然有各种甜品,而且往往是那些当地不多见的甜品。

不过官员们送的甜品不一定符合宋美龄的口味,所以宋美龄如百宝箱一般的冰箱里,还放着各种专门根据宋美龄的口味量身定制的甜品。

在宋美龄的官邸里,有专门做甜品的老师傅,名字叫蒋茂发,他和他徒弟一起为宋美龄制作甜品,而且做的甜品总是内塞满整个冰箱。

所以每次宋美龄打开她的特大号冰箱的时候,就如同打开展览柜一般,看到琳琅满足的各种甜品——巧克力、水果、蛋糕,应有尽有,实在令所有的甜品爱好者们垂涎三尺。

这些甜品与那些食材的命运一样,反正宋美龄是吃不完的,而且她也未必样样都喜欢,因此吃不完的部分,就只能在放坏的时候扔掉,或者捐给福利院的孩子。

其实宋美龄这个人是相对复杂的,不是很好评价。

她拥有出色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也具备一定的民主观念,可是她对民众的态度,总是显得不那么“友好”。

比如在新生活期间,宋美龄强调广大家庭妇女担当起改变家庭的责任,推动家庭走向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是了解当时中国国情的人们都清楚——那时候绝大部分普通的妇女,都没有什么实质的家庭地位,对于推动“新生活”根本无法提供自己的力量。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12)

宋美龄对于民众的态度,实际上并非特别友好,反而总是有一种忽视的眼光

而真正能响应宋美龄号召的,其实只有那些上流阶层的名媛贵妇们。

这一点,宋美龄其实是承认的,她说:“中国的妇女,非但多数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大半还仍过着数百年前的陈旧生活。”

可是她依旧忽视了绝大部分的民众,这就使得她的观念显得极为狭隘。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揭秘宋美龄的奢靡夜生活)(13)

宋美龄这样“一人吃饱,全国不饿”的行为,实在很难被我们看做,将全国民众真的放到了心里

而且新生活运动无法推动的原因不仅是女性地位低,还因为一件事——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方式不够健康吗?不对,是生存都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

可是宋美龄无视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她在大家都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自己却穷奢极欲,且相当的铺张浪费。

如此做,的确是在加重百姓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