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实名制——不要让"未成年"毁了"游戏行业"

说道游戏实名制,基本上只要玩游戏的都听说过,对于未成年人可能遇到的更多。游戏实名制其实全称为网络游戏实名制,顾名思义就是要求玩家在进行游玩时输入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登录。而这个词最早正式出现在2010年6月22日,文化部正式出台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当,但是这个"管理暂行办法"在2019年7月10日就废止了。

游戏实名制的弊端(游戏实名制不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1)

为什么废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么多年的施行当中,游戏实名制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还记得最初实名制施行时,多少中小学生哭天抢地,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快偷用家长的身份证号进行游戏成为了未成年们的首选办法。加上并不是所有游戏都设置了实名制,所以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完全可以选择没有实名制的游戏游玩。

游戏实名制的弊端(游戏实名制不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2)

这样一来主要针对未成年的措施失去了效果,家长仍旧敌视游戏,未成年则继续沉迷游戏,对玩家来说因为未成年玩家没办法很好的分离,导致有许多游戏都无法体验到。在这种情况下,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个通知字面上就定义的很清楚,这是针对未成年玩家的管理措施。

游戏实名制的弊端(游戏实名制不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3)

其中的内容主要是遏制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不良现象,同时也是为了规范游戏市场和游戏服务,促使游戏行业健康发展而发布的。毕竟随着steam等世界游戏厂商纷纷进入中国,中国的游戏行业前景十分可观,中国有着庞大的游戏玩家群体。但若不将其中的未成年玩家进行分离,不仅不利于游戏行业的发展,也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游戏实名制的弊端(游戏实名制不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4)

而在这份通知发布仅一个月,人民网就发表了一篇名为"让防沉迷要求落地见效"的文章,由此可见此次的"通知"确实是要落在实处的。在"通知"中要求各游戏厂商要严格实施网络游戏账号实名制度,并且严格控制未成年进行网络游戏的时段和时长,所以近期很多游戏厂商都开始着手进行"防沉迷"系统的设置。而按照"通知"内容的要求自3月15日开始,游戏厂商在申报版号时需要对实名注册、市场控制、付费控制的设置标准进行详细说明,在6月份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将会针对游戏实名认证展开专项检查。

游戏实名制的弊端(游戏实名制不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5)

于是各地也都开始对游戏行业进行规范化,例如北京市宣传部就组织了一场关于游戏版号监管的会议,会议上对违规运营的游戏进行通报,并对出版单位、游戏公司。运营方提出了相应要求。在广州,各游戏厂商都收到了严格检查版号违规行为的通知。虽然在北京和广州,还有其他省份地市都先对游戏版号违规进行检查,但也在侧面对未成年游戏"防沉迷"进行有效落实。

游戏实名制的弊端(游戏实名制不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6)

其中上海则更为干脆利落,据GameLook报道,近日上海新闻出版局对近期游戏企业经营活动发出了最新的工作要求,其中表示将在上海范围内严格落实未成年"防沉迷"措施,同时也将进一步监管游戏出版工作,加大对各类违规违法经营的惩处力度。在上海新闻出版局的工作要求中,提到了对于"防沉迷"系统的范围,即产品种类和平台。要求"防沉迷"系统覆盖所有网络游戏,也包括单机游戏,手游和主机游戏。并且还对境外用户做出了要求,境外用户也需要注册填写护照号进行验证。而对于没有防沉迷系统的游戏在未来都将无法申请版号。

游戏实名制的弊端(游戏实名制不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7)

除此之外,要求还规定了,如果技术条件成熟,且企业旗下或平台内所有游戏均可以使用同一账号登录的,需要对游戏时段、游戏时长和游戏消费进行限制。如果技术条件不成熟,则要严格实施同一款游戏内的管制限制,从而推动实现统一企业旗下所有游戏和跨平台的限制。但是这是网络游戏可以实时监管的,但是对于主机游戏和单机游戏这两种无法实时控制的游戏,要求也规定其内部要设置未成年人模式或者家长监控功能。

游戏实名制的弊端(游戏实名制不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8)

此次上海的工作要求不仅从实名注册进行控制,还对游戏时段和时长,以及游戏中的消费做了限制。当然这都是针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做出的限制,可以预想到,在这样区别管理下,玩家苦苦期盼的游戏分级制度的到来也不远了。而这样的制度不仅对国内玩家大有益处,毕竟体验的游戏会更多,也对国内游戏市场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唯一会叫苦的应该就是那些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的未成年吧。

,